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最多的一首唐诗,短短四句却有三处引争议,康震差点为此翻车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代文化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网络的发展导致诗歌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错误,有的是诗句的字词被改变,有的则是读音出现问题。但是,对于如今的社会而言,诗词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因此,为了恢复诗词原本的样貌,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专家,他们凭借着自己专业的知识和对古诗词独特的理解,为大家还原了最真实的古诗词。然而,有这样一首词,让无数专家头疼,为此还经常争辩不休,各持己见。
这首诗就是杜牧的《山行》,短短的四句却引发了三次学术界的争议,康震也因此陷入困惑,到底是什么样的诗,让专家们如此头疼呢?
一、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创作于杜牧秋日游山时,字里行间为大家展示出了一幅美丽的秋日山景画。作品体裁属于一首七言绝句,描绘出来的是一首秋之色,可以看出诗人沉醉在这迷人的景色中。诗人利用“斜”“深处”等词,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秋色图。
远远地来到这山里,太阳斜斜地照了下来,白云似乎在空中升起,透过白云能看见远处的住户。停下车,坐在那里欣赏着美景,看着枫叶一片片掉落下来,红彤彤的十分好看,就连这二月的红花也比不过。诗人用“停车”来表达“爱”,因为太喜欢这里的景色,所以要停下马车来,细细地欣赏这美好的景色,不知不觉天都晚了。
这首诗中,诗人用寒石、白云、人家、枫林等实际景物的描绘,让人似乎可以通过视觉看见这些秋日里的景物,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欣赏美景的闲情逸致和豪放的性格,以及对于美景的喜爱。
二、《山行》的三处争议
如今,在搜索《山行》这首诗的时候,一般会出现三中版本,而每一种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那么这三处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是诗句的读音上。“斜”字,在很多版本中,人们将这个字念作“xia”,然而更多的人则是念作“xie”。
这个字很多人认为应该要准守古人的读音,在古人的发音中,就应该念做“xie”。然而,却又有人认为,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新华字典,都统一将这个字的读音改做“xie”,并且只有这一个读音,人们应该遵从现在时代的规则去读这首诗。
关于“斜”字的读音也是引来了很多专家们的讨论,专家认为,七言律诗在读音上应该遵循着七言律诗的规则,按照古音的发音,让人们可以体会到诗句的音律美感,让诗歌更加优美。
当然,文化上的辩论谁也讲不清,就像一词多义一样。古时候的文化更不必说,每个人的见解不同,所以最后思考的结果或许也会不同。有的老师坚持认为古音好听,仍旧教着学生们读古音;而有的老师认为如今只有一个读音,便教学生们读“xie”,其实无论读哪个音,这首诗的学习价值还是很高的。
其次就是便是“深处”和“生处”的不同。小时候老师教的便是深处,通过诗句的含义,解释为透过白云的深处,可以看见住着几户人家,让整首诗的意境一下有了提升,在朦胧之间看见远处的人家,营造出了诗歌的意境美。
然而,在现在的版本中,“深”被改为“生”。对于这一现象,专家认为,古代时候,对于诗歌的保存是很难的,所以人们都要将诗歌整理出来,以便给后人观摩学习。古时候整理书籍没有那么简单,因此在抄录的时候,人们不小心将诗句抄错了。
也就有了错误的诗歌流传到至今,其实流传的也不是诗人本身的意思。当然,这样受到了另外一部分专家的否认,是“生”字和“深”字,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便是看走眼,也不可能直接改变原句的意思。因此,这一部分专家认为,肯定是后人篡改了诗句。
后人为了方便学习,将前人留下的诗句整理成册,在抄录诗句的时候,认为前人用的这个词不是很好,于是凭借着自己的想法将诗句的字词更换,于是便造成了诗句的流传错误。这样的现象并不是特例,比如“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就属于网络流传的错误。
原句其实是“我有一瓢酒”,像这样的错误还有很多,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无法正确认识到真正的诗句。最后一次争议则是康震提出的“坐”的解释。很多人认为坐一个是坐在马车里,而不是康震认为地坐在枫林的石头上,这一次的争论让康震差点翻了车,那么坐到底是坐哪呢?
三、康震教授不同的见解
康震教授是一位北京师范大学诗词专业的博士导师,他在参加一档中秋诗词大会上差点翻了车。参加《诗词大会》的评委们都是有着实力很强的专业选手,因此,稍微有一点错误都会被指出。
在参加这一档节目时,节目组按照以往的习惯,让评委画出诗中的内容,以供选手们参考,并且按照画中所做内容猜出对应的诗句。问题就出在了康震教授的画中,画中画了一个人坐在石头上看枫林,旁边停着一辆马车,地上掉落的是无数火红的树叶。
这幅画光看表面就让人一下联想到了《山行》这首诗。然而,孙绍振教授却表示,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中的坐,应该是停下马车,坐在马车里看着山中的秋色,并且还拿出了小学三年级书中的解释,直怼康震解释错误。认为康震在这首诗的理解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误导着选手和观众。
然而事后,关于“坐”在哪里也引起了不少专家和网友们的争辩。不少人认为,看见山中的美景,下车细细欣赏,亲自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秋天不是更好。大家都知道杜牧是一个十分热爱美景的人,面对如此之景,怎么可能还会待在马车上,不下来捡一片枫叶,坐在石头上看风景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也有人认为,杜牧在当时也算是有身份的人,即便是面对如此美景,坐在马车上欣赏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下车坐在石头上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坐在马车上还是坐在石头上,杜牧欣赏的都是这秋日里枫林里的美好景色。康震教授的解释也没错处,只不过是看的角度不同罢了。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诗词在流传中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很多诗词就像《山行》一样,引发了很多争议,而争议背后的真实原因或许早就无从考究了。所以,面对诗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毕竟是从古代流传到现在,中间存在无数波折也无从知晓。
因此,对于存在争议的诗词,我们在仔细学习的同时,也要带有一定的驳论思维,这样才能将诗歌更好地传承下去。无论是古代的诗词歌赋,还是如今的白话文,文化的内涵永远是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多元文化,因此,我们对于一首古诗词的理解一定要灵活多变,万一你解释的正是诗人所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