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托经理参考:多家上市公司投资信托公司 信托牌照依然吃香?
一周重点关注:
●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 M2同比增长8.3%
● 国家统计局:7月CPI同比上涨1% PPI同比上涨9%
● 房价过快上涨要被问责,这些城市调控或将升级
● 19家机构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遭处罚,存在四大问题
● 银行理财半年报亮相 规模同比增至25.8万亿元
● 单月大增超万亿元 私募规模再创新高
● 年内公募新增近2万亿元 百亿元级新基金消失超两个月
● ESG基金业绩分化 年内收益最多相差60个百分点
● 多家上市公司投资信托公司
● 保险金信托受市场青睐
● 宝能系钜盛华近千亿负债结构信托融资占大头
● 信托密集重组自救
● 北方信托拟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给出35%股权
●【观察】今年信托公司增资潮会延续吗?
●【观察】家族如何规避海外信托“陷阱”?
一、财经视点
■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 M2同比增长8.3%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了2021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本外币贷款余额192.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人民币存款减少1.13万亿元,同比多减1.21万亿元。
点评:本次社融低于预期主要受到实体信贷同比少增、表外票据多减以及政府债融资再度收缩共同影响。总体而言,当前货币政策走势易松难紧,观察后续专项债发行情况,若如期加速发行,四季度社融将有望反弹。
■ 国家统计局:7月CPI同比上涨1% PPI同比上涨9%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由降转涨,同比上涨1%,涨幅回落。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0%,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1%,环比上涨0.9%。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9%。
点评:本月PPI与CPI剪刀差达到8个百分点,为有数据以来的新高,说明价格上涨从上游向下游传导不畅。整体上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放缓或见顶回落,PPI有望保持震荡回落走势,年内CPI大概率保持温和走势。
■ 房价过快上涨要被问责,这些城市调控或将升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70城房价数据显示,6月广州新房同比涨11.6%,二手房同比上涨13.2%,均位于70城之首,因此才直接从供应端来限制房价过快上涨。可以预见的是,广州此项政策的落地实施,会较大程度提高政府对价格平稳的调控效果,后续市场价格会有所降温。不只广州,上周其他热点城市如杭州、东莞、北京、成都等也接连出台新政来抑制楼市过热。
点评:从近期中央到地方对楼市调控的态度来看,稳房价、堵政策漏洞仍是接下来的调控重心,各城市尤其是房价上涨过快和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会继续做出调整,以降低楼市热度。
■ 央行: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
央行9日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19家机构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遭处罚,存在四大问题
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针对部分科创板项目报价一致性较高的线索,对19家网下投资者采取自律措施。其中,对1家保险公司暂停网下投资者资格一个月,对1家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4家基金公司、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暂停新增配售对象注册一个月,对1家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6家基金公司、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给予警示。上交所检查发现,部分机构投资者在参与科创板新股网下询价过程中,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定价决策机制不规范等不同程度的问题。
■ 国家能源局: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8%
国家能源局网站8月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达到7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较2019年同期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0%;第二产业用电量50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第三产业用电量1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70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
■ 摩根士丹利:预计美国加快缩债 美债收益率将走高
美联储可能在12月宣布缩债,并从明年1月开始行动,这有望推高美债收益率,因投资者为美联储尽早加息做准备。摩根士丹利此前预期美联储在2022年3月宣布缩债。如果12月宣布缩债,投资者可能会期待加息的时点,从而推高美债收益率。市场可能计价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加息2.5次左右的可能性,这将在短期内将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推高至1.60%左右。若基建法案获得通过,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得到约20个基点的提升,在年底前达到1.80%左右。
二、同业新闻
