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感悟
金堂到镇江有2000多公里,动车都要坐13个小时,路途虽然遥远,却阻挡不了我前进的脚步。
镇江用四十度的高温拥抱我,希望我退缩,但是导师百分百的热情带来的清爽抵御住了酷暑。
导师们才高八斗,却谦和平易近人,和徒弟们称兄道弟,讲座严谨,不吝赐教。导师们为了真理,在星火们面前唇枪舌箭,火药味十足,这就是真性情。作为星火,要学的就是为了追求真理,敢于质疑的精神。
专业引领环节,徐玲导师让我从传统文化的根基出发,寻找到顺其自然的为师之道,要善始善终,不忘初心,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让我们博采众家之长多读书吧,批判式的读书吧,一步步达到读书的四重境界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这是曾宝俊导师的温馨提示。
梁增红导师直面失败,徐金国导师从田野出发,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必须勇往直前,越挫越勇。李明哲导师痴心课堂,让人钦佩。丁卫军导师情境作文让作文写作不再那么难,刘祥导师对课文的解读,做有宽度、有温度还有深度的语文教学,让我明白课堂教教学的关键所在。徐德清导师则强调推敲言语,提高文字运用能力;徐飞导师再次强调作文教学中读写共生的价值,刘恩樵导师致力于语文微课程的开发,王益民导师推行“333”初中作文教学策略,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实让我感到汗颜,我过于肤浅的研究,醉心于自我满足,殊不知,离导师指引的方向还差得太远,每一次学习,都是当头棒呵,让我更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只有静下心来,做真实的教学研究,才可能走得更远,不辜负新教育基金会星火团队的培养。
2017年三位新教育获奖教师分别讲述了他们如何成长为榜样教师、如何建设完美教室、如何开发卓越课程的故事,点滴中看到了他们默默的付出和积累,我们做的叶的事业,却收获了花的芬芳,还有沉甸甸的果实。
同济大学的于国庆博士更是另辟蹊径,提倡先研究学生的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来管理调教学生。通过案例和理论的结合,指导我们如何去教练学生成长,这个途径是提出建议,不断提问题督促学生去思考应对遇到的种种问题。专家耳目一新的观点和做法,让我受益匪浅。
我想,我要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话,真的还要加强视角的培训,加强理论的学习。去年培训的时候,我就沿着这条道路在走,但前行的脚步太慢,很多事总会影响自己读书研究的时间和心情,一年来,读了几本专著,但是感觉自己大多还处于了解理论阶段,读了却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进行实践检验。
这一年,我也在尝试做完美教室,把自己所带的九2班定为向阳花班。坚持写班级叙事,一年下来,有30万字的教学随笔。当30万字随笔打印装订成书的时候,我感慨万千,感谢刘恩樵导师的鼓励和信任,让我坚持去创建全国新教育完美教室。教室里的育人文化布置潜移默化影响着班级,看着孩子们在教室里悄悄发生变化,我由衷感到高兴。
这一年,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两篇,还有两篇获得成都市一等奖,这个功劳来自星火写作的培训,来自刘恩樵导师的指导。所以,今年的镇江之行,我早早就订了车票,因为,这里是我汲取营养的地方,这里有我可亲可敬的导师,还有伴我成长的星火们。
耳畔总有对我的赞美之辞,但是我清醒的意识到,这都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认可或者恭维,更重要的是,我必须排除杂念,戒骄戒躁前行。我更知道,别人的恭维是对自己的提醒,只有做得更好,才可能赢得更多的尊重。
当然星火老师们的一年后的表现也让我惊讶,他们文字功底越发深厚,教学也日臻成熟,看来每一次相逢,不仅仅是叙旧,更是一种鞭策:我拿什么来见我的导师,我的星火朋友?我想,回去之后只有慢慢消化所学,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停下朝向明亮那方的脚步。
看着他们能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发展,由衷替他们高兴,星火人,永远都有一颗不服输的心。我也是不服输的星火人,我会和他们一道,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