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竞翔:我不是在做轻建筑 我是在丰富城市多样性
在深圳,他的团队用16个小时搭建起了一个国际低碳会议中心,在使用两年后仅10小时便可完全拆除,所有材料均可再次利用。
在四川白水河、肯尼亚内罗毕、江西鄱阳湖,他将轻建筑应用到了极致,惠及了灾区的农民,非洲的贫民窟。
在他眼中,轻型建筑如同“灌木”,在钢铁水泥的“树林”中,需要前者的加入,城市才会获得“物种”乃至“生态”上的多样性。
朱竞翔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全职终身教授
深圳与香港
两种截然不同的土地利用制度
大家好,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中国在短短的30年间将5亿的人口从乡村移进了城市,当很多人从乡土移到城市的时候,我们改善了生活,但是我们也会感觉到城市病的问题。
从乡村来到城市我们会发现有时候我们找不到居所,我们会看不到我们具体的家园在哪里,不用GPS导航我们很难发现我们回家的路,那么这种无差别的城市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原来的土木的房子逐步被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所取代,我们可以看到非常非常沉重的城市。
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21世纪的3年当中,我们所消耗的钢筋混凝土的耗量是相当于美国整个20世纪的总和,这个是比尔 盖茨在他的博客里面讲出来的。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数据,城市在变得沉重的时候产生了大量的空间,可是这些空间呢?如果不被人所取代,不被人所占据,不被各种各样的活动所安排,我们得到的仍然是一个非常非常空洞的城市,这个非常空洞的城市会带来无数的问题,在南方我们有很高的人口密度,可是在北方这个就变成一个鬼城。
城市的这种扩张在没有议会的制度,没有地方主体的限制的情况下面,仍然是在无限地蔓延。
那当我们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是哪里呢?这是深圳,深圳在建设的初期有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到现在为止已经被消耗殆尽。”所以深圳在设法寻求惠州,东莞的支持,他们希望通过行政区划的改变,把没有被开发的土地拿到这个市域里面来。
大家看到这张图片,一定会说左边不是有绿色吗?对不起,那是香港。我们在这个边界上面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开发的方式,所造成的城市的奇观。在深圳河的对面香港,是拥有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到目前为止经过150年的发展,它仅仅使用了280平方公里,仍然有72%的土地是用作自然公园,用作村地或者用作这种储备。
我们生活在香港,然后我的团队到目前为止拥有13位成员,我们希望做一些有意思的工作,来改变大家发展的思路,尤其是在这个思维层面。
四川白水河冬暖夏凉的农村房
还没盖房,为何先修一个费事的缆车
从2008年开始,伴随着四川大地震,我们团队把一系列的精力用到了这种产品和系统的开发上面,除了基础研究之外,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拥有了接近4种以上的这种轻建筑系统。
接下来我将使用几个案例,来谈论一下这些建筑系统,当被运用到这个城市层级的时候,或者是运用在乡村层级的时候,我们可以带来一些怎么样的新的思维?
这个是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受到邀请,来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凡客诚品建造一座非常小型的工作站。
我和我的团队来到这里,我们被邀请和地方的乡村,还有这个保护区的保护人员,共同探讨说我们有哪些用地可以建到了这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大量的土地,已经被灾后重建的农村的用房给占据了。
这些原来都是作为耕地被保留的,但是由于灾后重建呢,大量的资金涌入,大家就顾不上了,对我们来讲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深的忧思。以后当我们不种地的时候,或者说其他的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这个土地还能不能被恢复呢?我们答案肯定会说: 不!
