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79,肇嘉浜之复兴东路
《同治上海县志》云:肇嘉浜由东水门入城后,经
笠桥、鱼行桥、县桥、虹桥、登云桥,出仪凤门水关,西过万胜桥。
,康熙词典注释:“竹名
,笋皮青而肉白。”是一种竹子,大概用这种竹子编的笠特别好,有些地图上直接写成篾笠,是一种竹制品。就在南边不远,有一条竹行码头街,上海县城东门一带大概有专门的竹市和码头。今天上海周边的一些古镇上,都有专门的竹制品店。
《嘉庆上海县志.桥梁》:在县城内跨肇家浜的有“抚安桥,即东
笠桥,俗呼鳗鲡,明嘉靖初顾从礼重建”。估计在此桥附近
笠和鳗鲡都能买到。鳗鲡是鳗鱼中很珍贵的一个品种,特别是鳗鲡苗很鲜美,记得我小时候还能吃到鳗鲡苗,现在几乎绝种了。原桥在东街、巡道街与复兴东路交界口。
抚安桥往西是灵济桥,《嘉庆县志》:“即西
笠桥,俗呼鱼行桥,明嘉靖间唐锦重建”。看来这附近曾经有鱼市,原桥在四牌楼路、梅家弄与复兴东路交界口。
再往西是阜民桥,也叫县桥,因为当时的县府机关都在阜民桥北一带。近代旧城改造后,所有老县署建筑都被拆除,中间一条路为光启路。光启路口没桥,略往西有一座行人过街天桥。
跨三牌楼路与望云路的是望云桥,“俗呼虹桥”,现在的望云路应该得名于此桥,望云路的边上有一条小巷叫虹桥弄。虹桥就是拱桥,往往位于一座古城最繁华的地段,如今三牌楼路的北端正对着城隍庙的中心广场,依然是老城厢内最热闹的所在。
在三牌楼路和河南南路之间是原登云桥,因为附近有登云坊。
望云、登云,大概说明这两座桥都很高,与其北面有文昌阁可能也有关系。
河南南路/复兴中路口的环形天桥
上海县城的东半部靠近黄浦江,比较繁华,相对来说西半部比较清净,因此多私家花园。肇嘉浜的桥,西边也没有东边多。
登云桥以西,仅“庄家桥和曹家桥”。
庄家街和曹家街都在复兴中路的南边,可以从一座过街天桥过去。
这个菜场原先应该在曹家街
另有二座内水关桥,跨肇嘉浜,“一在大东门(朝宗门)、一在西门(仪凤门)。”
出老西门后,肇嘉浜的故道应该穿过今天的老西门中华新城北区,万胜桥(也有写成万生桥)原址当在小区的东北角。原肇嘉浜流出小区的西南角,接肇周路;或中华新城南区的西南角,接方斜路。
肇周路先为东西向,到与济南路相交时,拐一个90°的弯,转为南北向,因此称唐家湾。
东西向的肇周路
南北向的肇周路
沿肇周路向南,到斜桥。
薛理勇先生认为,如果从西面(徐家汇方向)看过来,肇嘉浜向东流到“斜桥”处分作两条,一条改向东北流,在老西门处的水门流入城内,为肇嘉浜的下游水道,约1915年填平筑路,称方斜路;另一条继续向东,在今南浦大桥处注入黄浦,叫陆家浜,即今陆家浜路。
从地图上来看,薛先生的说法更有道理,方斜路的走向更像一条故河道。
斜桥原为木桥,明代朱家法改为石桥,其裔孙朱国彩重修。
严格讲,斜桥是陆家浜西段的第一座桥,就建在陆家浜的顶端,以斜桥为界,桥西是肇嘉浜,桥东河流分作两条,即陆家浜和肇嘉浜。
陆家浜也被填平为陆家浜路,此为其西端
斜桥公寓建在原斜桥处
n多的公交线路设有斜桥站
陆家浜一路向东,在中山南路处折向东南
最后在南浦大桥下汇入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