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怡艋 | 略谈词之择调及声律要求
黄怡艋,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诗词学会理事,南宁市诗词学会会刊《葵花》原副主编。
略谈词之择调及声律要求
文 | 黄怡艋
作词,必须是内外兼修。词外功夫,包括社会生活的体验和各种文化知识的积累。后者又包括作文的法度、意境的创立,笔法的吸收、词汇的积蓄、典故的认知乃至成语的点化融会,达到才华的养成,即所谓胸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才能在词作中巧用辞令、议论、叙事等诸般手段,让胸中的丰富知识破茧成蝶,翩然纸上,多姿多彩,熠熠生辉。这是基本功,是助成词内修为的必备条件。至于词内功夫,首先应该选些常见的经典作品来读懂它们,真正体味到它们的艺术形式特质所能适合于抒发何种内容和情感。这里有一点极应注意,词牌极多,二三千种,但常用常见的只有二三百个。这已经足够了,不必再去追求那些冷僻的调子,因为那些已经被千百年来词家所逐渐淘汰了的,能留下来被人们常用的才是其中的精品,其声情,或豪放,或婉约,已应有尽有,用之绰绰有余。关键在于读词时能融会于心,体味到它的艺术形式特质,感悟到它的艺术功能(主要反映在它的句式铺排和韵脚的配置方面),如此之后,才能开始审视自己作词的立意如何,内容情感如何,再融合自己的词外功夫,尽可能通过试笔或对身边景物偶然有所触动得出具有诗词情感色彩的相关一两个得意句子,它们与某词牌中某一两句声律相似与否,如果相似,则可套入该调而后试笔:添枝加叶,注入内容、情感,在情景交融上下功夫。如吊古宜悲慨苍凉,纪事宜条畅晃荡,言愁宜呜咽悠扬,述乐宜淋漓和畅,赋闺房宜旖旎妩媚,咏关河宜豪放雄壮,如此等等,使之衣冠适体。
作者在南宁市图书馆讲座现场
调之声情,与调之长短、句之奇偶配置、平仄安排、韵脚疏密等都有关系,如长调《沁园春》多用一字逗领起四言偶句,适用于铺排,间以七言单句,疏宕急转;仄结上扬停顿,平收低抑押韵,富于起伏变化,流畅灵动,便于抒写豪迈气概和壮阔襟抱。古之豪放词人如苏轼、辛弃疾、刘克庄等多喜用它。又如《满江红》、《六州歌头》、《念奴娇》、《贺新郎》一类激昂慷慨的腔调,宜用于抒写壮烈怀抱,豪放情感;《木兰花慢》、《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类和谐婉转的腔调,则宜叙写缠绵悱恻之情。这是一般而论,其实词牌脱离了音乐,只是受着艺术形式特质及具体内容、情感的影响,故有许多词牌婉约豪放都可通用,只要作者艺术功底深厚,同样感人。如纳兰性德用《沁园春》抒写怀念亡妇,感叹伤惋,凄怆怨慕,悲伤婉转之情,因语俊情真,便很感人。调子选对了,即使是短调,声情适宜,便能写出好词。如无名氏《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短短几句,却能写出闺中怨妇的悲伤婉转之情。只此五字结句,境界全出。
顺便说说,选用长调或短调,在于作者的情怀,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复杂及深厚程度而定,如要铺垫、翻腾、则考虑中长调,如只要稍加点染一下情景,便要短调。择调选韵同时进行,韵部中相关的字多便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下面专门举个例子,着重说明择调对作词声情表达的重要性。
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端正好
杜安世
槛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凋寒树。凭阑望、迢遥长路。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这两首词,作者和词牌都不相同,但却有相同的内容,不但写景抒情相似,就连构思都是雷同的,且不去理会它是谁抄袭谁,只看它们的艺术表现,就可看出择调在词作中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只一眼便能发现,前者光彩夺目,声情顺畅;后者干瘪粗陋,黯淡无光,这里除了作者自身艺术修养有别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择调的宜与不宜。前者句式安排、平仄规律都比较顺畅,声律之美,已胜一筹。作为内容和情感的载体,它能更好地承受和展现。请看:
首句为借物起情,晏词此句为律句,而杜词此句为拗句,一难选字,二难顺畅,即使改为“兰沾露”,不说少了一层愁景,也无情感可言,更谈不上如晏句那么情感丰满了。第二句应为意境的推进,写作者的贴身感受,“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声律顺畅,句式与情景相得益彰,它能顺利地展现人物(罗幕)燕子之间的密切关系,情景交融,愁意进一步突出,由于句式和字数的原因,能够把“罗幕”、“轻寒”、“燕子”、“飞去”这四个景物紧紧地扣在一起,暗示室中人本已十分孤寂,加上秋意凄恻,连燕子也不辞而别,那苦恼更是可想而知。而杜句,却只是前三后四两个短句,一是平仄不流畅,二是容量不充裕,情景难安排。下片开首,本是关键的转折过渡之要句,跟上片的句式声律一样。晏词的情景铺叙均可自然到位,且很丰满,把明月的无情,室中人的通宵不寐,都能淋漓托出。而杜词,却苦于句式和字数上,意难贯穿,情景便难丰满。再加上作者杜安世在遣词用字乃至造句的功力又较差,当然就干瘪粗陋、黯淡无光了。想想,晏词能安排“彩笺”、“尺素”、“山长”、“水阔”这样的重叠句法,加重思念之深切,无奈之悲情,而杜词则无法写出,差矣!
择调很重要,下面从另一方面再举个例子。晏殊曾经偶然触景生情,得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举世闻名的对句,曾用来入诗,也入词。其诗曰:《寄张寺丞王校勘》:“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其词为《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看看便知道,入词即成俊语,意致缠绵,语调谐婉。入了七律,则未免软弱,也无风采,简直埋没了这么大好的对子。
从这个例子亦可以看出,词在择调之前,除了先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情感作些试笔,形成一两个具有该情感特色的句子,再看看它们可能放到哪个调子中的比较显要或适当的位置,有否可能形成一首好词。而有些临时起意的词,则往往是偶然触景生情或读书感悟得到诗情惬意的句子,再拿来与适宜的词牌匹配。调合,词之声情始合。
最后提一下声律要求。声律美,这是作词的基本追求。内容、情感都到位,加上美的声律,便成一首好词。首先,凡词中对出的偶句尽量要对仗、达到修辞美,使文体丰厚整齐;再因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故上、去两声应多注意互相配合,特别是句子尾部二字,搭配得好便能得顿挫之音,抑扬有致,词品则美。
(稿件来自南宁市诗词学会讲座)
本期编辑:那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