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庸:便秘6症】

便秘,以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时间延长,或经常有便意,但排出困难为其主要临床特点。便秘的形成,多由大肠传导失职,津血不足,燥屎在肠内停留过久所致。
1、燥热便秘
(1)大承气汤证:症见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终日不减,按之疼痛,食则胀甚,苔黄,脉实等。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燥热内结,大肠传道失职,故见大便秘结;燥屎内停,腑气不通,气机阻滞,故见腹部胀满,终日不减,按之疼痛;食后则滞增,故食则胀甚;燥热实邪熏蒸,故见苔黄;脉实亦为实邪内盛之象。此乃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所致;法当峻下坚结,行气导滞;

治宜大承气汤:大黄10克,厚朴10克,炒枳实10克,芒硝15克(烊化)。

上4味,以适量水先煎2味,然后下大黄微煎,去渣取汁,内芒硝于药汁中溶化,搅匀温服,日2次。
燥屎内结,大肠腑实,大承气汤取大黄通腑攻下;芒硝软坚泻下;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滞除满。

(2)大柴胡汤证:症见大便燥结,心下胀满急痛,拒按,甚至痛连胁下,恶心,甚则呕吐苦汁,苔黄腻,脉沉弦。胆胃腑实,腑气不通,故见大便燥结;气机阻滞不畅,故见心下胀满急痛,拒按,甚至痛连胁下;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见恶心;胆气不降而反上逆,故见呕吐苦汁;胃、胆之气俱逆于上,故见舌苔黄腻;胆属甲木,故脉见沉弦。此乃实热之邪壅遏胆胃而然;法当调胆和胃,降逆止呕;

治宜大柴胡汤: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白芍10克,生姜8克,炒枳实10克,大枣3枚(擘),大黄10克。

上8味,以适量水先煎7味,汤将成,再加入大黄微煎,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方取柴胡、黄芩和解少阳而清胆热;取半夏、生姜降逆和胃;取大黄、枳实攻滞行气;取白芍除血痹止腹痛;取大枣扶助正气。共奏泻下攻实,和解扶正之功效。
2、寒积便秘
(1)半硫丸证:症见大便秘结,肢冷,小腹部不温等。
肾开窍于前后二阴,阴寒郁结于内,阳气不通,失其温润,故见便秘,小腹部不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故见肢凉。

此乃阴寒内结,肾阳阻滞所致;法当逐寒通阳;

治宜半硫丸:法半夏、倭硫黄等份,生姜汁适量。

上3味,先将半夏、硫黄共研为极细末,再加入适量生姜汁及凉开水调和,做成如绿豆大药丸收贮备用。每用时取药丸10克,温开水送下。
方中取硫黄大热之性温通肾阳以逐寒邪;《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说:“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故取生姜汁、半夏之辛,以开结润燥。
(2)大黄附子汤证:症见大便秘结,胁下偏痛,脉弦紧等。

寒实内结、阳气不通,故见大便秘结;寒气滞着于一侧胁下,故或见左胁下痛,或见右胁下痛;脉紧为寒象,弦脉为痛征。此乃寒实内结,气滞不行所致。法当温里通下。

治宜大黄附子汤:大黄10克,细辛6克,制附片10克。

上3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3)三物备急丸证:症见大便秘结不通,心腹胀痛,痛如锥刺,肢冷等。

阴寒内结于肠胃,腑气不通,传导失职,故见大便秘结不通;寒性收引,气机阻滞,故见心腹胀痛,甚至痛如锥刺;阳气不能外达于四末,故见肢冷。此乃寒实内结,腑气不通所致;法当攻逐冷结;

治宜三物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霜各等份上3味,先将大黄、干姜共研为极细末,再加入巴豆霜捣研均匀,炼蜜为丸如黄豆大收贮备用。每次3~4丸温开水送下,大便当下,不下再予服,以下为度。

方中取大辛大热之巴豆峻逐冷结;取干姜佐巴豆温中散寒,且解巴豆之毒;取大黄通下。三味相合,共奏攻逐寒结之效。
3、脾约便秘
脾约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小便数多,趺阳脉浮涩。

胃中阳气过盛,则趺阳脉浮;脾脏津液不足,则趺阳脉涩;脾脏津液不足,失其运化之用.不能输津于胃,胃中燥热坚结,水津不濡,则偏流膀胱,故见小便多;大肠津液不足,故见大便秘结。此乃胃强脾弱,津少失润所致;法当润肠通便;

治宜麻子仁丸:麻仁50克,白芍30克,炒枳实50克,大黄50克,厚朴30克,杏仁30克(去皮尖,炒,打)。

上6味,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收贮备用。每用时取药丸10克,以温开水送下。
方中取麻子仁、杏仁体润多脂润燥滑肠;取白芍、大黄、厚朴、枳实,利气行滞,泄热通便;以蜜为丸,甘缓润下。
4、血虚燥结
血虚燥结,症见便秘,口干,腹满拒按,面色白,唇色淡,心悸等。

血虚不润,大肠传导不行,故见大便秘结;燥屎内结,故见腹满拒按;血虚津亏,故见口干;血不上荣,则见面色白,唇色淡;血不养心,则心悸。此乃阴血不足,失于濡润而然。法当养血通便。

治宜玉烛散:当归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8克,生地10克,川芎8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