在这种条件下面,我们和当地的乡村的人就共同商讨能不能使用这个山坡地?这个山坡地因为在乡村里面,一方面它缺少水源,第二个他人比较难以到达,所以从农耕地的角度来讲它的价值是低的,可是对于宅基地来讲它是有价值的,可是过去为什么大家不拿这个地来做宅基地呢?两方面原因,一个建造很困难,第二个是因为即使你建成了,你每天要背着几袋米要上下几十米,你通常就会不愿意去做了。
在我们看来房屋是男生为女生和小孩儿来建造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讲这个使用上的便利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个房屋会非常快的在当地就建起来了,第二,这个房屋是一个非常舒适的有现代品质的一个房屋。
我们看到这个室内,我们会觉得这是不错的一个起居室,也是一个不错的展览空间,然后也可以作为工作人员休憩,或者重新恢复的一个场所。这个房屋在冬天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舒适的一个空间,它有冬暖夏凉的品质。
下面这张图就会讲解它为什么是冬暖夏凉。我们都知道天气不暖和,我们要多穿几件衣服,我们穿衣服不会只穿一件大棉袄,也不会只穿很多层的内衣跑到这儿来。
我们通常会有内衣,有毛衣,有外套,多层穿衣实际上是现代服装发展出来的一个原则,因为最里面是用来排汗,中间是为了保暖,最外面是耐厚三层的这个构造,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那不管衣服怎么变,都会产生这样的基本的层数。
非常好的建筑物也需要相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材料能够把这三方面的问题系统化地解决。所以我们在16厘米的这个墙体上面布置了5层材料,那么他们提供6层的这种不同的功能,那么它们在工厂里面被复合地建造起来,然后到现场非常快地组装。
右边这张图显示了它的气侯表现,蓝线代表室外的剧烈的波动,绿线代表普通的农舍砖混的房子和这个混凝土的房子的表现,而红线是我们这个轻建筑的表现。所以你可以看到在不加温的情况下,我们的温度是会远远舒适于这个室外的温度的波动,一方面波动变小了。
大部分的时间它是在一个所谓的舒适区,就是从摄氏16度到摄氏28度之间的这个区域,除此之外这个房屋建造时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要求,我们说允许我们盖房子的话,也必须允许我们修一个缆车,那所有人都傻了,说你建筑师没事惹这个事干什么?
我们用了很多理由来游说他们,最后当房屋建成之后大家突然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了。第一,我不希望我们的工人天天背着这个很沉重的材料去爬山,这个会留下职业病;第二,工作缆车在开始被引入的时候是作为一个施工机具来使用的,但是当施工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来转换它,把它变成一个民用的缆车,像我们的手上的遥控器一样,只要按按纽它就可以停,可以前进可以后退。
除此之外,我们并不是想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主题公园,而是提示大家在山地上修建筑的时候,经常要把建筑物和机械系统联合起来,同时只要有一户修建了这个缆车,那从这一户到山下所有的土地的价值都会增高,原因是其他人只需要修房子,然后你付出一个缆车的保养费和使用费就行了。
这个经验跟香港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香港有大量大量的山地,左边是我们中文大学,右边是香港的中环,两边都是使用了非常多的这个垂直机械交通系统,然后把建筑物联络起来,所以我们在那里并不会经常性地感觉我们要爬山,我们可以利用机械上去,然后步行着走下来,类似的这个技术和想法接着让我们去实现了更大规模的项目。
伸缩自如的轻建筑
引入肯尼亚后震惊黑人兄弟
这是我们为北京的红丝带基金会和民生银行所建造的一个大型的小学,它会容纳失依儿童。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学校是使用了乡村的边坡地,就是说不需要大规模地拆迁农民,也不需要去在这个土地纷争上面花费非常多的时间。
因为建筑物足够的轻,是砖混或者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所以我们可以引入更新的技术。
在基础施工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开挖大量的土方,也不需要去把这个山坡铲平,我们只需要使用这个螺旋桩,建筑物的基础最后是落在这个螺旋桩上,极大地节省了这个劳力和这个土方的施工量。
除了这个边坡地的可能性之外,我们还会发现轻建筑可以解决另外一类问题,那么就是贫民区的问题。快速地城市化制造了大量的这种贫民涌向城市,但是没有办法在城市落脚,所以他们只能自力更生地去解决问题。
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有机会为肯尼亚来建造一座贫民区的小学,那么这个是中资企业捐资的。
我们在深圳东莞定制了这个钢结构,然后跨越8000公里的印度洋运到了蒙巴萨,然后再通过陆路的联运运到了内罗毕,然后在短短的两周之内我们建成了这个小学,这个小学使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构,就是在运输的时候它是一个平板,但是到了现场的时候呢?它会被拉开。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使用5个海运的标准的集装箱,就把500平方米的建筑物全部容纳在里面。
在当地,这个变成了一个轰动性的事件,原因就是大家从来没有见过房子可以这么盖,这样的盖房子方式对贫民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贫民区内部有非常复杂的地下网络,牵扯到很多的利益,你盖得越快这个事越容易做成,你盖得越慢,你越困难。
这个房子使用了非常神奇的技术,培训了当地的黑人工人,以至于当今天我们再去的时候,很多黑人问我们能不能教他们学习吊车的这种操作?能不能帮他们培训这个建筑工人?
