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大槐树
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
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这是一首描写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诗,表达了人们对寻根问祖的思绪。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愿离去。
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 大槐树下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经过六百年的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史料的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30个省市,2217个县市。其中河南123个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42个县市,山东109个县市,山西104个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316个县市,陕西、甘肃、宁夏182个县市,黑龙江、吉林、辽宁171个县市,浙江、福建、江西227个县市,广东、广西、贵州248个县市,四川、内蒙古、青海274个县市,云南、西藏、新疆210个县市,海南、台湾111个县市。另外,海外移民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
大槐树已经枯死了,在遗址上修建了一座碑亭,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古大槐树移民遗址为载体的“根祖文化”活动空前活跃,蓬勃发展。九州大地乃至四海大槐树后裔,思乡寻根之情,回乡祭祖之潮与日俱增。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1991年,洪洞县委、县政府,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举办了首次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
“寻根祭祖节”定为每年4月份,为期10天。主祭日为汉民族传统扫墓节——清明节。每年清明时节大槐树祭祖园内一时热闹非凡,几乎倾城出动拥入大槐树祭祖园。人们看到在园内二、三代大槐树和其他树木上,鸟儿落满枝头,它们时起时落,交颈偎依,仿佛经年不见的老朋友,在倾诉昔时的离别意,畅谈今日在它处的思乡之情,人们深深为之感动,都说:“移民的子孙要来祭祖,这些鸟儿也具有灵性,代表移民的子子孙孙,也是回老家来看望亲人来了。”这些鸟儿每天傍晚飞来,凌晨时分又向东北方向飞去。其形状像麻雀,但比麻雀略大,颜色是灰黑的,来时鸣音响亮,啾啾欢啼,去时叫声凄凉,哀鸣而去,洪洞人民称它为“思乡鸟”、“吉祥鸟”。有人说它们是大槐树移民死后所变,生不能归故里,死后化做鸟儿也要飞回故乡,看看家乡变化。这一壮观景象一直到清明节后才全部消失,来自海内外参加祭祖活动的槐乡子孙无不为这一奇观所惊叹。这个奇观自首届以来,每年的祭祖节都会重现。
1991年开始,景区先后成功举办“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清明节为主祭日,每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都有数以万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云集于此,表达着对大槐树老家浓浓的爱、深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