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6000斤,混养脊尾白虾总效益万元/亩,这个养殖新秀深受当地养殖户追捧
该模式养殖区域脊尾白虾亩产可达225公斤以上,红壳色文蛤亩产可达3.3吨,且脊尾白虾与红文蛤均能当年上市,总效益一万元/亩。通州湾“苏海红1号”养殖示范点的成功,无疑给了广大养殖户指明了新的养殖方向。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贝类团队
红旗红心红文蛤,
通江通海通州湾
今年初,通州湾鑫磊滩涂公司门前若市,收购文蛤的商贩络绎不绝。依托于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经济贝类项目,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贝类团队定点投放的红壳色文蛤苗种,在历经8个月的养殖后,正式起捕上市。亩产高达3吨,平均规格达28头/公斤。起捕上来的文蛤,鲜红饱满,光洁透亮。收购文蛤的商贩称红壳色文蛤很是罕见,收购价达26元/公斤。
红壳色文蛤“苏海红1号”是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贝类团队历经10余年的选育而成的全新品系。该品系文蛤与普通文蛤相比,在贝壳颜色、生长速度、抗逆能力、营养品质等方面更具优势。
近三年来,江苏滩涂养殖的文蛤产量逐年减少,养殖难度逐年增大,文蛤市场价格节节攀高。通州湾“苏海红1号”养殖示范点的成功,无疑给了广大养殖户指明了新的养殖方向。今后,随着经济贝类协同推广力度的加大,通州湾必将成为经济贝类的主要产区,引领养殖潮流,促进贝类产业高效发展。
协同推广贝类团队组织大丰、
通州湾示范区养殖户到启东观摩学习
去年底,为全面开阔江苏沿海地区养殖户的视野,更新养殖观念和提升养殖水平,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海水经济贝类养殖产业向良种化、良态化方向发展,从而构建生态、资源、产业、富民统筹协调的现代渔业新格局。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贝类团队组织大丰、通州湾示范区养殖户至启东黄海滩涂有限公司观摩学习虾贝综合养殖技术。大丰、通州湾示范区养殖户与启东施卫萍家庭农场养殖户张卫东进行了现场交流。张卫东与大家分享了脊尾白虾和文蛤综合养殖的播苗时间、饲料投喂、藻相调控等养殖技巧。各养殖户对启东地区脊尾白虾与文蛤综合养殖的养殖产量、管理模式和经济效益等个方面有了详细的了解。
近年来,传统的“脊尾白虾+梭子蟹”模式养殖成功率逐年走低,脊尾白虾小型化问题逐步彰显。启东地区率先引入文蛤良种开展脊尾白虾和文蛤的综合养殖,在养殖脊尾白虾的同时池底搭配文蛤养殖,养虾产生的肥水也为文蛤生长提供了良好的饵料条件,文蛤的滤食作用也能对池塘养殖水环境进行有效调控。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而且还降低了养殖风险,更具生态价值。两种品种的配套养殖模式真正实现一水多用,一池双收的养殖目标,达到“1+1>2”的效果。该模式养殖区域脊尾白虾亩产可达225公斤以上,红壳色文蛤亩产可达3.3吨,且脊尾白虾与红文蛤均能当年上市,比单一养殖模式的效益更高。大丰、通州湾示范区部分养殖户当场就跃跃欲试,准备在接下来的生产过程中进行该模式的养殖试验。
通过本次观摩学习,激发了养殖户们浓厚的养殖兴趣,一致认为受益匪浅。大家深知只有不断地学习借鉴,才能更好地增产致富。回到自家塘口后,他们将在启东学到的许多实用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结合自家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必将推进江苏沿海贝类养殖产业迈上新台阶。
专家把脉南通市通州湾
示范区经济贝类产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与江苏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的通知》(苏农科〔2020〕10号)文件要求,结合经济贝类协同推广实施区域实际情况,去年同期,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邀请上海海洋大学李家乐教授、水科院无锡淡水渔业中心董在杰研究员和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张朝晖研究员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承担的2020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经济贝类(2020-SJ-047-07)项目进行了一次研讨交流。
推进会在通州湾示范区鑫磊滩涂开发有限公司举行,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陆勤勤所长、项目首席专家陈爱华研究员及其团队、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及通州湾渔业推广系统有关人员、部分养殖户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吴杨平副研究员介绍了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苏农复[2020]123号 ) 及通州湾示范区具体实施内容。李家乐教授和董在杰研究员介绍了新品种推广方式,张朝晖研究员分享了2019年特色水产协同推广项目的实施经验,并共同针对通州湾示范区经济贝类的优势特色产业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会上,产学研各方代表广泛讨论交流,对在通州湾示范区建立有效的农科教协同推广服务体系,开展贝类重大技术示范展示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方案。
本次推进会取得的共识既是对2020年工作的总结,又将引领2021年通州湾示范区经济贝类协同推广工作的更好开展。通过与会代表交流,项目组充分了解了通州湾近年来滩涂贝类养殖瓶颈与技术难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方案,明确了养殖发展目标,为协同推广试点项目下一步工作的精准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
聚焦 |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