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的5个优先顺序
很多家长之所以教育孩子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把养育的孩子的优先顺序搞错了。望子成龙是中国社会对孩子的要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谈不上什么错误,对孩子严格要求,学习成绩必须班级年级前列也可以说是为了未来竞争的需要。有些父母甚至严重到孩子如果成绩不好,不能光宗耀祖,还不如死了算了。只能说这样的父母还是把名利看得比孩子生命还重要。家长们觉得自己没错,孩子也认为家长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自己好。可是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下,孩子拼命努力学习,但是在初高中的关键阶段一旦出现几次成绩下降,很多孩子就会出现抗拒上学,在家里玩游戏,觉得生活没意思等想法和行为。无论老师怎么做工作,家长如何软硬兼施,孩子不仅不像以前那样乖乖听话,反而会强烈反抗父母,不仅用语言顶撞父母,更会在行为上威胁父母,比如坐在窗台上,站在楼顶上。父母很痛苦,老师觉得孩子有问题。网上一查,孩子行为符合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于是父母想当然地要带孩子去精神病院。通常绝大部分孩子不认可自己有精神病,他们只是学累了,觉得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觉得人生目标实现不了了。很遗憾,孩子越不承认自己有病,越会被家长和精神科医生认为有病,就越需要吃药。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吃药,但是却无法面对孩子不上学,玩游戏,黑白颠倒的行为。可恶的是国内出现两个砖家,一个砖家把网瘾归结于精神病,一个砖家把游戏归结于精神病,而且还很自豪地将网瘾、游戏制定了精神病诊断标准。有些精神科专家还开办网瘾学校,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体罚、精神类药物甚至电击的折磨,彻底摧垮孩子的自尊心。
一部分孩子会熬过初高中阶段,上了大学后因为成绩下降而自暴自弃,出现玩游戏,不愿意上课的行为。少部分孩子在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后同样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出现行为异常。当然更多的孩子会在成年后出现婚姻的问题。他们要么不敢结婚,要么结婚后无法与配偶正常相处,要么把痛苦都转嫁给孩子身上。
如果说过去家庭孩子多,孩子们既可以通过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互动成长外,还可以通过和同龄孩子之间玩耍保持心身健康,缓和来自家长们的各种名利要求。只是这些都是孩子们之间的自发本能行为,并不是家长们有意识地养育。
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环境下,家长们必须要改变以孩子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的养育方式,必须要以孩子身心健康为主,学习成绩为辅的教育模式。具体孩子的成长要求的顺序是:
快乐第一,快乐意味着人体内激素处于平衡状态,也就健康。只有快乐,孩子才能热爱生活,喜欢学习;
营养第二,当今的营养不仅是满足于人活着,而是主要满足大脑的需要。因为大脑需要高质量的营养,绝非碳水化合物。只有营养足够,大脑才能拥有正常的功能,无论是学习还是思维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即使遇到不愉快的挫折,面临无法解决的矛盾,大脑都可以快速恢复专注力,不让挫折矛盾影响自己。
运动第三,运动的本质不是锻炼身体,实际上运动员的身体大多伤痕累累。作为普通人,运动可以提高血压,增加心率,是把营养加速供应给大脑的行为。所以真正聪明的孩子都不是坐在桌子旁不动的人。
学习第四,当孩子保持了快乐的心态,大脑有了足够的营养,而且坚持运动之后,就会主动改变。学习是最主要的改变。孩子自己会想方设法让学习更有效率,更能专注。
成绩第五,成绩好是努力学习的反映。但是成绩不好需要从快乐、营养、运动的顺序找原因,最后才是学习方法。
如果按照这个顺序培养孩子,孩子既能心身健康,又可以充分充分发挥大脑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