这个是教室内部的一个场景,那么到目前为止这个学校已经又远远不够用了,因为整个贫民区有50万人口,当中有接近2000所学校,那么这个学校是里面最出名的一所了,我们使用了一些铝合金的遮阳的构件来适应这个暴晒的这个太阳。
在夏季的时候呢,它可以阻碍阳光,然后晚上的时候它又变成了防盗网,由此我们会得到一个非常宁静的庭院空间,所以当今年我们重新再去访问那儿的时候,这个小朋友都问我们说我们怎么可以学好中文。
同样的技术可以应用在大型的城市里面。在深圳我们曾经工作于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使用了城市里面常见的这种大型的停车设施,然后来建造一个短期的房屋,这个房屋大概就是3到5年左右现场的使用寿命。
由于这个房屋够轻,所以你能停车我们就能盖3到4层的房屋,不需要对基础做特别复杂地处理。对于城市里面非常丰富的商业活动,非常多变的这种社会需求,可以有非常快速和非常直截了当地响应。
在深圳的这个项目里面,我们实际上是为一个大型的国际会议提供500平方米的这个使用空间,现场建造的时间被压缩到惊人的16小时,今天晚上7点钟开始建,明天下午3点你会看到一个建筑物出现在现场。那么这个是它建筑的室内,以及你可以看到这个空间可以做任何的用途。
江西鄱阳湖的神奇小屋
不用电,带一桶水就能生活一星期
城市永远都离不开水,因为没有水源,城市没有办法生存。
对于北京来讲,这个水是宁静的。
但是对另外一些城市,这个水不是宁静的,我们有海潮,我们有暴风,我们有洪水。
那个水会经常地变动,所以这个是属于生态的敏感或者是有潜在自然危害的这种区域。
可是人类实际上是发展出很多有意思的可能性,利用水体来生活来生存。那么有这种水上的城镇,我们也会在很多东南亚国家看到的水上的集市的这种旅游项目,水面上面能不能建造房屋呢?
我们先从这个自然保护区,特别是湿地自然保护区入手,我们跟鄱阳湖南矶湿地合作,这个是我们最近刚刚落成的一个大型的保护区的工作站。它提供500平方米的一个宣传和教育的场所,也提供科考人员的工作的一个空间。
鄱阳湖湿地非常有趣,它在冬季是草原,而到夏季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湖泊。这个是我们看到用一系列高脚的这种金属桅杆把它撑起来,然后上面提供非常怡人的这个使用空间。这个是它内部建成的这个效果,另外的一个湿地工作站是完全离网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不需要接城市的电,我们可以得到风能、可以得到太阳能。
水可以通过收集雨水,通过从湿地的内部挖深井来获得,这个咸度相对比较低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可以用来洗涤,可以用来做清洁,那么你唯一要干的事就是开车过去的时候呢带上一桶这种饮用水,那么一个礼拜之内你就可以不需要再跟城市发生什么交流了。
这个方式实际上是帮助大家获得一种新的思考,就是说我们除了从城市索取很多的基础能源的供应之外,我们还可以以一种自给自足的方式来生活。
我简述了这么几个例子之后,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轻,不仅仅是轻,本身轻,带来很多其他的可能性轻,有可能带来更快的建造速度,更快的响应,可以通过非常优质的设计来带来非常好的这种建筑产品。
因为轻,所以我们可以节省材料,减少对自然的伤害,所以我们当使用“轻”的时候,我们重新界定了这个建筑物和自然的关系,同样的当轻被引入到城市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城市基础设施权益复杂的地方,包括这个生态敏感的地方,以及坡地都有可能变成我们用来让人栖居,产生效益的这种土地。
美好的城市要有轻建筑
更要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回到香港,作为旅游者我们都非常熟悉这个画面,这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香港。
可是作为本地人,很多人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之间的,如果天天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没有人受得了,可是香港的迷人之处是还有一个隐蔽的香港。在步行很短的时间,你可能就会发现山水,会发现河流,会发现非常自然的这种聚居地。
而这些聚居地至今依然以非常轻型的建筑的方式来占据,而不是以永久的方式来破坏着这个自然。
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在森林形成之前我们有大量的前线的植物。无论是草,无论是灌木,还是地衣,还是藤类,它来占据这个空间,它为后面的这些植物开拓了这个领域,那么即使当后面的树木形成的时候,这些植物并不会消失,它们只是以更复杂的形式叠合在一起,这个由此带来了多样性,由此带来了稳定性,以及带来了生物总量的增加。
所以当我们重新看这张图的时候,我们应该想象我们的美好的城市,应该是由多样的房屋类型和多样的活动构成的,除了树之外我们应该找到灌木,找到藤类,找到草,找到地衣,找到苔藓,所以当我们重新再思考这个轻建筑的时候,我们并不是简单的去做建筑,我们实际上是想为城市的多样性做一些贡献,为我们的思维的多样性做一些贡献。
编辑: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