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场败仗,主帅逃亡千里,躲藏了50年

北宋到了徽钦二宗的时代,已经非常孱弱了。金军南下包围开封就发生了两次,第一次被李纲领导的开封保卫战所阻,第二次就发生了靖康之变。其实,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时,就发生了咄咄怪事。抗金的名将姚平仲,就因为打了一场败仗,疯狂逃亡千里,躲避50年,直到南宋时才露面。

姚平仲可不是泛泛之辈,祖上都是宋朝的边将,父母早亡。但是,他无牵无挂,作战非常勇敢。特别是在十八岁时,参加了北宋与西夏的底河之战,表现相当亮眼,让主帅童贯一眼相中。

童贯是当时的权宦,也是祸国殃民的“六贼”之一。他看上姚平仲,自然是要收归己用。但是,童贯本人十分骄纵,说话盛气凌人,年轻气盛的姚平仲并不买账,双方不欢而散。

然而,姚平仲确实是将才,在随后平定睦州盗贼的战斗中,他功劳更大,居于全军之首。这次童贯再次召见了他,而且摆出温和的面目,笑眯眯地问:“小兄弟希望得到什么赏赐啊!”

没想到,姚平仲的答复却出人意料。他既不要金,也不要银,单单要见大宋天子宋徽宗。童贯吃不准他到底想干嘛,不光没有答应,而且将他弃用。

在那个时代,能征善战的武将终究不会被埋没。宋钦宗继位后,终究还是召见了姚平仲,并且勉励他为国效力。偏偏也就是在此时,金人南下,进行了第一次开封之战。当然,在宋朝这一方,就是第一次开封保卫战。

此时,姚平仲和其它勤王将领一样,统一归于种师道管制。种师道很老练,他面对来势汹汹的金人,采取了当年廉颇的做法,那就是避战。这其实是老成谋国之举,毕竟金人远道而来,总有后勤无法供给的一天,宋军的援军却从四面八方赶来,以逸待劳完全可以克敌制胜。

然而,这样的战术却不能为姚平仲理解。他急于立功,希望能驱除金人,建立不世之功。同样焦急的还有宋钦宗,作为皇帝,他当然不愿意看到城外就是敌军。当他们的耐心逐渐消磨之后,宋钦宗让李纲出面,解除了种师道的兵权,交由姚平仲。

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然而在宋钦宗看来,换帅如换刀。因为姚平仲打仗非常勇敢,迅速与金人交战两次,取得全胜。于是,骄傲、贪功的欲望充斥在姚平仲的心头。他甚至想在援军到来之前就解决金人,这样就能取得全功。

姚平仲唯一清醒的是知道人马有限,此时不可能正面硬刚金人。他想到了擒贼先擒王的办法,以劫营的方法偷袭,趁乱抓到金人主帅。这个军事计划报告给宋钦宗和李纲后,马上得到了批准。

当晚天公作美,夜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正是劫营的好时机。姚平仲召集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敌营。然而,空空如也的营寨,让姚平仲惊恐地喊出那句经典台词:“快撤,有埋伏!”

此时已经晚了,金人从外包围,如同潮水一般向这波劫营的宋军涌来。宋军完全没有做出应对计划,如同羔羊一样被宰杀。姚平仲还是英勇,即便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凭借高超的武艺,杀出了重围。

令人吊诡的一幕出现了,逃离包围圈的姚平仲却没有前往开封。他先是骑马向南狂奔,累死战马之后,又骑着驴子跑到了邓州。此处已经离开封七百五十里,但他却找了点吃食,又一路向西跑到了长安。本来,他打算在长安附近的华山隐居,但因为害怕被人认出,又向巴蜀进发,逃到青城山躲了起来。算起来,这里离开封已经一千多里了。

姚平仲到底为什么要跑,有人说是因为吃了败仗,担心受到军法处置。可是,这次行动是皇帝首肯的,战争有输有赢,输了就被杀头,历史上的将领没几个能活下来。也有人说他损兵折将,自觉愧疚。这也说不通,古代战场劫营,都只是带着少量精兵,多则几百,少则几十人,这点损失宋朝还是能承受的。

也许是他真的心灰意冷,也许他在敌营看到了恐怖的一幕。总之,他真的决定不问世事了。无论是后来的靖康之变,还是南宋与金长期的战争,他都不顾朝廷的找寻,死活不肯出面。这样,他算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只能听闻岳飞那样的后辈威名远播。

直到宋孝宗时代,姚平仲才走出深山,再次现身。此时,离那场惊心动魄的劫营战已经过去了50年。此前赳赳武夫,此时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道士,但他体格强健,身体硬朗。对于当年逃兵经历,他满口承认,但别人问他的外貌为何如此年轻,他却不肯透露半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