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在东北插队六年,她带着农村对象回上海被父母拒之门外

年近七旬的刘爱娣老师很开朗,看她的相貌,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刘爱娣老师是上海人,曾在东北边陲的红沙河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八年多,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她插队落户的第二故乡。说起当年在东北插队的生活经历,刘爱娣老师说红沙河不光是她插队落户的第二故乡,那里还有她难忘的初恋,那里有她牵挂的亲人。

难忘1969年的春天,在那个春寒料峭的阳春三月,上海知青刘爱娣和她的十几名初中同学,穿着笨重的棉大衣,坐着生产队的牛车,来到了东北边陲的红沙河大队,他们是来红沙河大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

红沙河大队共有五个生产小队,刘爱娣他们六名女知青和六名男知青被分派在红沙河大队第二生产小队插队,二队队长陈鸿军亲自赶着队里的牛车,和两名社员一起,把他们十二名上海知青从公社驻地接回红沙河大队,临时把知青们安顿在了二队队部的那三间厢房里。

知青们居住的这三间厢房原来是队里的仓库,1967年夏天下了一场暴雨,二队社员李龙山家的房子倒塌了,李龙山就在队部的这三间厢房里搭建了两铺火炕和灶台,一家六口人暂时借住在队部里,第二年秋天盖好了新房,李龙山一家就搬走了,刘爱娣他们来了,正好有了住处。

东北的三月还有些寒冷,随处可见未融化的冰雪,知青们穿着棉大衣,还感觉不到暖和。幸亏屋里有火炕,炕烧热了,屋里也就不冷了。因为知青们初来乍到,不熟悉红沙河大队的环境,也不会烧炕做饭,陈队长就安排他媳妇到队部来帮教知青们学习做饭,给他们讲东北的生活习惯和风俗,陈队长还带着知青们在村子四周转了个遍,告诉他们哪里有水井,哪里能打柴,还带他们到公社供销社买了生活必须品。对于陈队长两口子的热情帮助和关心,知青们倍感温暖和感动。

知青们第一次参加生产劳动是从牛圈里往场院挑牛粪,两筐粪土足有五六十斤,知青们虽然在学校时也参加过支农劳动,可冷不丁挑一整天的粪土,他们还真吃不消,特别是身体瘦小的刘爱娣,傍晚收工回到家,她倒在炕上就睡了,叫她起来吃晚饭,都没叫起来。第二天起床后,刘爱娣发现她的肩膀又红又肿,用手摸一下都火辣辣地疼。

肩膀疼得厉害不能挑粪了,陈队长就安排几名女知青给社员们用铁锨装筐(往筐里装粪),牛圈里的牛粪挑完了,再挑土垫牛圈,一连干了三天,牛棚里的活才算结束了。挑牛粪压肿了肩膀,装筐磨破了手掌,刚参加生产劳动的情景,刘爱娣说她至今难忘。好在后来的劳动中,陈队长对她们女知青特别关照,才让她们少吃了不少苦头。

1971年秋天,红沙河小学的校长调走了,学校的一位老师顶替了校长的位置,学校急需补充一名民办教师。大队领导和学校老师开会研究后,决定在知青中选拔一名老师,结果,普通话说得最好的刘爱娣就幸运地成了小学的民办教师,她暂时脱离了繁重的生产劳动,走上了讲台。

红沙河小学一共有四名教师(包括刘爱娣在内),担任校长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在学校教了好几年书,他一直教一年级的学生。另两位教师一位是大队书记的女儿,一位是大队会计的儿子。大队书记的女儿李春丽当年十九岁,是小学毕业,她教二三年级的学生。大队会计的儿子叫陈恩生,当年二十岁,他是全大队唯一一名初中毕业生,从教两年,他一直教五年级的学生。刘爱娣来到学校,自然而然就成了四年级的老师。因为刘爱娣会唱歌,懂一点音乐知识,学校开设了音乐课,刘爱娣还担任五个年级的音乐老师。

