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苓汤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常亚平

胃苓汤由平胃散和五苓散组成,具有运脾、和中、利湿之功,笔者根据脾和湿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随证加减,以之用治于临床多种疾病,每收良效,兹举例如下:

一、湿温

李某,男,42岁。诊于1983年7月20日。因持续高热、食欲不振7天入院,按“伤寒”予补液、氯霉素及激素等治疗1周,体温下降,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肢体困重,怠惰嗜卧,表情淡漠,大便清稀,日2次〜3次,肠鸣,午后低热,汗出而粘,渴不多饮,舌体胖有齿痕,质淡苔灰黑而腻,脉濡缓,査血白细胞3.5X10^9/L,嗜酸性粒细胞“O”血清肥达:“H”1/320(++),“0”1/160(+),诊为“伤寒”,中医诊为“湿温。此例经用大量激素,虽热退而湿滞,致中焦湿热,脾失运化,阻遏气机。治以运脾和中,利湿清热,方以胃苓汤加减,处方:藿香、茵陈、佩兰各10g,六一散、厚朴、陈皮、苍术各15g,甘草6g,茯苓、泽泻、猪苓、白术、莱菔子各12g,生姜3片,红枣5枚。取治湿利小便之意,每日一剂,服药6剂,精神好转,饮食增加,体温正常,再服3剂,临床症状消失,后经调理而出院。

二、泄泻

常某,女,25岁。诊于1991年1月25日。6天前因进食油腻、饮冷受凉后开始腹泻稀水样大便夹未消化物,日3次〜4次,量中等,腹痛肠鸣,胸闷胀满,矢气暂缓,尿少而清,肢体倦怠,口微渴而不欲饮,口粘腻而不欲食,畏寒,苔白腻,脉滑,先健脾利湿,投参苓白术敢,五剂不效。细思《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泄泻”。此乃寒湿困脾,阻滞气机,阳气被遏,升降失常,清浊不分。下趋大肠。《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泻自止,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实为“利小便而实大便”之意。试取平胃散运脾燥湿,五苓散利尿渗湿,并加温中散寒之品,处方:厚朴、陈皮、苍术各15g,甘草6g,生姜5片,大枣7枚,茯苓、猪苓、白术、桂枝、党参、干姜、前仁各12g。服药6剂,稀大便日1次〜2次,胀满减轻,饮食增加,小便量多,后以原方加建曲15g,再服3剂,二便调,饮食增,湿邪去,气机畅而获愈。

三、痢疾

常某,男,14岁,于1991年7月5日诊。前天进食西瓜后开始痢下赤白粘冻,日10余次,白多赤少,里急后重。口淡乏味,渴不多饮,中脘痞闷,头身困重如裹,小便清。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查大便,脓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1个〜3个。血白细胞13.5X10^9/L,N84%,L35%,曾服痢特灵、氟哌酸及马齿苋煎剂不见效。中医诊为“寒湿痢”。乃寒湿客于肠胃,气血滞涩,肠中津液凝滞,运化失常,传导失常,治宜温化寒湿,行气活血,予胃苓汤加减,处方,厚朴、陈皮、苍术各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7枚,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当归、赤芍、木香、枳壳、炮姜、二花各12g。服药3剂,下痢减为日3次〜4次,里急后重减轻,再服4剂病已获愈。

四、带下

李某,女,32岁,诊于1987年5月,半月前下地劳动、冒雨受寒而感冒发热,服“速效伤风胶囊”等药好转,近十天来白带增多,其质清,绵绵不断,无臭气,畏寒,四肢欠温,体重困倦,脘腑痞满,口淡无味,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初断为脾虚生湿,投完带汤加味,3剂不效。《傅青主女科》曰,“夫带下俱是湿症”,此乃寒湿困脾,运化失常,水谷之精不能上输以化血,反聚成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为患。遂予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以胃苓汤合理中汤加减,处方:厚朴、陈皮、苍术各15g,生姜3片,红枣7枚,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党参、干姜各12g,服药5剂,带下量少较稀,肢温纳香,继服5剂,体健带少,逐康复。

