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家校联系的立交桥

魏发家

家校联系是班主任的必修课之一,可为家校联系苦恼的班主任却不在少数。特别是全寄宿学校的学生,他们休息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较大,所以每次大休或长假后的几天,学生往往需要一个重新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这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因此,适当地延展学校教育的触角,充分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从而实现放假不放手、全程育人的教育目标,就显得特别重要。

怎样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呢?把家长请到学校吧,容易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社会反响也不好;到学生家家访吧,学生又居住分散,各省市都有,路途遥远;打电话吧,又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笔者在全寄宿的私立学校担任了4年的班主任,逐步摸索出了以家校联系手册和有规律的家校联系卡为主,电话、网上交流为辅,假期集中家访作补充的立体交通式家校联系方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家校联系手册

家校联系手册是我应用时间最长的家校联系工具。每个月的大休前,每次长假前,我都认真全面地了解并总结学生这段时间各方面的表现情况,给每一位学生的家长都写一封字斟句酌的长信: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各方面进步,哪些方面还有待于改进,月休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都一一注明。有时,还与家长进行一些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的交流,以统一认识,形成合力。例如针对某些家长过分强调“双百”、注重学生名次的倾向,我与他们就“80/20法则”、“第十名现象”进行了笔谈;针对某些家长对孩子的求全责备,我详细地向他们阐述了“半杯水”理论。我还经常利用这本手册,与家长交换学生性格的完善、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引导等一系列共同关心的问题的看法,及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联系手册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及班主任工作的参谋和助手。

2家校联系卡

学生家长工作都比较繁忙,也有一部分家长不习惯于写信。所以,虽然刚开始学生家长的回信热情都比较高,但是时间一长,就有些学生家长觉得无话可说。家校联系手册成了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的单向工具,因而丧失了一部分功能。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工作难免出现被动。这时候,一种更简便易行的家校联系方式——家校联系卡应运而生,成为家校联系手册的重要补充。家校联系卡在大休、小休期间都印制发放并及时回收,时效性较联系手册更强。一份联系卡往往只列举5~10个反馈重点,针对性强,易于操作。

由于联系卡这种联系形式自身的优点,再加上教师对反馈项目的精心设计,联系卡一经试用就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反馈率接近100%。家校联系卡使家长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消除教育的“真空”成为可能。一位家长在意见栏中写道:“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很好,能够督促孩子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它对学生是一种约束,对家长是一种帮助。我们很愿意配合学校的工作,认真评价学生在家的表现,使学生有更大的进步。”这无疑道出了学生家长的共同心声。

3家访

虽然民办学校的学生居住比较分散,给教师的家访带来了一些困难,但由于家访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仍然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家访往往可以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问题,了解到一些平时了解不到的情况,还可以听到学生家长平常不愿意反映的问题。

另外,手机短信、网上留言本、电子邮件、家长会、电话交谈也是常用的联系方式。班主任只要本着尊重家长、尊重学生的交流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选用合适的联系方法,就一定能构建起快捷、高效、节省的家校联系立交桥,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加密切的配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