初中毕业生教小学生理论上应该是绰绰有余,可冷不丁走上讲台,刘爱娣还真有些不适应,她甚至觉得有些力不从心。陈恩生看刘爱娣没有教学经验,他就主动帮助刘爱娣,告诉她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有了陈恩生的指导,刘爱娣慢慢找到了在讲台上的感觉,她不那么紧张了,为此,她从心里感激陈恩生。

第二年秋天,刘爱娣被公社评为先进教师,公社奖励给她一个热水瓶和一个茶缸,因为她有热水瓶和茶缸,刘爱娣就把她的奖品送给了陈恩生,陈恩生推脱不掉,只好收下了。从那以后,陈恩生更加关心刘爱娣,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都会偷偷送给刘爱娣,刘爱娣偶尔感冒发烧不能上课,他就帮着刘爱娣代课,安排学生们自习。

老话说日久生情,这话还真有它的道理,渐渐地,刘爱娣喜欢上了陈恩生,陈恩生也从心里喜欢这个有见识有文化又漂亮的上海女知青。陈恩生长得高大帅气,刘爱娣长得漂亮白净,还别说,他俩真的挺般配的。

1973年和1974年期间,村里人多次给陈恩生介绍对象,陈恩生每次都说自己年龄还不大,不着急。这期间,李春丽老师也向陈恩生表露过心迹,陈恩生故意在李春丽面前和刘爱娣有亲昵动作。李春丽明白他俩相爱了,她就和邻村的一名小学民办教师订了婚。

很快,刘爱娣和陈恩生谈恋爱的事情就家喻户晓了,对于他俩的恋爱,一同来插队的知青们都持反对态度,都说刘爱娣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因为当时已经有人通过招工招干离开了红沙河大队,扎根农村一辈子只能当口号喊,谁也没有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决心,谁都盼望着尽快离开农村。陈恩生的父母也不支持儿子和上海女知青谈恋爱,理由是穷山沟留不住上海知青,人家早晚会离开的。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不管别人怎样反对,刘爱娣说她愿意一辈子扎根红沙河,当一辈子民办教师。陈恩生也说这辈子非刘爱娣不娶,这辈子就认准刘爱娣了。顶着冷言冷语,刘爱娣和陈恩生坠入了爱河。

1975年年末,学校放了寒假,公社知青办批准刘爱娣回上海探亲过春节。之前刘爱娣已经把她和陈恩生恋爱的事情写信告诉了她父母,她父母回信坚决反对。刘爱娣不死心,她想带着陈恩生回上海,两个人一起说服父母。为了爱情,在他父母和亲友的坚决反对下,陈恩生跟着刘爱娣去了上海。

来到上海,刘爱娣的妈妈把陈恩生挡在了门外,她一脸严肃一脸冷漠地说:“不是阿拉(我们)上海人不好客,阿拉(我们)上海人是不要外地人做女婿的,更不会要乡下人做女婿!你尽早死了这个心思,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几千里之外的东北来到上海,刘爱娣的妈妈竟然没让陈恩生进门。陈恩生怎样去的火车站他都不知道,接过刘爱娣买的车票,陈恩生头也不回地返回了东北。一个男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内心有多委屈有多难过,别人无法知晓。

春节过后,刘爱娣从上海返回了东北,一个月的时间,刘爱娣憔悴了很多,又黑又瘦,也变得少言寡语了。回到红沙河的第二天,刘爱娣去找陈恩生,结果被陈恩生的母亲挡在了门外,她阴沉着脸说:“你们上海人我们高攀不起,你以后就不要再纠缠恩生了,恩生跟你去上海,回来差点没寻了短见,你咋还有脸来找他。”

那天晚上,刘爱娣吞下了半瓶安眠药,幸亏发现及时被送到了公社卫生院,不然就一命呜呼了。得知消息,陈恩生第一时间赶到了公社卫生院,他哽咽着说:“你要死了,我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我会成为一个罪人的。这样吧,我死过了一次,你也死过了一次,咱俩就扯平了。你妈已经发下了狠话,她宁肯不要你这个女儿,也不会认我这个女婿,咱就不要相互为难了,好打好散,对谁都好。”

