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另一个名字叫“仙潭”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上图为新市陆根娣老师所画

在我渺小的人生中,或许家乡的份量超越任何事物,我看组成家乡的印象中,是那些人与事物,代代有传,历久常新。除了亲人与父老乡亲,在我眼里,这里所有的建筑,都升起了神话的烟雾,所有的河流,都从东西古晋时期飞来;所有的先贤名人,都恢复了肉体的重量;所有的天籁之声,都来自于《仙潭志》的画外音——。“仙潭”,新市的另一个名字,它总是能够以亲切的乡音,渗进我的生活中,以一种历史感的厚重,让我获得自豪的能量。
从掌握的史料研究发现,新市“仙潭”之名的出现,是在北宋。按情况观察,当年对新市的称呼,称“仙潭”为多,“新市”之名并不流传。派驻新市的葛知镇所撰的《仙潭杂咏碑》,是最早出现的“仙潭”之名的文字记录,考证其当时的年代应该是1090年前后,葛书思先生在新市任职期间所作,他是以“仙潭”之名入于文字的第一人。关于此碑,《湖州府志》载:
宋葛书思宦游新市镇,叙其暇日所作,刻于石,藏新市觉海寺之墨妙亭。
还有,北宋杭州高僧道潜法师作《夏日寄愚坦二上人》一诗,专门写他来看望徒弟——北宋新市觉海禅寺法师若愚而作,时间应该在1100年左右。此诗应晚于葛诗十年左右:
仙潭从古水云乡,不羡西湖六月凉。
支港官河通市井,采菱拾翠有舟航。
觚棱逈与星辰接,铁鳯疑参鹳鹤翔。
九夏登临输二子,一时摹写付诗嚢。
另外,当时一位曾经担任过杭州通判的杨蟠,也在1100年左右写过一首《游仙潭留作》,将“仙潭”之名入于诗中,此诗应在杨蟠辞官养老于杭州时游赏新市所作。
除外,便是当年新市觉海禅寺主持若愚法师,在其临终前写下《临寂偈》一诗,载于《佛祖统纪》一书中。此诗应该写于1126年,若愚法师坐化时所吟得。他把“仙潭”之名入于诗中。
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
溪光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
关于“仙潭”传说来历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南宋嘉泰《吴兴志》上所引载的《旧记》《统纪》这两本史料上:
仙潭,在德清县东南新市镇。隋道士陆修静,尝自此潭没数月乃出,故以为名。《旧经》《统记》云:“在县东百里,隋道士陆修静,尝自此潭没数月始出,俗因谓“仙潭”。
文字中“旧经统记云”,是指公元十一世纪初(即公元1000年左右)的两本湖州方志。一本叫《吴兴图经》,史称“旧经”。这是北宋景德到祥符年间,由朝廷秘书郎李宗谔修撰的《诸路图经》书中的吴兴郡部分,故称《吴兴图经》。另一本叫《吴兴统纪》,是由北宋景德年间一位叫左文质的人所编撰,左文质此人曾经在湖州做过“代理长史”一职(相当于“代理副市长”),对湖州情况比较熟悉,所以写下了长长十卷的《吴兴统纪》。嘉泰《吴兴志》提及的《吴兴图经》与《吴兴统纪》引载,应该是湖州历史上地方史籍文本的最早记载。据资料分析,《吴兴图经》与《吴兴统纪》均为北宋对湖州行政区划未调整前所形成的历史资料。
“仙潭”之名在北宋前比较盛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偏重于神话色彩的名字,所以“仙潭”之名是不胫而走。而关于“陆市迁徙”的“新市”之名,仅仅是一种民间传说,还未达到传奇境界,故弃“新市”之名而崇尚“仙潭”之名。但从官方角度,新市自北宋立镇以后,公文及所有的方志类文字,均以“新市”之名入文,这也符合官方文字规范性要求。如此,北宋以后,文字中出现“仙潭”之名就非常罕见。
但从史学考证角度看,新市的别称“仙潭”,这一信息,主要反映了以下历史文化:
一是新市之地,无兵灾,无自然灾害,冠于“仙潭”,犹如世外桃源。《仙潭志》载:
旧记有云:苕城之南,钱塘北有仙潭,不可测。假饶兵革乱如麻,此地安然尽过得然。则形胜自昔已传今,固不嫌于夸美也。
二是新市是道家高地,冠于“仙潭”,是指道家高人陆修静修学成道之地。地因仙而得名,仙因地而出名。元代张天雨在他的《玄品录》中谈及到陆修静的奇容异貌:
足有双踝,掌有大字,背有斗文。笃好文籍,旁究象纬,及长好方外遊。
三是新市是文人雅集之地,冠于“仙潭”,更见其地方一域风俗骨格清奇,清邑仙乡。《仙潭志》专门就此风俗有一段话描述:
士知向学,有登巍科跻膴仕者。建炎南渡,密迩行都,衣冠鳞集,而又四阻溪泽,足以渔稻莲蒲之利,寡求而不争。
“阡陌通村舍,人家簇水涯。落成齐扑舞,歌吹夜填街。”这便是新市的千年繁华市景,古人冠于“仙潭”雅名,可见其人们对于生活审美的取向何等超越,犹如白鹭立于绿草水岸之上,是人们心中所渴望的“乌有乡”——充满自由爱情、人性纯净的世界。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