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心底那一丝善
周日傍晚,小区门口,偶遇两位操着河南口音的老人,看上去一副沧桑疲惫的样子。他们说,家里下雨,田里的庄稼全部被淹死了,两人一块儿出来打一个月的工,到种麦子时再回家持弄田地,在菏泽寻了两天,手里的钱全花光了,看能不能帮他们两顿饭钱?
看到老人落魄的样子,我心里一阵酸楚,毫不犹豫的去附近一处烟酒门市,用手机扫出了50块钱,还买了两瓶矿泉水送给两位老人。末了还不忘嘱咐他们,找不到工作还是早一点回家吧,别让家里人担心。两位老人一脸感激,连连道谢说,真是遇见大善人了。
望着在昏黄的路灯下渐去渐远的老人,我若有所思,身旁的烟酒门市老板不无善意的提醒我,你可能被骗了,这些天,城里像这样的人不少,都是打着受灾的幌子,跟行人要钱。老板的话似乎拨动了我心中一些东西,但这一次我宁愿相信两位老人。从他们的言语和举止中,我就应该相信,毫不犹豫。
回到家里,周日的晚上我和妻子都沉浸在愉悦的氛围里。
每天上下班骑车穿行在城市的街头,我时常被一种困惑缠绕着。面对每一座城市都会呈现的景象,那些衣衫褴褛,伸手乞讨的人,或者车站广场穿着还算齐整,并且自称没钱买车票,无法回家的行者,我总怅然于自己,到底抱有怎样的心态和行为?怜悯或是厌恶,施与还是拒绝,似乎每一个方面都可以找出充足的理由来。
有时候也常常后悔,给他们十元,二十元,心中明明知道可能会上当受骗,但总也学不会拒绝,也常常在心里安慰自己,万一他们的境遇是真的呢?一次的援手,哪怕微薄,也许能起到一些缓解的效果。
为这些事情,也曾和妻儿们在闲暇时探讨过,现在有些人不值得可怜,也不值得救济,十有八九靠乞讨为生。但有时说归说,想归想,真正再次遇到时,冲动总会战胜理智,仍然会乐此不疲。
其实,想一想也释然了许多,在施与和拒绝之间我们都有充足的理由,既然你选择了施与,你就应该坦然的去享受,去体验那份不含杂质的付出,而拒绝也是无可厚非,那是对这种生存方式的厌恶和批判。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相信,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只是放弃了一部分尊严,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这绝不是我们恶意相向的借口。
每个人心底深处都存在着善良和美好,对此我坚信不疑。这几天,在“抖音”中常常看到一些精心制作的段子,某人在街头路边向行人求助多半天,大多数人冷眼相观,匆匆而过,偶尔有人帮扶,便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是对人性,对善良和善心的考量和拷问。也许制作这类视频的人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心中的善念,但我以为,这种善有善报的因果,不单单是视觉上的冲击带来的启示和启迪,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不求回报的人性的回归。
守住一份善心,守望一份美好,一个微笑,一句温暖,一次援手,都是对善良和善举最好的践行。至于回报,反而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
2021年8月16日七时于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