五、湿疹

王某,男,6月,诊于1991年5月。患儿2月来反复发作臀部、阴囊对称性潮红、糜烂、渗液,其质粘量多,形体虚胖,吮乳减少,吵闹不安,大便呈蛋花样,日2次〜3次,量少,腹胀大,舌胖质淡,苔白中腻,小便少。曾用肤轻松软膏、绿药等治疗效不显。中医诊为“浸淫疮”,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此乃湿客肌肤,脾失健运,治以健脾利湿,予胃苓汤加味,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滑石各15g,防风、木通、灯心草、萆薢各12g,甘草6g。头煎适量分3次口服,第二煎剂用消毒纱布块浸进药液湿敷,每次1小时,每日2次,经上法治疗15天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体会:脾主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有内外之分,均能伤脾;若脾为湿困,健运失职,湿浊内生,阻塞气机,湿邪外泛,浸淫弥漫,再则若脾阳虚损,则水湿不化,亦易感湿病,因此脾虚和湿滞互为因果,故以运脾和中、行气化湿为治疗大法,其胃苓汤最为合拍。方中苍术苦温燥湿,厚朴行气化湿,陈皮理气化湿,泽泻利水渗湿,猪苓淡渗利湿,白术、茯苓健脾化湿,桂枝温阳化湿,诸药合用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得健,升降适度,以一方对诸症,则其症可除。

本文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93年第4期。

你也可能感兴趣

  • 五苓散治肝硬化腹水医案一则
  • 黄煌教你活用五苓散
  • 伤寒治水三大方
  • 论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 黄煌:五苓散的11条应用点
  • 五苓散治鞘膜积液案
  • 水液代谢第一方五苓散临床备要
  • 四逆散加五苓散治疗反复尿路感染
  • 输液引起腹胀,五苓散来善后
打赏赞分享
(0)

相关推荐

  • 中医内科学——水肿水湿侵渍——五皮饮合胃苓汤——阴阳解析

    五皮饮合胃苓汤--阴阳解析 水肿水湿侵渍证候: 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舌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方剂:五皮饮合 ...

  • 11种袪湿中成药

    11种袪湿中成药

  • 腹泻..健脾渗湿汤..脾虚湿胜...王文翰

    8.健脾渗湿汤 苍术.桂枝.白术.厚朴各15克,甘草10克,大腹皮.猪苓各15克,赤茯苓25克,陈皮15克,泽泻.车前子各20克.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3次.每日 ...

  • 除湿胃苓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组成用量] 茯苓.猪苓各12g,泽泻15g,苍术.厚朴.陈皮各10g,桂枝.白术各9g,甘草3g,滑石16g,防风.山栀子各8g,木通6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中五苓散运脾除湿 ...

  • 东风(济幼堂)案例分析12

    患儿××,三岁,十天来腹胀,腹泻,口渴,一日十二.三次,稀水便量多,尿少,颜面苍白,精神不振.脉迟细苔白干. 诊断:湿泻. 治法:利水燥湿. 方剂:胃苓汤. 药物:苍术3.5克 厚朴3.5克 陈皮5克 ...

  • 治疗蛇盘疮、急性湿疹、带状疱疹、牛皮癣等湿热病症------除湿胃苓汤

    导读:除湿胃苓汤,出自<外科正宗>卷四.具有清热除湿,健脾利水之功效.主治脾肺二经湿热壅遏,致生火丹,作烂疼痛:缠腰火丹(俗名蛇串疮)属湿者,色黄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现 ...

  • 泛发性湿疹..带状疱疹..天疱疮..健脾除湿汤..朱仁康

    3.健脾除湿汤(湿疹二号方) 苍术.炒白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桂枝各9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理湿.主治泛发性湿疹,带状疱疹(水疱型),天疱疮等.本方由除湿胃苓汤增减而 ...

  • 除湿胃苓汤

    除湿胃苓汤概述 1.定义 除湿胃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四.主要由防风.苍术.白术.赤茯苓.陈皮.厚朴.猪苓.山栀.木通.泽泻.滑石各一钱,甘草.薄桂各三分中药材组成.具有清热 ...

  • 中医内科学——鼓胀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阴阳解析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阴阳解析 鼓胀气滞湿阻证候: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合胃 ...

  • 小儿腹泻的中医辩治

    小儿腹泻的中医辩治 来源:<儿科萃精> 作者:陈守真   朝代:民国   年份:公元1930年   散人注: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故要辨别清楚是属于何种腹泻,才能对症下药. 泻解 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