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的序(三)

八、《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前人对“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和“参天两地而倚数”多不得其解。朱熹《周易本义》释“参天两地”说:“天圆地方,圆者一而围三,三各一奇,故参天而为三;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二偶,故两地而为二。”尤误。其实这两句话都是说蓍,上句是说蓍的产生,下句是说蓍的应用。上句的意思是说蓍本是一种草,它并不知吉凶。它之所以知吉凶,被称为“神物”、“神明”是由于圣人的“幽赞”,即圣人在暗地里进行赞助。怎样在暗地里进行赞助呢?这就是下句所说的“参天两地而倚数”。参两是古语,例如《周礼·天官疾医》说:“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逸周书·常训》说:“疑意以两,平两以参。”参两有交错

的意思。天地是指一三五七九,五天数,二四六八十,五地数。“参天两地而倚数”就是筮法所说的“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鬼神也”。

九、《系辞传上》说:“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这里的“神物”,显然是指蓍,由下文“天生神物”的“神物”可为证明。那么,于“是兴神物”之前,先说“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什么意呢?我的意见,认为这是说蓍的创造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为前提条件。所谓“明于天之道”,译成今语,就是了解自然;“察于民之故”译成今语,就是了解社会。举例说,筮法有“象两”、“象四时”,就是了解“天之道”的证明;有“象三”,就是了解“民之故”的证明。不但此也,《系辞传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及豫卦《彖传》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贲卦《彖传》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剥卦《彖传》说:“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颐卦《彖传》说:“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咸卦《彖传》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恒卦《彖传》说:“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睽卦《彖传》说:“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革卦《彖传》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丰卦《彖传》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等等,证明“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确实是创造蓍的前提条件。由于蓍的创造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为前提条件,所以这一思想很自然地反映在卦之中以至反映在全《易》之中。由此可见,“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这段话,对于了解《周易》一书来说,十分重要,切不宜等闲视之。

十、《周易》、《归藏》二书,从“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来看,是相同的。然而别卦的卦序,《归藏》首坤次乾,《周易》首乾次坤,二者却恰恰相反。这是偶然的吗?我尝试考其故,而知这个不同,实反映殷周二代表现在政治思想上有重大的差别。例如《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孝孙补有“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周道,太子死,立嫡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结合《礼记·表记》所说“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来考查,我们认为“殷道亲亲”是重母统,“周道尊尊”是重父统。唯其重母统,故殷易首坤;唯其重父统,故《周易》首乾。《周易》首乾次坤是周人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思想的集中反映。这一点,我认为,学《易》者是应该知道的。

以上各点,说是我学《易》的心得也可,说是本书的特点也可,总之,与前人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特于此表而出之。

吕绍纲同志为人谨厚,长于写作,今兹与我合作撰写《周易全解》书稿,不仅发挥了他的写作专长,微显阐幽,能言人之所不能言,而且有发展,有补充,有更正,证明他不只是一位述者,已经是一位作者了。特别是在乾坤既济未济等有重大关系的诸卦以及《系辞传》中若干较难章节的训释上,尤见功力。人每病《周易》一书词义深难读,纵令尽通其义,而写出来亦不是一个普通读者所能理解。今吕绍纲同志所作的解释,剀切周详,深入浅出,通体明白如话,恰能弥补这一缺憾,实属难得。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每天留半个小时来阅读,给自己充电。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0)

相关推荐

  • “参伍筮法”传文通解之二

    第一段共三十一个字,讲的是参伍筮法的产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现解如下:     (1)幽:按康熙字典注为不明.隐也 ...

  • 《周易全解》的序(二)

    <系辞传下>说:"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这是孔子又一次阐述<周易>六十 ...

  • 《周易全解》之既济卦(三)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杀牛之盛祭不如不杀牛之薄祭.因为薄祭虽薄却当时,当时就好;盛祭虽盛却时不当,时不当便不好.祭之致福与否不在表面的文,而在内在之实.在 ...

  • 《周易全解》之系辞(三)

    第二章 [原文]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 ...

  • 《周易全解》之序卦传(二)

    对六十四卦的顺序结构,<序卦>从相因.相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所谓相因,是揭示前后卦因相承关系.条件关系.蕴涵关系而相联接.如: 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 ...

  • 《周易全解》之系辞(一)

    第一章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 ...

  • 《周易全解》之系辞(二九)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噫与抑通,字或作意,又作噫",是对的.<易经>的卦有了初与上,又有中爻,这就完备了,吉凶存亡的问题也就居 ...

  • 《周易全解》之乾卦(五)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几句话看上去似只讲"利贞",实际上虽是讲"利贞","元亨"也包括了.因为它讲 ...

  • 《周易全解》之乾卦(十三)

    [总论] <周易>是周代之<易>.它与殷代之叫做<归藏>或<坤乾>的<易>的根本区别是<坤乾>首坤次乾,<周易>颠倒 ...

  • 《周易全解》之坤卦(四)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三这一爻不中不正,比不了六二,却又与六四不同.六四以阴居阴,全是阴柔,没有一丝阳气,六三以阴居阳位,阴之中包有阳在内,有半动半静的特点,所以有"含章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