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块

【常见的颈部肿块】

1.感染性肿块

常见有单纯性颈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头、面、颈、喉部及口腔的炎症病灶)、颈淋巴结结核和慢性颌下腺炎等。颈淋巴结炎于急性期主要治疗原发性感染,慢性期无需特殊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多位于颈部或颌下三角区,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多个包块,晚期成团和串珠状排列,表皮可有溃烂和瘘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确诊后给予抗结核治疗。慢性颌下腺炎呈圆形或椭圆形,压迫包块时可有脓性分泌物自腔底同侧颌下腺管口溢出。可手术切除患侧颌下腺。

2.转移性肿瘤

约占颈部恶性肿瘤的3/4,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转移最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淋巴结的原发灶,多在胸腹部(肺、纵隔、食管、乳腺、胃肠道、胰腺等);但胃肠道、胰腺癌肿多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3.恶性淋巴瘤

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来源于淋巴组织恶性增生的实体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肿大的淋巴结常先出现于单侧或双侧颈侧区,以后相互粘连成团,生长迅速。需依靠淋巴结病理检查确定诊断。

4.腮腺混合瘤(mixed tumor of parotid gland)

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黏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而成,并非真性包膜。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因此临床上将其视为临界瘤。约有5%~10%的病例可发生恶变。本病多见于青壮年,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可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状,有时部分发生囊性变而间有较软的结节。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显著变化。如发生恶变,肿瘤可迅速生长。治疗应予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手术的关键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腮腺组织充分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更易恶变。术前不宜作活组织检查,手术时尽量避免损伤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