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芳:记忆深处的乡村娱乐
记忆深处的乡村娱乐
文/李月芳
小时候生活条件虽然不好,但每到过年时,都非常热闹,我们小孩子就盼着过年,过年不仅有好看的新衣,新鞋,还有许多好吃的。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好看的娱乐节目。
大哥和二姐经常参加表演,大哥在智取威虎山里演的座山雕,活脱脱的土匪样儿,像极了。多少年后人们还念着他在戏中的台词,比划着他的动作,然后大家开心的调侃一番。二姐手拿彩绸,载歌载舞的歌颂祖国,歌颂共产党的舞蹈,大家也都夸奖不已。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在台上又跳又唱,被人夸夸,那该多好呀!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机会来了,班主任马老师要我们班也排一个节目,抽出了五个女生,五个男生,这是一个舞蹈节目,男生一队,女生一队,男生领队和女生领队都要朗诵诗词。我也被选中了,而且还是女生队领队。我心里又高兴又烦恼,高兴的是我也能象哥哥姐姐他们一样上台唱戏了,那烦恼什么呢?因为马老师说,大年三十晚上还要排练节目,那样我就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打着灯笼到处玩耍了。那时候的过年晚上,孩子们打着灯笼村子里到处游玩,有时还走东家到西家,大人会给很多好吃的,甭提多开心了。一年到头就盼着大小年的晚上这样玩。我心里琢磨着要不要参加这个演出,但又不敢说我不参加。心情纠结的我勉勉强强的参加了彩排,当排到其中一个动作,马老师说要把脚抬起用力跺下去的时候,我突然像个断了电的机器人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任马老师怎么说,我就是毫无反应,那个动作也不是不会做,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就是不想做,马老师在苦口婆心地劝说,我却连一句话都不说,马老师气得都快要流眼泪了。几番演示我都站在那儿像个木头人似的,无动于衷。这孩子真犟,耐性极好的马老师这时也忍不住生气了。站在一旁的洪老师接着对马老师说:“不行就换大一点的孩子,她们也确实太小了”。其实我还是想演的,就是过年晚上要排演,不能玩耍心里有点别扭,不知怎么了就任性起来了,此时我多么想马老师说,还是让她们演吧!可是马老师没有说了,也许她心里真的很生气……
无可奈何的马老师把我们这班最小的演出者换了下来,看着小伙伴们都带着失落的心情,垂头丧气的离开了,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我为什么就那么不听话呢?要是听老师的把脚跺一下,那小伙伴们今天个个都应该是喜笑颜开的表情。谁叫我这么犟呢?我在心里自责着……
这次的排演换成了二姐她们那一班的人,但马老师还是让我跟着演出队后面捧毛主席像,虽然上台表演被我自己弄砸了,还能跟着演出队后面也是很开心的事情,因为要捧毛主席像,这一年的文娱节目我是一场没冇。跟着演出队后面我还学会了好多歌曲呢!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洪湖水浪打浪………
文娱节目一般都是白天演出,舞灯大多是在晚上,晚上舞灯在灯光的照射下那大红狮子格外耀眼夺目。有了灯光的映衬灯也格外的好看。正月里的晚上只要有锣鼓声就是哪里在舞灯了……
过年接灯也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灯是吉祥,兴旺的象征。正月里除了头年有白喜的人家,家家户户都要怀着欢天喜地的心情迎接灯的到来。我们这里很少有龙灯,一般都是狮子灯,那两个人舞的狮子灯,一张惟妙惟肖的大红狮子皮,红布做里子,外面是用麻索结成的狮子毛,灯里面套着俩个人,狮子灯舞起来可神气了。时而交头接耳,时而摇头摆尾,时而就地翻滚,时而抬头上跳,舞灯人将狮子灯舞得像个活灵活现的活狮子。若是舞灯人的技艺精湛,狮子灯会舞得更加活泼俏皮。舞灯最难的是wa红,狮子要摇头摆尾的上到梯子上,将事先挂在房梁上的三尺红布wa下来,wa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燃放鞭炮,狮子小心翼翼地将红wa下之后,会将得意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时会迎来不断的掌声和喝彩声,那种热闹祥和的气氛,让年显得格外的喜庆而又隆重。灯一般都是舞到正月十五完年那天为止。完了年便就不再舞灯了……
现在的孩子可能都不知道,那时候还有扁担戏呢!扁担戏也是很好看的,那小小的木偶人在台上,能把一部戏演得跟真人演的一样,还带配音,功夫可不是一般的了得,印象深刻的是王小六打豆腐,老婆打王小六的时候,嘴里还念叨着,我的乖乖,我的乖乖,那形象那话语搞笑极了。可到现在我都弄不明白,那么小的木偶人是怎么操作,才能在台上跑来跑去,动作灵活还带有声音的。扁担戏不是我们当地人演的,那是外地人偶尔来演的,一年也就个一两回吧!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再也看不到扁担戏了。
其实小时候的文娱节目也好,舞灯也罢,都是人们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娱乐就是为了活跃节日气氛,自娱自乐而已。那时候过年,今天到这里看文娱节目,明天到那里看戏,后天晚上又有灯看,十分热闹,节日气氛非常浓厚。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已经看不到乡村过年时还有什么娱乐活动了,黄梅戏平时乡下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只是也很少了,那神气十足的狮子灯,还有好看的扁担戏几乎消失了……
社会在快速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电视机早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取代了自娱自乐的乡村娱乐,农村人自己的文化娱乐已销声匿迹。如今的乡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但已看不到缺衣少食时那种热闹,欢快的气氛,多么希望过年时过去的那种狮子灯,文娱活动,戏曲等娱乐项目能够重现啊!
审稿:丁松 编辑:夏显亮
作者:李月芳,喜欢文学,作品散见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