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不要忍--骨科手术围手术期间该如何镇痛?

1、 什么是疼痛?

1)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

2) 国际上,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2、 疼痛如何分类?

1) 按疼痛持续时间,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2) 按病理生理学机制,将疼痛分为伤害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

3、 术后疼痛的现状如何?

手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伤害性疼痛。

(Jeffrey L.Apfelbaum,et al. Anasth Analg 2003;97:534-40)

4、 疼痛应该尽量忍耐吗?

疼痛不能忍耐。

'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病人应该忍耐疼痛,不要抱怨……'、'只有重度疼痛才需要处理……'这些观念及根据这些观念制定的镇痛方案已经落伍。疼痛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和损害。

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不仅是患者的一种痛苦感觉体验,常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

5、 疼痛会带来哪些危害?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1) 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是发展为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之一;

2) 因疼痛不敢活动可致肢体僵硬、萎缩;

3) 可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

4) 导致无法或不敢有力地咳嗽,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可导致肺部感。

染等并发症;

5) 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6) 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以及大剂量中枢镇痛药物的应用可能使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7) 造成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并促使深静脉血栓形成;

8) 可导致失眠、焦虑、恐惧、无助、忧郁、不满、过度敏感、挫折、沮丧。

6、'忍痛'会影响手术效果吗?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尽早进行手术后功能锻炼,可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

但是,患者往往会在运动时感到疼痛加剧,而畏惧和减少功能锻炼,可导致肢体僵硬、萎缩影响手术效果。

患者不要尽量忍痛,应积极寻求医生护士帮助,必要时在镇痛药物配合下,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长期过程,即使在出院以后,也按照医生要求坚持进行。

7、为什么要进行围手术期的疼痛治疗?

围手术期镇痛的目的:

1) 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

3) 使患者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

4) 降低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镇痛的意义在于:

1)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2) 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咳嗽,从而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3)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降低下肢血栓发生率,并有利于肠道恢复通气。

4) 可以增加患者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8、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的原则是什么?

《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提出:

1) 重视健康教育:需要重视健康教育,医患之间沟通、配合,以达到理想的疼痛治疗效果。

2) 选择合理评估:疼痛评估方法宜简单。

3) 尽早治疗疼痛:疼痛一旦变成慢性,治疗将更加困难,因此,早期治疗疼痛十分必要。对于手术后的疼痛的治疗,提倡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

4) 提倡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发挥镇痛的协同 或相 加作用,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加快起效时间和延长镇痛时间。

5) 注重个体化镇痛:不同患者对疼痛的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镇痛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套用固定的药物方案。个体化镇痛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最小的剂量得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9、如何对疼痛进行评估呢?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因此疼痛强度的评估没有客观的医疗仪器可选择,主要依靠患者的描述。因此,患者应该在出现疼痛或疼痛不缓解时及时通报,协助医护人员评估疼痛情况。注意:不仅应该报告休息时的疼痛强度,也要报告在活动、咳嗽、深呼吸时的疼痛强度,以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情况。

目前临床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

1)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1~3为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7以上为重度疼痛(疼痛导致无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2) 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患者。

10、目前疼痛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物理治疗(冷敷、热敷、针灸、按摩、经皮电刺激等)、分散注意力、放松疗法和自我行为疗法等。

药物治疗:在使用任何一种药物之前,应参阅其使用说明或遵医嘱。

11、我已经使用镇痛泵了,还需要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吗?

手术导致组织创伤及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组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质,激活感受器官产生痛觉。术后疼痛强度高,炎症反应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镇痛泵中使用的主要是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强,但对运动性疼痛疗效有限,且副作用较大(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依赖性等)。两者结合采用多模式镇痛,增加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12、出院之后,出现疼痛还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吗?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新一代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大大减少了胃肠道损害等不良反应,可用于治疗急性疼痛、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13、一旦使用镇痛药,就可能终身需要用药?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前列腺生物合成中的环氧化酶(COX),从而阻断前列腺素合成,实现抗炎镇痛作用,没有成瘾性和依赖性。

阿片类药物,又称麻醉性镇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的阿片受体,具有恶心呕吐、耐受性和躯体依赖性等副作用。但是通过合理用药、合理管理,阿片类药物还是较为安全的。只要疼痛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随时安全停用阿片类镇痛药或换用非阿片类药物。

14、为达到更好的疼痛治疗效果,患者应如何配合医务人员?

1)向医护人员说明希望了解疼痛和疼痛管理知识;

2)同医务人员详细交谈镇痛方法;

3)当确定疼痛管理计划后配合医护人员;

4)出现疼痛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5)协助医护人员评估疼痛情况;

6)疼痛不能缓解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7)同医护人员交谈对镇痛药的顾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