■ 银行理财半年报亮相 规模同比增至25.8万亿元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8月13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坚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职责,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稳妥推进业务规范转型,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0.39万亿元,占比近八成,同比提高23.90个百分点。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37.51亿元。
点评:这主要得益于理财公司的异军突起,使得我国理财市场主体进一步丰富,为资管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时,理财行业的集中登记、第三方托管和信息披露等中介性服务不断发展,理财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助推了银行理财规模的稳定扩张。
■ 逐渐趋向互联网化 传统基金销售渠道谋变突围
传统的基金销售渠道越来越重视线上销售基金,尤其是移动端的销售场景,逐渐趋向基金销售互联网化。近期,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App逐步优化界面模块,陆续出现了财富号、新发基金、优选基金、基金热卖榜等多个模块,一些互联网渠道喜爱的优惠费率、操作便捷、社区运营等特征也都陆续出现在传统基金销售渠道。
点评:传统基金销售渠道逐步意识到财富管理的重要性,开始谋求转型,提供便捷的基金销售服务。整体而言,具有互联网化、包容性强的基金销售渠道有望在基金保有量上实现较快增长,能够迅速转变思维的传统销售渠道也有望获得较大市场份额。
■ 公募FOF年内募资突破500亿 多只场内产品上报
今年以来,公募FOF开始告别此前几年“不温不火”的局面,在发行市场上接连冒出“爆款”。近日,多家基金公司上报了FOF-LOF产品,LOF即上市型开放式基金,意味着公募FOF有望实现场内交易。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年内新发的29只公募FOF合计募集资金突破500亿大关,单只平均发行规模达到17.34亿元,无论是总规模还是平均规模均创出自2017年10月公募FOF问世以来的最高纪录。
点评:上市交易对于带有封闭期的公募FOF品种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流动性,为公募FOF多元化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另外,相比较而言,FOF基金经理的可承载规模还有提升空间,这或许也是市场资金流向FOF的原因之一。
■ 年内公募新增近2万亿元 百亿元级新基金消失超两个月
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13日,公募市场共成立1081只基金,合计募集资金1.97万亿元,即将突破2万亿元规模,新成立基金数量和募集规模分别同比增加25%、9%。从平均募集份额来看,今年以来,全部公募新发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8.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6亿元。在平均募集规模出现下滑的背景下,年内新成立的发行规模超100亿元的新基金数量也在减少。自6月9日鹏华永益3个月定开基金成立后,全市场已超过2个月时间未有百亿元公募基金产品成立。
点评:百亿元量级新基金减少的原因与基金公司产品设计的变化有关,目前有募集百亿元资金能力的大型基金公司对于设定产品规模都非常谨慎,不轻易发行太大的新基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绩优老基金的宣传。
■ 代销业务违规不断 银行理财销售内控监管持续升级
随着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新规的实施推进,银行理财产品代销业务中投资人适当性管理及风险管控等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与此同时,银行渠道理财代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今年以来随着互联网代销渠道的监管规范,银行同业交叉代销现象更为凸显。联合智评统计数据分析,截至5月末,参与代销产品发行的机构和代销渠道数量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同时前5个月可代销的理财产品增速高达167.91%。
点评:近来银行已经在加快内控管理调整步伐,根据新规要求规范产品说明和风险提示书,此外银行对理财销售人员营销内容培训也在加强。
■ 单月大增超万亿元 私募规模再创新高
8月12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存续私募基金规模为18.99万亿元,较6月增加1.1万亿元,环比增长6.15%。就不同类型基金而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据半壁江山,最新规模为10.48万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环比增速最快,规模环比增长12.10%至5.45万亿元。此外,7月私募基金发行明显升温。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共4016只,较6月增加570只,环比增长16.54%;新备案规模1491.29亿元,较6月增加529.79亿元,环比增长55.10%。
■ ESG基金业绩分化 年内收益最多相差60个百分点
碳中和”“碳达峰”大背景之下,ESG理念逐渐推广。基金公司布局ESG基金的力度加大,规模迅猛增长。但由于基金的行业配置差异较大,ESG基金的业绩表现分化非常大。据Wind数据,截至8月10日,在今年以前成立的101只ESG主题基金中(仅计算A类份额),有6只年内收益率超过40%,2只超过50%。其中,创金合信气候变化A的收益率为54.08%。同时,也有部分ESG基金表现欠佳,7只年内收益率告负,表现最差的亏损7.8%,与领先产品相差逾60个百分点。
三、信托动态
■ 多家上市公司投资信托公司 陆家嘴信托一年内获三次增资
正处于转型中的信托公司对上市公司的吸引力不断加强。近日,民生信托股权变更事项获监管机构批复。上市公司洋河股份将从民生信托大股东手中受让约6%股份。,上周末,宁沪高速宣布拟斥资近20亿元入股紫金信托,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更早之前,中国建筑全资子公司中建资本受让国元信托逾36%股权,拿下第二大股东席位。由于资本实力雄厚,近年来上市系信托公司展业优势越发明显,五矿信托、江苏信托等已跃居行业头部。引人注意的是,陆家嘴信托被大股东颇为看好,已获三次增资。
