山水画章法与构图
111
山水画中物象并无常态,因此一张好的山水画,必须安排好树、山、水、点景各种物象之间的关系。以下几种章法与构图上的取势、开合、主次、虚实、动静、疏密等关系,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1.取势
山水画章法,关键是要取势,取势是总要。取势之法,先要抓住重点,通幅四平八稳,则不见气势。破平之法,是在险绝,势从不平中而来。章法与构图千变万化,每因局部而牵动大局,决定在一个势上。一张山水画中处理好开合、主次、虚实、疏密、动静诸多关系之后,山水才会呈现出气势来。
2.开合
开合,又作开阖,就字义上讲,开即开放,合即合拢的意思。画中开合与气势有密切关联,王原祁认为:“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古法兼备,未经标出。石谷阐明,后学知所衿式。然愚意以为不参体用二字,学者终无入手处。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有时澹荡,峰回路转,云合水分,俱从此出。起伏由近及远,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修欹侧,照应山头、山腹、山足,铢两悉称者,谓之用也。若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起伏,必至拘索失势;知有开合起伏,而不本龙脉,是谓顾子失母。故强扭龙脉则生病,开合倡塞浅露则生病,起伏呆重漏缺则生病。且通幅有开合,分股中亦有开合;通幅有起伏,分股中亦有起伏。尤妙在过接映带间,制其有馀,补其不足。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如能从此参透,则小块积成大块焉,有不臻妙境者乎?”
3.主次
一幅大构图,要突出哪些部分,有几个大段落,心中要有数。一幅画要有一个主题,就是主要表现的部分,那么其他部分就要避开,让主题突出。避开之法,是外围空白或少用笔墨,不干扰主题的呈现。在布景上,主要的景致就要多花心神,多刻画,多营造,次要的就轻淡些。当然,反之亦可,关键是不要互相墨色接近。一幅画中有大主题,但在局部,也要有小主题,这是在局部中的小主题,处理方法也与上述相同。
4.虚实
画忌平,怎样才能不平?全在虚实轻重的对比上,虚实轻重两者互相关联,在一幅画中必须有一点或几点重实之处,其他就要虚要轻,没有重见不到轻, 没有虚也见不到实,有虚有实,有轻有重,画才不平。要突出重和实,必须有轻和虚相陪衬。如用墨,实处一般用焦墨、浓墨,而用笔必须沉着坚实,繁复密致,使有厚的感觉。虚处就用淡墨、虚笔,有轻盈隐没之意。虚实,就表现对象而言,通常树石是实处,云水是虚处。这和画的主题有关,也有画中主题是云水,则大石笔间墨淡,而石下水纹,汹涌澎湃,要极尽刻画,突出水这个主题的特质。整幅画中没有实的地方,就没有虚的地方,虚实是相生的,缺一不可。
5.疏密
疏密即言画材排比距离之远近。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疏密是相互对比出来的,这是指一幅画中的疏密关系。但历史上,有些画家擅长画景致丰富的画,有些画家则喜好有疏朗之境的画,所以画史上也有疏密体之分。疏密与虚实、主次有关,密往往表现主景和实处,疏往往表现次景和虚处。
6.动静
山水画境讲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中由于对象的殊异,引起了画法的动静不同,如峰峦、山石、屋宇、桥梁是静的,用笔要沉得住,画得要稳重。云水是动感的,画得要流转有势,草树有风则动,无风则静,在动静之间变化。雪景要画得宁静,大风大雨也要画得动。但是,动静之间是相互衬托的,山的静是由于烟云的流动;河流的动是由于礁石的兀峙。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形成的对比要在画面中求其统一。
7.题识与构图的关系
从元代起画上的题识逐渐成为画的一部分,它在构图和意境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文画往往通过画面的题识点题或延伸画外之意,抒发画家胸中逸气。另外,一位能书善画的画家,能通过画面题字而更显示出别样的审美情趣。
题识可以解决画面平衡的问题,包括空间大小、字迹墨色浓淡、字数多少、字体形式、横竖格局等各个方面的平衡。为了构图的灵活,景物可以分断,用题跋把它上下或左右连接起来,使画面气势贯通,灵活不散,分而不断。多字题识在画面上呈现是个灰调子,在景致简洁的画面上,可补充 画面,增长气机,元倪瓒画往往如此。当画的境界幽深、寓意含蓄,则可以通过题诗,跋语点出画面或加深画中意境,这样也就产生诗意了,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画面上已经表达得足够充实了,那就用少许文字作呼应即可,或一句话或几个字,最简洁就落了个名字,具体情况还得要根据画面的需要。如在一张已经很完整的画面上,偏偏题上一大片文字,就会堵塞累赘,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