上7味,以水先煎前5味,汤将成加大黄微煎,去渣取汁,加芒硝于药汁中烊化,搅匀温服,日2次。
方中生地、当归、川芎、白芍是谓四物汤,以之养血润燥;取大黄荡涤肠胃;芒硝软坚润燥以通泄大便;取甘草益气扶正,调和诸药。
5、津枯肠燥
津枯肠燥,症见大便秘结,欲解不能,痛苦难忍,口渴,汗出,小便自利等。

津液亏虚,大肠传导不行,故见大便秘结,欲解不能;津液不能上承,故见口渴;津液外泄则汗出;津液偏流于膀胱则小便自利。此乃津枯肠燥,水干舟停,法当润肠导下,

如蜜煎导法。食蜜50克。

上1味,放于铜勺中以微火煎熬,不断搅拌,当蜜快要凝聚时取出,乘热做成条状如指大,插入肛门内,以手握定,欲大便时即取出。
6、肺津不布
肺燥津少,症见大便秘结,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腹胀,腹痛等。

肺燥津伤,津少失却濡润,故见口鼻干燥;肺气上逆,则咳嗽,津液不足,则咳而无痰;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津伤,肃降失常,则大肠失其传导之职,故见大便秘结;燥屎内结,气机阻滞,故见腹胀,腹痛。此乃肺燥津枯,肃降失职而然;法当清燥救肺,润肠通便;

治宜清燥救肺汤:冬桑叶10克,石膏10克,党参10克,炙枇杷叶10克,麦门冬10克,胡麻仁10克,杏仁10克(去皮尖,炒,打),甘草8克,阿胶10克(烊化)。

上9味,以适量水先煎前8味,汤成去渣取汁,纳阿胶于药汁中烊化,搅匀温服,日2次。
方中取桑叶解肺郁,滋肺燥;取枇杷叶降肺气以复肺之肃降功用;取石膏清肺中燥热;取阿胶、麦门冬润肺滋液;损其肺者益其气,故取甘草、党参益气生津;取胡麻仁、杏仁体润多脂而润肠通便。
(0)

相关推荐

  • 血虚便秘基础方为四物汤,习惯性便秘宜用荆防泡茶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血虚便秘基础方为四物汤,习惯性便秘宜用荆防泡茶 便秘一症,几成常见病状,无分老幼.饮食不节,或患疾病,均可罹患.如今,燥热之物,烧烤辛辣,随处能见, ...

  • 以案说医:寥寥三味中药组成之调胃承气汤,何能以一御万?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以案说医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58篇原创文章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大黄四两,清酒洗 上三味,切,以水三 ...

  • 经典必读-温病经方:增液承气汤

    大医双合 COURSE ARRANGEMENT 导读:增液承气汤故名思意,是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黄)加承气汤(大黄.芒硝).用增液汤滋阴而补阴血;承气汤是用来攻下的,攻下就可以通气机. [经典重温 ...

  • 李今庸治疗“失精症”良方!

    遗精,<金匮要略>称"失精",指男性精液遗出体外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有梦遗和滑精之分,有梦而遗精的,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 ...

  • 告别便秘也不难,看看国医大师李今庸常用的这些方(福利日获奖公布)

    小 编 导 读 便秘,想必大家对它都再熟悉不过了,不少人都吃过便秘的苦.拉不出粑粑,浑身不轻松,整个人都不好了.如果你想通过中药来治疗便秘,不妨花上几分钟来看看国医大师李今庸的这些常用方. 大承气汤治 ...

  • 国医大师李今庸:解决便秘有窍门儿!

    "有病没病,先把消化道打通."如果消化道不通,吃就吃不下,积累的毒素就排不出来,疾病就随之而来的,很多大病就是由长期的便秘造成的.可到底应该怎样治呢?且听国医大师李今庸作何说! 便 ...

  • 【李今庸:感冒分型治疗】

    感冒,又称"伤风".感冒与伤寒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一般来说, 伤寒多发于冬季,而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感冒不传变,而伤寒则多有传变: 感冒轻而伤寒重. 感冒之为病,外邪伤于人体 ...

  • 李今庸:验方一束

    发表者:赵东奇 所谓"验方"者,乃余在数十年临床医疗中,根据自己体验创制而确有效验者,不包括屡用有效的古方. (1)甘寒养阴方 主治胃阴虚痛,胃痛每于饥饿时发作,有灼热感,稍进饮食 ...

  • 李今庸:二陈汤可以治十五种病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四药组成,用时加生姜同煎服,主治湿痰咳嗽,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头眩心悸等,为治痰通剂,故凡因痰而致之病证,皆可以其为基础加味而治 ...

  • 美女中医李智:便秘就喝通便茶,安全简单有效~

    调理师守护健康 揽尽天下国医奇术,这里是最实在的养生平台 便秘,是很多人心中隐隐的痛 蹲在马桶上,使出洪荒之力 汗珠子吧嗒吧嗒往下掉 就是出不来...... 真是动刀的心都有了 今天,李智老师分享一个 ...

  • 李今庸:二陈汤,用好了可以治疗这15种病

    来源/中医书友会(zhongyishuyou) 李今庸,男,1925年出生,湖北枣阳市人.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泰斗,第二届国医 ...

  • 脱发:分三证、用三方,浓密乌黑随风扬 | 国医大师李金庸临证系列

    脱发:三证三方 脱发指头发无故自行脱落,多起病缓慢, 病程缠绵.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