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诊疗逻辑与细节(一)》
血压偏高是一个常见病。但高血压诊疗时却有很多错误观点。
一,降血压药物吃了后会依赖
严格的说,高血压病并非一种病,而是一种以血压「持续」偏高为特征的综合征。降血压药物针对的是这种持续状态做「对症」处理,而非「对因」治疗。所以,导致持续服用降压药物的是疾病本身,而非药物。
那么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呢?目前较为肯定的有:
高钠盐饮食
肥胖
运动缺乏
遗传
……
可以说没有哪个原因是容易解决的。而这还没有讨论继发性高血压。
在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时,我们都会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轻度的血压增高,会先尝试限制食盐、强化运动,控制体重等等来降低血压。但这往往疗效甚微。
因为生活方式改变是最难的!
高血压的危害是持续、累积性的。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是降低它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从而延长寿命。
在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不达标,应该开启药物治疗。对于血压显著偏高者,不应期待生活方式调整来实现血压达标,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尽管有些特定的人群,降压治疗需要个性化决策(后续讨论里会涉及)。
我跟很多病友讨论时常说:
你既然每天吃饭、喝水;为什么不能每天吃药呢?
你需要每天吃饭、喝水;而你高血压了,所以需要每天吃降压药。
但很多朋友会说:我担心药物副反应!
二,降血压药物的副反应较大
所有的药物都有副反应。降血压药物也一样。比如,硝苯地平会让下肢浮肿。贝那普利会让你咳嗽……
尽管这些药物有副反应,但它们整体上是保护我们各个脏器的!
在前一篇《高血压病的诊疗逻辑与细节(一)》里就指出,降压治疗延长了高血压病人的寿命,从而证明了是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原因,而不是伴随现象。
我们就是降压治疗来减少冠心病、减少脑梗、减少脑出血、减少肾损伤!
实际上,任何降压药物治疗时,医生都应根据治疗反应做调整。这里就包括药物副反应。比如,硝苯地平引起下肢浮肿,可以改为氨氯地平等,贝那普利让你咳嗽,可以改为氯沙坦降压。
因为担心药物副反应而拒绝治疗,就如担心吃饭导致肥胖而拒绝吃饭。因为,吃米饭的副反应就包括:导致肥胖。
三,我有偏方可以降压
且不说血压概念来自于近代物理学。就说说这些所谓偏方有严格验证过疗效、副反应吗?
利血平是一种被淘汰的降压药物,它是一个植物来源的吲哚型生物碱。因为其副反应相对其他药物较大,现在已经完全被淘汰了。类似的药物还有双肼屈嗪等等……
可以说今天的主流降血压药物都是大浪淘沙,筛掉了无数个选择而留下来的。
那么所谓的偏方有这样的对比过吗?
当然,强化运动,少盐,多吃富含钾的蔬菜、水果等等是提倡的。但这不是拒绝降压药物治疗的理由。毕竟,你这样做了血压也没有达标呀。如果已经达标,又岂会需要药物呢?
也有朋友说,医生我在家里测血压不高呀!
是的,的确存在医生诊室里测血压高,而在家里测血压不高的情况,这点我们将在后面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