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怎样报个好大学,飞哥有话说》
还有一个星期高考成绩就要出来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填报志愿。这个活儿,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干,因为干系太大,一旦失手,影响的就是学生的一生。所以愿意提供帮助的老师往往不多。
我这些年来,倒是经常帮学生填志愿,尤其是带高三的时候。还好,运气不错,从未失手过,学生从未填报过征集志愿。不过今年我不打算指导了,也无从指导。
因为今年的志愿填报太变态,据说需要填96个,所以别说免费指导,就是给钱,咱也不干,这得死多少脑细胞。
最重要的是,今年到底怎么个填法,我目前还没搞清楚。
好在上午听了一场讲座,听完发现新的东西不多,大体原则还是当年的那些东西。
所以我决定写点东西,把填报志愿的一些大原则讲一讲,谈不上经验,但是对于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或许能有些作用。
十几年来,送过几届高三,高考结束不免又要指导学生填报志愿,学生填报志愿时的懵懵懂懂,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那一刻,脑中一片混沌,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些大学,更不知道选择哪些专业,有的完全交给父母,有的则随便填报一个碰运气。而这样则不可避免地给未来带来了太多的未知。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大学以后,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搞明白,原来这个专业是干这个的!更可怕的是,自己对这个专业没有任何兴趣。可想而知,用四年的时间去学习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是一个多么煎熬的过程。而紧接而来的就业,无疑则意味着很多学生“毕业即失业”。随意地填报志愿,不仅是对自己个人极大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恣意浪费。
从第一届高三起,我开始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我往往采取的方案是,先确定自己的兴趣,再确定自己的专业,专业确定了,再去找招收这个专业的相关学校,然后参照该校三年来的录取位次,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填报。通过上述这几个流程确定下十几所学校后,再考虑这些学校所处的城市情况,最终确定自己要报考的学校。
从这个流程来看,还是相对比较科学的。然而,有很多学生告诉我,老师,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我好像对什么都没兴趣,又好像对什么都有兴趣。帮助这样的学生填报志愿,常常让我有些无奈,但是更多地是让我反思,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是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忘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我们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这种代价,实在是太沉重了。
这点上,是需要尽早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的,或者说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试,让学生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干什么职业可能更出色,进而确定自己在大学应该学什么专业。这个我在后面会再说。
回头说去,确定兴趣这个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个如果能确定,专业就比较好选择了。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进行一下职业能力测试,看看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将来更适合干什么样的工作,以此来确定专业方向。
说到专业,我们要搞清楚一些专业的名称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说“工商管理”这个,不要以为你学了这个就可以进工商局了,这个跟工商局没啥关系。也不要看到有“管理”俩字的就眼冒金光,不管是什么“管理”,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多少人会请你去“管理”的,呵呵。
有些专业,名字花里胡哨的,听着好听,其实就是个花架子。所以在定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功课。去看看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未来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去哪的,在什么岗位上。
另外,这个专业在这个学校,排名怎么样,有多少教授,多少博士……甚至你可以去这个学校的论坛或者贴吧乃至学生群里先去打听一下,这个专业的实力到底如何。
总之,你的功课做得越详细,对你的帮助越大。
专业确定后,你可以在填报指南那本书上,圈出招收这个专业的学校有哪些。有些学校明显就不是你的菜的,比如清华北大这类的,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就别圈了,圈了也没用。
把学校圈好后,抄到一张纸上,这时候就可以做下一步功课了。
挨个查这所学校近三年来的录取位次,最低多少,最高多少,平均多少,要注意的是,不要被那个最低位次迷惑,那个最低的,可能有很多种情况导致。比如撞大运的,胡乱填了这个学校,结果这个学校那年正好是小年,就有可能取着他,从而也就导致了最低录取位次随之被他拉低。
所谓的“大小年”,是指,比如上述这种情况出现后,有人觉得这个学校的录取位次这么低,于是大家都报,结果水涨船高,导致第二年的录取分数又高了。这就是大年,反之是小年。
不过,近年来因为信息比较透明,分析也相对越来越科学,大小年的情况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突出了。
我们把三年的录取位次都确定了,这时就要看自己在全省的位次是多少,是否在这所学校的范围内。如果在其中,那问题不大。
如果相差个三千两千的,也可以用来“冲一冲”,是有希望的,当然如果已经差到5000以上,基本上是没戏的。
经过这一轮的删选,又会去掉一些学校,一个是录取位次远高于你的,一个是远低于你的。剩下的那些跟你相近的,上下各延伸3000名左右的,就是你的菜。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这些学校的排名与其所处的城市因素了。显然,越好的城市,就意味着你将来就业的环境会更好一些,你的人脉也就会更好一些。
举个例子,青岛的孩子你跑新疆石河子大学去,是,这是个211大学,然而那就是个小城市,你打算将来留在那里吗?不打算的话,还是不要去了。别的不说,每年的来回机票钱足够你买一台不错的笔记本电脑了,咱省下来,它不香吗?等你回到青岛,你的人脉关系都在石河子,青岛这边你得重新建立,你不觉得损失很大吗?
说到学校的排名与城市,我们优先选哪个,这个没有一定之规,如果相差悬殊,比如这个学校的排名非常高,但是城市相对差一点,我们当然去选这个学校。而如果学校都差不多(其实一般是差不多的,毕竟你的分数决定了,不可能你考个三本的分数,而重点一本院校成了你的菜),那就重点考虑所在城市发展如何,比如省会城市,一般还是要比一般地级市要好一些的(如果有人非要抬杠说苏州与南京,青岛与济南,那我无话可说)。
这个纠结过去了,有的同学还会纠结专业与学校,比如到底是选个好学校,还是选个好专业。
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这个专业是你特别喜欢的,优先考虑专业。因为你喜欢了,才有可能学好,将来才有可能有点名堂,不是吗?而如果这个专业本来就属于你学也行不学也行的这种,换句话说就是不是非常喜欢的那种,那你可以选择牌子更硬的学校,毕竟,北京大学的哪怕是个垃圾专业,也要比一所三本院校的最好专业要吃香不是,北大的牌子在那呢,虽然可能没那么极端。
上面这些工作做完的话,其实志愿就差不多了,大体的范围就可以选出来了。往年是12个志愿,一般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每一档各三个来报。今年具体怎么报,还得看招生考试院后续的说明。
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是今年的位次问题,这个与往年不同,往年是分文理排位次,今年不是。所以我直接把上午讲座中专家给出的转换方式贴上来,供参考。据说现在百度上已经有换算公式,可以输入后直接换算,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如果有更好。
最后还有几句话,那就是告诉同学们,有不少人觉得离家越远越好,其实不是,有的同学只是想逃离父母的“魔爪”,让他们抓不住自己,其实你不用跑多远,他们就抓不住你了。
太远了,后面就知道有多麻烦了。尤其是独生子女,你还要考虑一下未来,如果你远在他方,父母如何办,这些事都可以提上你考虑的议程。包括如果你在外地成家,父母给你带孩子等一系列问题,不要觉得很遥远,就在跟前,很现实。
还有女同学,更要多考虑一下距离问题,出门在外,太远了,不是那么容易的。另外一些专业不适合女生的,也要把眼睛瞪大了,比如地质勘探之类的。
总之,报志愿这个事,是个大事,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是有道理的。要多跟父母商量,多做功课,三思而行。我要写的就这些了,或许会有些帮助。
最后祝大家,考得好,报得好!
再次声明:今年不指导志愿填报,请不要找我帮忙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