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解放初年城区素描——(一)政府大门外饭店云集

邮箱:3125136050@qq.com


解放初年华县城忆(一)

作者 郝庆年
1949年5月华县解放,秋天我即考进华县第一完全小学(即现在的华县城关小学)。两年从家背馍,每星期两次来回从县城东西门穿过。51年秋又考上咸林中学,初高中六年,依然是由家背馍,每星期两次,依然进县城东门,然后向北经三门巷到县城北门内。八年间留意不留意把华县城也看了几百遍。现回想起来其时的一些景象仍历历在目。

三门巷南口 宋朝峰摄

华县城方方大约一里多。1949年城垣还比较完整,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也全在,其中西门最好,也高大,内外都是石条铺道;东门稍高,南北门都较矮。县政府基本在城中央,“天下衙门朝南开”。政府大门内西侧是看守所,东侧是武装部,正北面是政府机关;大门前是一条东西街道,门外东侧有一个鞋铺,上鞋的是一个哑巴,中高个很利索,活做得很好。
再东面有一个“福地春”菜馆,一间门面,老板是外地人,荤菜较拿手,红肉煮馍有名。由此向东是个下坡,坡底路南是华县医院,门窄小,像个富裕人家的宅第。
左侧建筑为解放初的华县医院 刘合心绘
往东,路北面是“城隍庙”,49年前后庙门前还有一些破损的旗杆、斗子之类的东西,给人一种衰朽感。庙门内西侧面北有一个戏楼,刚解放时有些群众会就在这里召开,西安一些剧团偶尔也在这里演出。庙东就是南北长约大半里的三门巷,地势很低,据说是明朝1556年“华州大地震”下陷所致。巷两侧住着三几十户人家,高杨古槐和一些香椿树长得郁郁葱葱,巷道夏天几乎见不到太阳。巷的北端通到县城北门。北门外也有三、四十户人家,叫“下三门巷”。
政府大门外正对着的是一个综合商店和太平楼饭馆,该饭馆生意不怎么好,我印象不深。它们东面坐东面西有“华州商会”,青砖砌墙,是华县商界的协会性组织。
如今的里仁巷巷口 杨满年摄
它的南面有个“万盛东”店,店门朝北,是城内一个较大的商号,经营糖业烟酒和食盐等物,生意还算可以。店中常可看见几个带瓜皮帽瓢、脸上少血色的店员,微笑着招呼顾客。万盛东门前有一条路通往县城东门。四、五十年代以前乡村没有邮递员,东南乡一带村民的外地来信多就落到该商店,由熟人转送,因此也增加了它的人气。它的北面有个叫“协盛魁”的商号,我的记忆中好像就已经衰败,几扇黑色店门经常关闭着。
县城内最热闹的是政府西面的几家饭店。一家烧饼锅盔店,圆圆干黄的大锅盔竖靠在炉边,令人掉涎。挨着的是“麻子饭店”、“秃子饭店”和它们对面的“胡氏饭店”。麻子饭店掌柜脸上有些麻子,秃子饭店老板头上有点秃痂。两家饭店主要卖扯面、细面、烧饼、蒸馍之类。胡氏饭店的“蝴蝶面”(即“揪片”),油汪味长,很受欢迎。50年夏收时,我母亲没时间蒸馍,父亲就给胡氏饭店送了一斗麦子让我在那里吃饭。我每天就吃点面和馍。第十二天,胡氏叔就对我说,“娃,回家给你父亲说,你的粮吃完了,明天没饭了。”这是我中小学八年吃的最好的日子。
政府西面的几家饭店旧址 宋朝峰摄
这些饭店除了卖过往客人外,主要是卖给城内外几个学校学生的。中午十二点前后放学的学生们三五成群结伴而来,饭店顿时热闹起来。面锅前掌勺的师傅将铁勺在锅沿上磕得“扑朗朗”响,打烧饼的也将小擀杖在案板上敲得“卜楞楞”脆。各家店员亮着嗓子吆喝。客人坐满后,跑堂的就喜气满面脚下生风,端汤送饭。学生们一般钱不很多,买一碗面,然后把自家的馍用面汤泡一下,免费调放饭店的盐醋和辣椒。如能吃一碗“双合干面”(一腕两份面)那就很奢侈了。有些店员记性好口算利,好几个客人吃几种饭食,扬着声“一口清”报出各人的账目。(未完待续)

