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最豪放的一首唐诗,直言不讳的否定了古人悲秋的千年情结!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那么,在他的诗中,那首最具豪气呢?

悲秋,称得上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千年情结。中国人的悲秋造就了蔚为壮观的“悲秋文学”。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而刘禹锡却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句诗出自《秋词二首》。刘禹锡三十四岁那年,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参与了王叔文推行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却被赶出了朝廷,外放至朗州任司马,其苦闷心情可想而知。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于是借“悲秋”这事写下《秋词二首》抒发自己的情怀。

开篇即以议论之笔断然否定了前人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接着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展现了逆境中的自信,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

第三句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一只孤独的鹤展翅凌云,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冲向云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这里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这组《秋词》还有另一首: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首诗前二句如实地勾勒出秋天的本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关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间好时候

史上最浪漫的求婚宋词,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不如结婚吧!

这首诗被公认为唐代最早的五言律诗,作者堪称唐诗的开山鼻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