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之境
修行人常说人生三境界,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后来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这是为什么?请谈一谈?
在一个人人生的开始,他的心里没有多少概念和故事,他有一个纯净无物的心,当他看见山时那就是山,看见水时那就是水,他的内心中没有什么概念和故事向那山或者水投射;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他的内心收集和储存了很多故事或概念;当他再一次看到山或水的时候,他开始向那山或者水投射他心中的故事,山或者水被成了可供他心投射的电影银幕,在那山和水的上面他在放映他心中的故事呢,所以此时,一个人再看山或水时,那不再是山或水了,而是他心中关于山或水,或其它什么的故事了。后来,他开始进入修行,他去了解心,他最终知道了,整个世界以及他的所见,只是他内心的投射时,这时他了解到心是一架投影仪,世界是他眼中的投射。此时之后,他知道并学会了如何调节他的投影仪,他能够主动的控制那投射之心,最后,他可以不再向任何事物投射他内在的概念或故事——此时,那个就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地步,重新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最初的存在了。
由此可以,一个人的一生是心的一生,心的一生是个发展投射和终止投射过程。发展投射让我们进入故事或梦,终止投射让我们回到生命最初的本来。修行是一个了解心和认识心所投射的世界,并不断地去减少我们投射出来的虚幻世界对我们的影响,最终实现没有投射或投射完全不再干扰我们生活质量的过程。
当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世界没有什么秘密,也没有什么奥秘,更不存在什么神秘。但当我们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这一切来了,存在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简单了,“秘密”、“奥秘”或“神秘”开来进入人类的头脑或梦,人类所有虚妄的欢乐或看起来非常真实的痛苦、挣扎,都全出现在这个阶段——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一旦你经过了解心和了解了心与它创造的世界的关系后,你了解到心的梦,你终止或不再受心投射之像的影响后,你又重新回到了简单,真实,没有秘密、神秘或奥秘的如来世界中了,这个时刻你的世界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世界了。
在开始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经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后,我们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么前后这两次“看山是山,看山是水”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一个完全的无明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个是完全清醒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个儿童式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个是佛式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个是完全无觉知,一个是有觉知……这就是人生前后两次同样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不同的地方。
记住,修行是一个了解心,了解心所投射出来的世界,透过了解心所投射出来的世界来了解心的过程。学会认识你的投射,学会掌控和应用你的投射,这就是修行的内容。我们从儿童时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走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个自然的过程,但我们不要停留在这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况里,因为那是一个令人痛苦、挣扎、虚幻欢乐和痛苦交替、令人不安生的地方;我们必须从这个地方离开,透过认识心和它的投射状况,来走出这个境界,——来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清醒的、有觉知的、佛陀看世界的状态里。
在开始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和后来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状态里,我们的生活都是简单的、自由的、当下的、无痛苦和烦恼的,我们所有的痛苦、复杂、不自由、挣扎等都发生在我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山”的状态中,透过修行,透过认识心和了解心,来让我们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重新来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有觉知的状态中,再次过上简单、自由、当下、无苦和无烦恼的儿童式的生活——老子的生活。再次回到那个状态里就是老子。带有觉知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老子之看,就是佛陀之看。欢迎你再次回到那里。回到没有概念去影响,没有故事来投射的生命本来状态。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世界是一块宁静的大布幔,当你了解或看到这块大布幔时,事实你可以任何投射你的内在概念和故事了,那时你成了一个自由人,你成了一个艺术家,一个自由制作电影和放映电影的人了。但你必须来到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欢迎你来到这里。最后就是最初。带有觉知的最初就是最后。再次回到那个点,以老子的身份。当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再次获得一颗儿童的心时,他成为了老子。他返老还童了。老子,就意味着一个返老还童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你那自由、宁静的背景中自由的舞蹈和活动吧,整个心所储有的欢乐和自由都是你的。祝福你来到那里——来到这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没有秘密,没有神秘,没有奥秘的简单、真实之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