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行针总要歌!
本歌出自《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著。本歌论述了行针取穴的一些共性问题,诸如行针时要按病人体质之强弱胖瘦,身躯之高矮而决定针刺之浅深。
行针总要歌
—1—
出处
本歌出自《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著。本歌论述了行针取穴的一些共性问题,诸如行针时要按病人体质之强弱胖瘦,身躯之高矮而决定针刺之浅深。要根据受针者之同身寸进行度量取穴,并应注意询问病人饥饱劳碌情况,凡阴雨天气及禁忌时日均不宜行针治疗。要求在治疗时应按经络的循行、阴升阳降的规律,揣寻穴位,进行傍刺、深刺或透刺。文中还详叙有关腧穴之部位以及某症选取某穴,某穴可针可灸等。针灸界传诵已久之名句“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即源于此歌,很有参考价值。
—2—
原文及白话解
(白话解 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喆教授)
黄帝金针法最奇,短长肥瘦在临时,
但将他手横纹处,分寸寻求审用之。
身体心胸或是短,身体心胸或是长,
求穴看纹还有理,医工此理要推详。
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
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
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
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
大饥大饱宜避忌,大风大雨亦须容,
饥伤荣气饱伤腑,更看人神① 俱避之。
妙针之法世间稀,多少医工不得知,
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
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
见病行针须仔细,必明升降阖开时,
邪入五脏须早遏,祟侵六脉浪翻飞,
乌乌稷稷② 空中堕,静意冥冥起发机,
先补真阳元气足,次泻余邪九度嘘,
同身逐穴歌中取,捷法昭然经不迷。
百会三阳顶之中,五会天满名相同,
前顶之上寸五取,百病能祛理中风,
灸后火燥冲双目,四畔刺血令宣通,
井泉水洗原针穴,针刺无如灸有功。
前顶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
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揩根病自痊。
囟会顶前寸五深,八岁儿童不可针,
囟门未合那堪灸,二者须当记在心。
上星会前一寸斟,神庭星前发际寻,
诸风灸庭为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针。
印堂穴并两眉攒,素髎面正鼻柱端,
动脉之中定禁灸,若燃此穴鼻鼾酸。
水沟鼻下名人中,兑端张口上唇宫,
龈交二龈中间取,承浆下唇宛内踪,
炷艾分半悬浆灸,大则阳明脉不隆。
廉泉宛上定结喉,一名舌本立重楼,
同身捷法须当记,他日声名播九州。
【注释】
①人神:不吉利之日。
②乌乌稷稷:鸟自由落下貌。
【白话解】
黄帝金针法最奇,短长肥瘦在临时,
但将他手横纹处,分寸寻求审用之。
针灸是非常奇妙的方法,医者应根据不同高矮肥瘦类型的病人分别进行治疗,利用患者手指同身寸的长度作为尺寸,度量取穴后针灸。
身体心胸或是短,身体心胸或是长,
求穴看纹还有理,医工此理要推详。
不同患者的形体胖瘦各不相同,因此取穴时应因人而异。医生要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取准穴位。
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
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
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
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
大饥大饱宜避忌,大风大雨亦须容,
饥伤荣气饱伤腑,更看人神俱避之。
取穴行针需要仔细分辨,不同的病人因为形体高矮肥瘦不同而取穴并不相同,形体肥胖宜深刺,消瘦宜浅刺,不胖不瘦则取中,针二三分,既不深又不浅,便可取得疗效。大怒、过饱、饥饿时不宜针刺,大风大雨之时也不宜针刺。饥饿可伤及荣气,过饱可伤及脏腑,使机体损伤,所以不宜针刺。
妙针之法世间稀,多少医工不得知,
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
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
针灸的秘法很稀少,很多医生不知道。其实人体上处处都有穴位,只要避开骨骼、筋脉即可取到。有筋骨处须在筋骨边上刺入,没有骨骼和筋脉处应采用透针深刺法。
见病行针须仔细,必明升降阖开时,
邪入五脏须早遏,祟侵六脉浪翻飞,
乌乌稷稷空中堕,静意冥冥起发机,
先补真阳元气足,次泻余邪九度嘘,
同身逐穴歌中取,捷法昭然经不迷。
看到患者需要针刺治疗时要仔细考虑,必须明确疾病的轻重缓急,气血流注和穴位开阖时间,邪入五脏须早早遏止,病邪侵入六腑,经脉气血就有逆乱变化,脉象紊乱,似动中若隐若现,医生持针在手,如弩之扣机待发,必须专默精诚,不可稍事外顾。先补元阳之气,再多次反复泻出邪气,根据歌赋中的穴位选择使用,有条不紊,简捷有效。
百会三阳顶之中,五会天满名相同,
前顶之上寸五取,百病能祛理中风,
灸后火燥冲双目,四畔刺血令宣通,
井泉水洗原针穴,针刺无如灸有功。
百会、三阳、五会、天满均指头顶上的百会穴。百会距前顶穴1.5寸,能治疗多种疾病和中风病。如果灸百会穴发现上火,燥热上冲眼时,要先刺百会穴四边出血或眼周放血,然后再用新汲井泉水冲洗以泻其火。针刺百会治疗中气下陷等各种疾病如用灸法效果好。
前顶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
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揩根病自痊。
前顶在百会穴前1.5寸处,甄权曾认为是1寸。用三棱针点刺前顶穴出血,然后用盐油涂于穴上,头风可被治愈。
囟会顶前寸五深,八岁儿童不可针,
囟门未合那堪灸,二者须当记在心。
囟会在前顶前1.5寸,8岁以前的儿童不可用针刺方法,因为囟门未闭,同时也不能用灸法,这两点须牢牢记住。
上星会前一寸斟,神庭星前发际寻,
诸风灸庭为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针。
上星穴在前顶前1寸处,神庭穴在上星前发际处,诸风证应灸神庭穴,神庭和上星宜用灸法,不宜用针刺疗法。
印堂穴并两眉攒,素髎面正鼻柱端,
动脉之中定禁灸,若燃此穴鼻鼾酸。
印堂穴在两眉头攒竹穴之间,素髎在鼻头顶端,此穴因靠近动脉所以禁灸,灸此穴可致夜间睡眠打鼾和鼻子发酸。
水沟鼻下名人中,兑端张口上唇宫,
龈交二龈中间取,承浆下唇宛内踪,
炷艾分半悬浆灸,大则阳明脉不隆。
鼻下水沟穴又名人中穴,上唇中点是兑端穴,龈交穴在口内上齿唇系带处,承浆在唇下颏部凹陷中点处,用小的艾炷灸或悬灸,若艾炷壮数多则可致阳明脉不隆起。
廉泉宛上定结喉,一名舌本立重楼,
同身捷法须当记,他日声名播九州。
结喉上凹陷处是廉泉穴,又名舌本,重楼是悬雍垂。同身寸取穴的方法须牢牢记住,认真应用,日后名声会传遍九州大地。
如果觉得此文章不错的话,请动动您的发财手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传递健康,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