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学校教师进行科研培训之前,我们让学校负责科研的主任征集一下老师们的科研困惑。其中,有这样两条科研困惑引人关注:“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没有能够建立成完整的体系。”“还是普遍感到在课题研究方面,如,如何选题、开题,如何研究,如何结题,不太懂得如何操作,如何开展。”某学校教科室主任是前两年通过岗位竞聘上来的,这两年来他发现学校的教师科研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一次,与该教科室主任交流学校科研需要哪些帮助时,该学校教科室主任直言不讳地说:“老师们对整个课题从立项到结项这个过程不清楚,应多为教师搭建参与教育科研的平台,举办讲座、培训、研讨、交流等。老师们也缺乏科研知识、缺乏科研所需要的相关技能……课题研究过程中活动多,思考少,研究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研究过程较随意,没有按课题计划切实进行研究,研究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在平时学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部分学校成立了教科室,也设立了教科室主任的职位,但我们发现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学校层面,学校校长缺少浓厚的教科研意识,基层学校不重视科研工作;比如,学校缺少科学的教科研中长期规划,各级科研部门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指导的力度有待加强;比如,教科研课题研究目前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只有一些零散的经验,基层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的系统性、长远性规划。
上述三个案例,均来自于我们部分基层学校有关科研的困惑与难题。从这三个案例中,我们经过梳理后发现,其中包括这样几个比较突出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的科研工作缺乏整体性,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因此课题研究工作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二是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缺乏清晰认知,如“老师们对整个课题从立项到结项这个过程不清楚,如何选题、开题,如何研究,如何结题,不太懂得如何操作,如何开展”等比较模糊,甚至不求甚解。三是一线教师缺乏相应的科研知识和科研技能,因此“课题研究过程中活动多,思考少,研究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四是教师的研究过程比较随意,没有按课题计划进行研究,研究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五是学校科研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如学校科研意识不强,课题指导不够,缺乏科研的系统性和长远性科研规划。
不言而喻,这些问题都是学校和一线教师存在的真实问题,也极大地制约着广大一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步伐”。其中,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是最为突出、也是最为集中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部分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缺乏一个整体性、系统性认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个流程和步骤缺乏全面而清晰的了解。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的帮助,先天的才能是无力的。直观能解决很多事,但不是一切。天才和科学结合后才能得到最高的成功。”因此,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认知,那么其课题研究工作就会出现浅尝辄止的局面,获得的只是零散经验,而研究过程往往也比较随意性等现象。其最终的结果,就会导致课题研究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当然也不可能有助于解决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百度百科认为,系统性认知是指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不同维度的指标处于不同层级,形成一定的秩序、同层级指标之间、指标层与指标层之间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认知。整个体系中的单个指标,能反映评价对象发展的某个侧面,而指标的综合又能反映整体情况。显然,科研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知,就是对科研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和认识,而不仅仅是对科研某一个点或者侧面的了解。事实上,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也只有对科研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按部就班地开展科研工作。
那么,一线教师为什么缺乏对课题研究整体性和系统性认识呢?我们认为,其主要因素体现在:一是缺乏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科研培训。就学校的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可能也接受过一些科研方面的培训,但很少接受过系统的、完整的科研培训。尤其是没有按照课题研究的规律进行针对性培训活动,而是科研培训的随意性很强,甚至出现不同专家观点“打架”现象,以至于一线教师不知道哪个专家的观点是正确的。二是缺少适合的科研普及读物。无论新华书店还是网络平台上,也有一些科研普及读物,但我们发现真正适合于一线教师的、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科研读物并不多。大多数的科研读物,过于重视理论性,轻视科研的实践性,尤其是很少考虑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现状以及科研能力。三是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线教师对课堂教学工作往往会不折不扣地开展各项工作,如备课、上课、反思、批改作业等,但对科研工作则往往应付现象比较突出。也就是说,我们部分一线教师把科研不是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看成了一项额外工作,因此科研就会如同“鸡肋”一般对待。四是不能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科研工作。部分一线教师立项通过后,不能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而是往往“束之高阁”。课题研究过程往往只是满足于资料的收集和提交,缺少研究的过程性、实践性,因此研究过程往往比较随意和肤浅。五是科研的功利性太强。我们不可否认一线教师的科研功利性需要,但部分一线教师只是满足于功利性需要,如获奖、晋级和评职称等,一旦这个功利性需要目的达到了,那么也就不会再“染指”科研了。由此看来,制约一线教师对科研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知因素是多方面的,当然这也是部分学校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水平较低的重要因素。也正是一线教师对科研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知的缺失,使得一线教师的科研工作举步维艰,“走到哪里算到哪里”,实在走不动了也就停滞不前,课题也就“寿终正寝”了。
那么,如何提高一线教师对科研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呢?一个新的学期即将开始了。应该说,这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开展研究工作的良好开端。就市级课题研究工作而言,通过立项的时间已经是上个学期末了,各项课题也只是完成了课题开题会以及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那么新的学期,刚好有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即本学期大约有四五个月的时间。对于一线教师的一项课题而言,四五个月的研究时间已经足够了。而下个学期,三四月份该提交结项报告了,也就只有撰写结项报告的时间。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完整的学期时间,当然这个也是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黄金时期”。就一项课题研究工作而言,一般的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选题阶段、研究阶段和结项阶段,研究周期大约3-5个月即可。因此,尽管我们很多部门的课题周期是一年时间,而实际上真正的研究周期也就是3-5个月的时间。那么,科研培训就应该兼顾一项课题研究工作的自身规律,如选题之前,可以对一线教师如何选题进行培训;研究实施之前,可以讲一讲如何开展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而结项之前,可以对课题结项工作进行培训。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一线教师可能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惑,那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一次课题的中期汇报工作。也就是说,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规律性,可以进行三四次科研培训,而且科研培训与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过程紧密联系起来。这种系统性的培训,有助于一线教师对科研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知,提高一线教师的科研能力。
就学校的教科室主任而言,其主要职责有三项,即科研管理、科研指导和课题研究工作,其中科研管理和规划工作是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开展好与差,科研管理和规划工作起到了主要作用。当然,科研管理和规划工作不仅仅只是传达上级的有关科研文件精神和提交相关的科研材料,而是要结合学校的科研实际加强科研的管理工作,包括科研培训、科研制度制订、学校的远期和近期科研规划制订以及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评选和组织工作等。只有完善、高效的科研管理体系,才能真正让科研在学校扎地生根,学校的科研氛围才能越来越浓厚。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科研相对还是比较陌生的、神秘的和高大上的,因此我们需要阅读相关的科研普及读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一线教师需要了解一些科研相关知识和内容,尤其是一些科研理念、科研概念和科研方法等,这是开展好研究工作的基础性要求。但在科研读本的选择上,我们不建议一线教师阅读那些理论性太强的科研书籍,而是可以找一些中小学教师或者基层科研部门科研员撰写的科研读本,这样的科研书籍可能更加接近一线教师的科研现状,而且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象牙,他就说:“大象就像一个大萝卜。”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
而最后一位盲人却嘟嚷:“大象只不过是一根草绳而已。”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
《盲人摸象》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浅显道理:看问题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因此看事情要全面、整体,不要分割开来。同理,我们部分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工作也存在着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对课题研究工作这个“大象”的整体性认知缺失,而只是了解其部分内容,这就肢解了课题研究工作,造成了科研工作的被动局面——虎头蛇尾、顾头不顾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窘况”。不言而喻,提高一线教师对科研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当然,我们相信只要一线教师能够具有做好科研的决心和信心,其实也不是什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