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温补气法”治疗顽固性口疮(防病治病)
38岁的张经理,平日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加班,与客户应酬聚餐饮酒不断。口腔溃疡反复发作3年,曾服用多种西药及清热解毒中成药,效果欠佳。自觉肢倦乏力明显,形体消瘦,容易感冒。舌下及口腔内黏膜多处溃疡疼痛,疮面色白。胃纳差,纳谷不馨,大便欠畅,夜寐欠安。面色少华,消瘦,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濡软。西医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为口疮。
中医认为此属脾气亏虚,免疫能力下降,由“阴火”所致,治拟益气健脾,甘温散火法。
拟方:黄芪50克,太子参30克,党参30克,炒白术15克,茯苓神(各)15克,夜交藤30克,柴胡12克,升麻30克,细辛9克,生熟地(各)12克,肉桂4.5克,熟附片9克,远志9克,枳壳12克,佛手9克,大枣9克,14帖。
服药后二、三诊,诸症逐渐改善,疼痛明显减轻,疮面逐渐缩小,神疲乏力较前好转。胃纳一般,大便可,夜寐欠安。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濡软。上方加减治疗至五诊,完全康复,口腔溃疡无明显复发。
火,分清虚实
复发性口腔溃疡,一般认为属于“上火”现象,采用清火的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是中医所说的“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分。
实 火 表现为口干口渴、舌红苔黄或黄腻,大便秘结,小便黄,脉搏有力,治疗应采用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药物,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虚 火 由阴虚而生内火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赤升火,口干欲渴,饮水不多,舌质偏红,苔少或光剥,脉搏细数无力。治疗应采用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女贞子、枸杞子、山茱萸、知母、黄柏等滋阴清热的药物,有很好疗效。
难治者,注重调理脾气亏虚
以上常规的治疗方法,对特别顽固的口腔溃疡未必有效。我在临床经常遇到一些体质较差,或者由于长期疲劳过度,或者经常失眠,或者脾胃功能较差的患者,患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采用上述清热解毒或滋阴清热或补气养阴等方法治疗往往无济于事,甚至加重发作。思考再三,认为其属于古代所说的“阴火”为患,由于劳倦损伤脾胃之气引起,脾胃为元气化源之本,元气不足,气化失司,郁而化为“阴火”,而“阴火”与一般“火”不同。我在治疗该类患者时,注重整体脾气亏虚这一病机特点,以益气健脾,甘温散火之法,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黄芪味甘性温,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故为君药,可益气和营,流畅气血,使阳气通达血管末梢,血中之郁热散出;太子参、党参、炒白术、茯苓等加强健脾补气功效;柴胡、细辛发挥升阳散火之功;升麻凉血解毒,与利九窍的细辛相配,相激相成,治疗口腔溃疡功效显著;肉桂、熟附片与生熟地相合,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对难治性口腔溃疡,可以出奇制胜。诸药配伍,益气健脾,甘温散火,对顽固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有很好疗效。
(作者每周四下午在龙华医院特诊部、周六上午在岳阳医院青海路名医特诊部有特需门诊)(王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