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4)·荣氏家族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遗迹

荣氏家族与近代民族工业

我们讲到无锡,就不能不提到荣氏兄弟,这两位无锡近代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人物。荣氏家族的兴衰起落、成败荣辱也是中国民族企业成长的样本。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曾说过:“兵战”与“商战”是中国复兴的两大主题,而兵战结束半个多世纪后的今日,各种贸易战争仍在持续,中国的复兴仍在进行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苏无锡地区形成了棉纺织业、缫丝业、粮食加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无锡工业产值曾居全国第三,位于上海、广州之后,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和全国区域经济中心之一,无锡获得了“小上海”的美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荣氏家族的贡献。

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

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祖籍无锡荣巷。他们早年经营钱庄,后来目睹了免税的外国面粉大量进口,销路甚畅,遂决定筹办面粉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北方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产,面粉作为必备的口粮在供应上出现短缺,这为民族面粉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兵船牌面粉注册商标。
1900年荣氏兄弟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茂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旗下的“兵船牌”面粉曾享誉海内外,是上海面粉交易所的标准粉。申新纺织公司的“人钟牌棉纱”是当时上海棉纱交易所的标准纱。截止1922年,荣氏兄弟已经开办有十二家面粉厂和四家纱厂,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民族资本家。

兵船牌面粉包装袋。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浩劫,其中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废墟。八年抗战中,约有近一半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五分之一的粉磨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日寇以“军管”的形式劫夺。

振新纱厂商标。

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事业毁于一旦,郁积成疾,于1938年撒手离世。之后荣德生开始主持荣氏企业,先后在重庆、成都、宝鸡、广州等地兴建六家新厂,支援抗战。1941年,日商觊觎荣氏纱厂,由汪伪实业部派员与荣德生商谈,要他将申新一、八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当即遭到严词拒绝。

无锡茂新面粉厂老照片。

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在无锡成立天元实业公司,并创办天元麻纺织厂、开源机器厂、江南大学。上海解放前夕,荣德生不愿与国民党仓皇出逃,他全力阻止迁厂,终于使企业的绝大部分机器设备得到了完好保存,为新中国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建国后,荣德生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等职,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于1952年在无锡去世。1956年其子荣毅仁把荣氏家族的所有企业无偿交给国家,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

河蚌绘·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资金严重缺乏,融资困难。1979年荣毅仁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本部位于北京建国门外的“巧克力”大厦。荣毅仁以大上海资本家的背景和信誉,吸引和利用了大量外资,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为国家若干重大工程提供了自己和技术支持。他率先对外发行债券,开辟了多种融资方式,最早开展了融资租赁、海外投资、国际经济咨询等业务,积极开展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茂新面粉厂外观。

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以无锡茂新面粉厂保留的老建筑改建。面粉厂前身为保兴面粉厂,创办于1900年,为荣氏企业发迹之基。1937年该厂被日本军队烧毁。1946年底,荣德生重建新厂房。厂房由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著名建筑师赵深、陈植、童寯设计,1948年竣工,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性建筑。

荣德生办公室。

茂新面粉厂解放后改为无锡市第一面粉厂,其中办公楼,旧称公事房,是幢三层立体式建筑,设有荣德生办公室、厂长室、工务处、会堂以及高级职员宿舍等,是茂新面粉厂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心。这座旧厂房是我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缩影,又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典型标本,从创办、兴盛、被毁、重建到解放后新生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见证了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变迁。

螺旋传送带,运面粉的。

荣巷老街和荣氏梅园

荣巷老街是荣氏一族的祖居地,明正统元年(1436年),始祖荣清自湖北迁来无锡,定居于梁溪河下游北岸,经过几代人拓荒、筑坝、建宅,逐步形成聚落,形成了上荣、中荣、下荣三个村落。至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梁溪荣氏始建荣氏宗祠,修了第一部宗谱。荣氏一族在此形成了春益、 春沂、 春珊、 春泗四个支系,荣氏兄弟属于春沂支。民国初年,三个村落逐渐联成一片,形成荣巷老街今日的格局。

荣巷老街。

1860至1863年由于太平军与清军作战,焚毁了大半个荣巷。荣氏家族中的人员因避战乱而出奔上海等地,从而开始从事棉花、铁、钱庄、海运等商业活动,以此致富并带动了荣巷地方经济的发展,荣巷的自然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所取代。以荣氏兄弟为代表的族人兴办和发展了民族工商业,同时还相应发展了教育事业及其它相关服务性行业,开拓了开原路,建立了电灯公司、图书馆、邮局等。如今在这里还保存着一条长约四百米、具有近代风貌的老街。

荣巷教堂。

荣氏旧居位于梁溪路南,是荣宗敬、荣德生从1907年开始,陆续建成的,荣毅仁就出生在这里。旧居包括门厅三间、“承馀堂”三间、“修身为本”堂三间、花厅三间、“承德堂”五间和起居楼(转盘楼)一幢。此外还有一个西花园,内有戏台、两宜轩、荷花池、曲径小桥、假山及半亭等。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

荣氏旧居转盘楼。

转盘楼是旧居内的核心建筑,建于1922年。如今一层辟为展厅,详细介绍了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数十年的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转盘楼另一侧是当年荣毅仁的兄弟们居住的地方,按照历史原貌进行了复原。这里展示了荣德生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贡献。

故居卧房。

早在1912年,荣德生就写了一本名为《无锡之将来》的小册子,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提出了自己的远见卓识,对无锡的教育、市政、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长远规划。从1904年和族人一起捐资创办公益小学,到之后接连创办了十所小学、两所中学、一所大学,以及大公图书馆等,体现了教育为实业服务的理念。

无锡梅园。

梅园位于太湖之滨,1912年荣氏兄弟在此购地筑园,倚山植梅,以梅饰山,称为梅园。梅园的修建分为两个阶段。1912-1921年集中在东山,建有门楼、天心台、揖蠡亭、荷轩、香海轩、乐农别墅、留月村、招鹤亭、小罗浮等,移建诵豳堂,又自金宅园废址购得太湖石,并开凿洗心泉和研泉。

梅园内荣德生塑像。

1922-1930年园区扩充至浒山,于该山南坡自东向西,建豁然洞、经畲堂、秋丹阁、宗敬别墅、念劬塔等。1934年由量如和尚在浒山东麓募建开原寺。抗日战争期间,梅园遭严重破坏。1955年,荣毅仁按父亲遗愿将梅园捐献给国家,辟为公园。

梅园开原寺。

自1985年以后,荣毅仁几乎每年都要回乡调研,对无锡的建设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他牵线搭桥,引进日资建成了无锡第一家涉外四星级宾馆——无锡大饭店;帮助江南大学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资助荣巷医院改建;1994年捐资3000万港币,建造新宝界桥。2005年9月25日,荣毅仁最后一次回到家乡,在家里住了12天。同年10月26日,荣毅仁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跌宕、传奇的一生。

建国时期的荣毅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