从此,刘爱娣和陈恩生这对恩爱恋人被迫分手了,为了避免天天见面的尴尬,刘爱娣辞去了民办教师的工作,她又回到队里当了社员。因为刘爱娣服药轻生的事情,公社知青办还专程到红沙河大队调查过,幸亏大队书记、陈队长和乡亲们从中说好话打圆场,大家都说刘爱娣是因为和母亲怄气,不关别人的事情,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公社知青办就没再追究这事,这件事对刘爱娣和陈恩生都没造成影响。

转眼就到了1977年春天,26岁的陈恩生还没找对象,一是他还没有从和刘爱娣分手的痛苦中走出来,二是陈恩生的年龄有点大了,他已经不好找对象了。那天在收工回家的路上,刘爱娣遇到了陈恩生,她把陈恩生堵在路上,哽咽着说:“恩生哥,你找个对象结婚吧,你要是找不上对象,我就算死了都闭不上眼睛。恩生哥,算我求你了,你就当可怜可怜我,快点找一个对象结婚吧,要不然我真的要疯掉了的呀。”

那年初夏,陈恩生娶了一个跛脚的女人,那个女人长相还可以,比陈恩生小两岁,就是行走不太方便。陈恩生结婚那天,刘爱娣没去喝喜酒,她把十块钱装在一个信封里,写了一张祝哥嫂幸福的纸条,让别人转交给了陈恩生。

看高大帅气的陈恩生娶了一个有残疾的媳妇,村里人都为他惋惜,当初大队书记家那么漂亮的闺女上赶着他,都被他拒绝了,大家都说这都是刘爱娣给害的。为此,刘爱娣心里也很难受,就像针扎一样。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刘爱娣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师范学院,在红沙河插队落户生活了八年多,刘爱娣总算跳出了农门。离开红沙河的那天,陈恩生领着他媳妇来为刘爱娣送行,他把十块钱和一包油饼塞给刘爱娣说:“这是我和你嫂子的一点心意,收下吧。到了学校好好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回来看看,你结婚的时候给我们打封信报个喜,我和你嫂子也好高兴高兴,沾沾喜气。”

那天,刘爱娣是哭着离开红沙河的,走出了很远,她回过头说:“哥!嫂!你俩回吧,我会回来看你们的。”

大学毕业后,刘爱娣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了老师,一年后经人介绍,和一位军官结婚。结婚后,刘爱娣给陈恩生邮去一包糖块和一身军装,还有一条花围巾。

2008年秋天,退休后的刘爱娣和他爱人去了一趟红沙河,看望了乡亲们,看望了老支书和老队长,看望了陈恩生一家。当她看到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陈恩生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陈恩生虽然转成了公办教师,可他家的生活并不富裕,陈恩生媳妇的腿脚愈发严重了,走路很困难,要用一只手按住膝盖才能走动,别说种责任田了,就连料理家务都很困难。陈恩生的儿子儿媳刚在市里买了房子,他们的生活还需要陈恩生的资助。那次去红沙河,陈恩生杀了家里报晓的那只大公鸡,他媳妇为刘爱娣夫妻俩做了一桌子菜。离开的时候,刘爱娣偷偷把五千块钱放在了陈恩生书桌的抽屉里。

时隔这么多年,每当说起在东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刘爱娣心里就如打翻了五味瓶,真的说不出是啥滋味,她说红沙河不光是她的第二故乡,那里还有她牵挂的亲人。她也很想再回第二故乡看看,可她又怕见到陈恩生夫妻俩,特别一想到陈恩生那满脸的皱纹和他媳妇那艰难的步履,刘爱娣心里就难受,当初要不是自己耽误了陈恩生的终身大事,他的生活状况有可能不是这个样子,有可能会好很多。在这里,刘爱娣很想对陈恩生说声对不起!希望他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