点评:从上期来看,信托仍将是稀有的金融牌照,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以前,由于各种原因,信托公司的大股东都被央企、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所占据,一般企业难以入股,而目前信托业正进入调整和转型期,这就给长期看好信托业的一般机构有进入的机会,其中,也包括上市公司。
■ 保险金信托受市场青睐
日前,中信信托与中信银行、中信保诚人寿协同落地一单总保费1.2亿元的信托投保保险金信托——信托财产由“保单+现金”组成,这是我国第一单亿元信托投保模式的保险金信托。而在8月9日,平安银行私人银行落地了国内客户个人最大规模保险金信托3.75亿元。据悉,该笔业务由平安信托家族信托团队操作,私行提供客户渠道。平安银行私行层面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私行协助客户设立的保险金信托规模便超200亿元,已超过去两年的总和,累计规模达300亿元,设立总单数超7000单,均处市场前列。
点评:保险金信托尽管由于跨行业监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作为一种创新型业务模式,其“风险管理+传承”的功能直击当下中产及高净值人群的痛点,或成银行占领财富管理市场、吸引客户的新机遇。
■ 宝能系钜盛华近千亿负债结构信托融资占大头
6月底,宝能集团旗下的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被评级机构列入信用观察名单,此后钜盛华债券盘中异动,多次被监管临时停牌;近期更是爆出宝能集团私募产品逾期。查阅钜盛华在上交所披露2020年年度报告及最新债券募集说明书发现,钜盛华的有息负债呈逐年递增趋势,截至2020年末,有息负债余额为894.63亿元,同比增14.12%。从债权人类型上来看,信托融资占比最大,达292.94亿元,全部为担保融资,且期限多集中在1年以内(含1年);其次为银行贷款,达263.17亿元,中长期限居多,还有少数信用贷款。
点评: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遭遇强监管,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不断,从而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信托的资金安全。过去认为房地产信托是比较安全的资产变成风险最大的资产,信托公司再次遭遇风险考验,需要尽早准备,积极应对,以渡过风暴期。
■ 信托密集重组自救
风险出清、谋求重组成为了今年信托行业的“标签”,7月23日晚间,安信信托发布包括《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在内的多项公告,揭开了重组方案的面纱。根据公告,安信信托将向上海砥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施非公开发行,募资90亿元并用于充实该公司资本金。除了安信信托外,新华信托、华融信托也在近日纷纷发布公告公开招募重组方。在此之前山西信托、新时代信托、华信信托、四川信托等信托公司也曾表示希望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点评:信托行业一些问题公司在完成资产清理后,原有股东基本难以继续增加投入,甚至主要股东还需要退出,重组势成必然。但由于资产清理过于复杂,使得重组之路亦艰巨曲折。
■ 武汉中央商务区将6%民生信托股权转让予江苏洋河酒厂
民生信托引战事项迎来进展。北京银保监局公示一项行政批复——同意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民生信托5.9455%股权转让至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武汉中央商务区系民生信托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达82.7071%。即便上述股权转让完成,武汉中央商务区仍将是民生信托控股股东,卢志强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 北方信托拟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给出35%股权
8月11日,天津产权交易所挂出天津市2021年精品国企混改项目集中公开推介公告,共计52户国企混改项目,其中包括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根据项目公告,北方信托拟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相结合”的方式混改,引进投资者持股比例35%。目前北方信托注册资本10.01亿元,股东共计24家,其中国有企业18家,合计持股比例84.86%。
■ 受累地产融资项目 山西信托多款产品遭遇风险事件
山西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正遭遇产品逾期兑付风波。来自成都的投资者透露,自己持有的“信远36号(一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延期两年后,面临再次延期,山西信托原来承诺今年8月底就应该完成所有的本金和收益兑付,目前只兑付了本金的75%和极少的利息。值得注意的是,8月初山西信托官网连续披露了3只产品,“信德4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德2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德5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融资方均出现了风险事件。
■ 华融信托旗下房地产公司破产,负债15.61亿
8月11日,根据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公告,房地产开发商公司深圳市德润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公告显示,2020年5月8日,法院根据罗晓的申请裁定受理深圳市德润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查明深圳市德润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名下资产合计约7873.76万元,负债合计15.61亿元,为资不抵债状态。企查查资料显示,深圳市德润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由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9%,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大股东,持股76.788%。
四、市场观察
■ 今年信托公司增资潮会延续吗?