原文来源:网友推荐《乡愁少华山下》

(0)

相关推荐

  • 美食丨小笼包

    你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小县城已经变了模样,拔地而起的高楼遮蔽了小县城的天空,那些熟悉的街道因为升级改造,变得无比陌生,站在小县城的街头,无助而茫然. 你和一位朋友在离中医院不远的一个小吃摊上吃早餐,胡辣汤 ...

  • 如生:大冯营盛庄路口那家饭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大冯营盛庄路口那家饭店 作者 | 如生 原创 | 乡土赊旗(ID:g ...

  • 华县解放初年城区素描——(二)文化底蕴

    解放初年华县城忆(二) 作者 郝庆年 (接上)胡氏饭店西边是一条南北巷道通往县城南门,巷内住着二.三十户人家.巷道东面有一个基督教堂,是个有点西洋气息的去处,每星期天县境内许多教徒都赶来礼拜.我村有个 ...

  • 华县解放初年县城周边风物

    解放初年华县城忆(三) 作者 郝庆年 咸林大门外有个任氏商店,生意火爆.老板任转运,五十左右,河南人,抗战时逃难来华县.初时全家就是一担行李,他人也消瘦.但他头脑灵活会经商,学生需要什么就买卖什么,辣 ...

  • 只有一个人的华县电信局——我所经历的华县解放

    邮箱:3125136050@qq.com 坚守电信岗位,迎接华县解放 作者 宋克敏 1949年春,随着荔北战役的节节胜利,渭北各县相继解放.二三月间,人民解放军已推进到渭河北岸,与华县隔河相望,下庙. ...

  • 华县高塘塬上的万人“军民大联欢”

    邮箱:3125136050@qq.com 高塘军民大联欢 华县高塘塬区各村苏维埃接到通知,带领赤卫队和群众去高塘参加军民联欢大会.听说穷人自己的大部队开到了高塘,不少人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 ...

  • 在华县城区学校门口免费给学生治冻伤的老红军——刘团长

    邮箱:3125136050@qq.com 刘团长与李馆长 作者 李宁立 1996年1月16日,我调入华县县委老干部工作局.当时记得很清楚,全区共有三百七十四名离休干部,有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正如大 ...

  • 上世纪中后期华县罗纹河流域村庄素描

    乡愁,少华山下(四) 作者 郝庆年 从渭河岸边远眺南山,可见嵯峨的群峰间有一峰峻秀挺拔,犹如一柄青剑,高指蓝天.这就是著名的少华山.山中森林茂密,飞瀑如练,奇石嶙峋,巌穴幽冥.现已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

  • 为华县和平解放奠定基础的华州赵村人刘永祥

    邮箱:3125136050@qq.com 怀念我的父亲刘永祥 作者 刘志刚 我的父亲刘永祥,华县赵村(在今华州街道)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八年秋中共华县工委成立后,担任工委委员,负责保卫 ...

  • 解放前后华县南山下的竹林

    邮箱:3125136050@qq.com 水峪竹林散忆 作者 郝庆年 我从小生长在华县南山下的水峪村竹林边,几十年中,情之所钟者,也常是儿时家乡的这片竹林. 水峪村牌楼 刘焕民摄 竹林纵览 出了村城门 ...

  • 民国至解放初期华县的新闻报刊

    邮箱:3125136050@qq.com 民国至解放初期华县的报刊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华县境内无新闻机构,但有投稿者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有关华县时局的新闻报道.如杨钟健.潘自力.关中哲.张宗逊等人,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