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鉴定“康熙青花瓷器”的技巧
清初青花瓷器多以生活用器为主,陈设器为辅,造型侧重于实用性,基本是延续明代的传统式样,形制上还多具有明代古朴浑厚之遗风。
康熙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提高,海内外对瓷器的需求更大量增加,从而导致瓷器的产量大增,瓷器的烧造在充分继承康熙中期的基础上,不断的快速发展,民窑器物的胎体薄厚兼有,但趋向变薄,且瓷化程度较好,看上去胎显坚致细硬。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 屈 一 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列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古朴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80厘米,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与修胎工艺的精进。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
分期-康熙一朝长达61年,在这漫长岁月中,生产的青花瓷器数以百万计,现存的具有官窑水平的传世实物也有数万件之多。在此,我们仅以故宫千余件的藏品为依据,根据一些有明确纪年铭的器物总结出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一般规律。
清康熙时期,推崇明代青花瓷器。为此,在研究前朝瓷器的基础上,康熙时期烧制出许多在青花渲染的技法上仿永宣,在彩瓷上效法成化作品,所烧制的仿品都保留了康熙本朝的特征。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制作精良,发色绚丽,层次感丰富而受到藏友们的喜爱,自康熙朝以后,青花瓷的烧制的质量一朝不如一朝,由于时间的久远,能够传世的精品是少之又少,市场上的康熙青花瓷珍贵而又昂贵。
康熙青花瓷的青料使用的是石子青料,珠明料,浙料。石子青料又叫无名子,根据史书记载,产自瑞州诸处,从元朝一直到康朝早期,都是使用石子青料。石子青料的发色是青中发灰和发黑,少数非常浓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