据不完全统计,除紫金信托外,中航信托、陆家嘴信托、陕国投信托、浙金信托等公司在今年内也传出增资的消息。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相继有12家信托公司增资扩股,合计增资额为266.48亿元,高于2018年和2019年。那么,今年信托公司的增资潮是否会延续?
主要观点:
1、信托公司增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根据监管对业务和净资本匹配的要求,适应公司扩张需要进行增资;二是在公司遇到流动性困难时大股东进行支持;三是抵御风险、促进公司转型发展,过渡期间大股东增资促进改革转型、化解经营风险。
2、在2014年、2018年和2020年,每年增资的信托公司数量均在十家及以上。其中,2014年的情况是适应行业大的发展方向,增资热潮和规模的增长相匹配,而2018年到现在主要是抵御行业风险,促进转型。
3、在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注册资本有持续增加的空间。从我国信托行业的发展来看,虽然已经有了一定时间的积累,但后续仍需进一步探索业务空间。从目前行业状态来看,无论进一步推动转型进展如何,信托公司都有持续的增资诉求。为了平稳度过转型期,需要更多来自股东层面的支持。
4、今年信托公司的增资有可能放缓,原因在于过去几年已有公司陆陆续续进行增资,在行业规模整体下降的情况下,现在的增资更多是为了过渡期平稳转型的需要。
■ 家族如何规避海外信托“陷阱”?
近日,一份由东加勒比最高法院在2021年7月20日作出的判决引起广泛关注。郭卫锋作为财富管理领域专业人士,对海外信托有更多了解,以本案为例,帮助投资者如何规避海外信托陷阱。
主要观点:
1、海外信托通常不仅涉及法律、税务、财务等多方面问题,还需要考量设立目的、设立地点、委托人的家庭情况和装入资产的选择等实际操作问题,为了降低风险,建议引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介入。为委托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第三方机构可能形成相互制衡和监督,从而降低类似鲁南制药事件中相关人员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
2、信托契约是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实践中,海外信托契约通常由境外私人银行或信托公司提供,对受托人相对有利,对委托人的权利行使存在限制,建议合理设置委托人的权利保留,在保障委托人权利的前提下,设置不影响信托效力或信托税务状况的条款。
3、为更好实现海外信托目的,有利于海外信托业务的运转,建议选择熟悉信托业务的专业人士担任独立保护人。当然,选择专业人士也要考虑个人信任及对专业人士的综合考量因素。此外,海外信托通常还可以由家族办公室等专业机构担任保护人。成立保护人委员会也是常见的做法,该模式更加灵活、更具操作性。通常可由设立人(或指定家族成员)和其他职业保护人(如律师、税务师等)共同组成保护人委员会,这样既考虑到专业性,又兼顾到家族内部人才的培养。后两种模式可以极大程度降低专业人士担当信托保护人的道德风险。
作者: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