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一生做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去做了,因为其他人不会去做
“你这一生做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去做了,因为其他人不会去做。”
是突然被圣雄甘地的这句话刺到了,自惭形秽间,我才打开半月未登陆的公众号,决定写点文字。最近,没有更新,一则因为确实太忙,周末也被排得满当当;一则也是由于惰性作祟。
前一段日子,跟一个学妹见面。饭间,她抱怨起自己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我顺势接过话茬,告诉她,我也会有偷懒的时候,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事儿,没少干。她满脸惊讶,“学姐,怎么会?你是为了安慰我吧,你可是我们公认的特能吃苦、特能坚持的一人儿?”“咦,怎么就不会?因为学姐也是人,不是神啊,是人,就有惰性,”我回她。
没错,是人,就会有惰性,要想坚持用心做完任何一件事,都得与“懒虫”抗争,若能做到,就成功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有能力去完成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因为你我,以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普通人。但,人生的意义,正如甘地所言,并不一定非得由我们做过什么来定义,也可体现在我们认真且坚持做了什么之中。
于是,哪怕一个小时后,我就得出门迎接a tight schedule day,还是决定趁着这点时间,写下点文字来。
认识一位新西兰华裔,83岁的老先生,体格健朗,精神矍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老先生年轻时生活在香港,在50年代的香港教育司担任过要职,后一手创办了香港白英慈主教学校,着力解决了当时香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社会反响热烈。
移民新西兰后,一头扑在了所热爱的船舶事业上,创办了当时新西兰最大的造船厂,设计制造出了一艘当时国际领先的舰艇,开着它,穿越过四大洋。
70岁后,老先生开始写小说。他的老友参加过二战,且在中途战役中,立下过头等功。为了缅怀老友,他以老友的经历为主线,写成了《太平之恋》。
这部小说曾被美国一位影视投资人欲以350万美元的高价买断版权,但因为老先生不愿老友的伟大故事被改编成美国人所为,而断然拒绝了。
他告诉我说,Becca,我是中国人,老友也是,他的故事是中国人的骄傲,绝对不能被改成美国故事。
今年来中国,游外滩时,老先生认真地对我说,“此生已是无憾,想做的事,都认真做过了,即使老天爷明天招我去,都已心甘。”
“想做的事,都做过了,明天离去,都心甘。”有几个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呢?现实情况是,我们往往事到临头,才开始后悔昨天没有好好做某件事;病来如山倒,生命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完时,才开始捶胸顿足,痛恨自己还有那么多想做却没做的事……
年轻如我们,都会迷茫,前方的路,仍被大雾笼罩,看不清,理不顺,并不知道自己此生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但我相信,我们一定都有自己蠢蠢欲动想干却又一直迈不动脚去做的事。下定决心去做吧,谁知道,明天还来不来得及,因为人生无常,生命的变数,实在太多。
或者,若是你实在不知道要做什么,别担心,因为,我虽距而立之年已无几,也依旧迷茫,那至少坚持做两件事:读好书,多锻炼。
前者养心,后者养身。身心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
关于锻炼,好处就不赘述。关于读书,清华陈平原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过,“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陈教授谈读书,实在要求我们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
保持阅读,大脑就不会生锈,坚持运动,身体就不会僵化。
当然,坚持读书和运动,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改变世界,但重要的是你去做了,因为其他人不一定会去做。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又知道,坚持阅读和运动,就不能改变世界呢?
“想做的事,都做过了,明天离去,都心甘。”我们都应以此为人生的态度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