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图片来自新市镇摄影协会作品)
新市觉海寺是千年古刹,自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至今,已累1206年,可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些比较留意的旅客可以发现,新市觉海寺的山门殿前,有一尊伽蓝护法神——石刻关公雕像,长刀在手,美须剑目,威武站在山门中央,似守着大门,防御着妖魔鬼神闯入。有人说,这座关云长雕像,一直放在山门前,是寺庙的守护神,那座寺前桥就是为它造的,所以,称为“迎圣桥”,迎的就是这位“武圣”。那么,究竟这关云长与“武圣”是什么关系?他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真实人物,怎么会进入了寺院成为一尊神像?那座“迎圣桥”真的是为了它而起名为“迎圣桥”吗?
先弄清楚一个问题,作为三国时历史人物的关云长,为何走进了佛教寺院?关云长,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他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先为道教所用,至隋唐时,被佛教人士出于佛教中国化的需要,吸收了“关云长”这一历史人物为伽蓝护法神(即寺院护法神),有一个故事见《佛祖统纪》中记载:相传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有一次在荆州玉泉山入定,突然听见空中传来:“还我头来!还我头来!”的惨叫声,原来是关羽的头被敌人砍下来,他愤恨不平,到处寻找自己的头。智者大师反问:“你过五关斩六将,杀了那么多人,他们的头谁来还呢?”并为其讲说佛法。关羽当下心生惭愧,而向智者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后关羽便成了“伽蓝护法菩萨”,他与“韦驮护法菩萨”两护法神,并称佛教寺院的左右两大护法神。
那么历史上这位关羽人物,又怎么会被尊为“武圣”的呢?这主要是历史上的关羽,他的生平事迹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历来为朝廷皇帝所喜爱,历代朝廷对他多有褒封,一直到康熙年间,朝廷皇帝在伍子胥、岳飞和关羽三位人物中选择确定“武圣”时,感觉唯有关羽符合一位武者的“圣帝”条件,便正式将关羽加封为“武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从此,“武圣”关羽的地位就此确立。所以,关羽的“武圣”应该是从康熙开始的,它与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神”时间是不一致的。前者晚,后者比较早。
由此再看,那座“迎圣桥”的起名,是为了“伽蓝护法神”的关羽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有以下方面理由:1、寺院是佛教圣地,佛才是众神之圣。佛教信奉的对象是佛、菩萨、罗汉、护法天神。其中佛,又称为“佛陀”,是修行者达到最高境界的称呼,包含了自觉(自身的觉悟)、觉他(对宇宙万物的洞悉)和觉行圆满(思想与行为都达到完美境界)。所以被称为佛陀的人不会很多,也极其稀有,它是“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超越轮回”的修行者。佛经记载佛陀有七位,释迦牟尼是最后一位。关羽仅是“伽蓝护法神”,它既不不是寺院里最高级别的神,更不是受人信奉的佛。
2、关羽的“武圣”衔号是受朝廷皇帝所封,与佛教意义无关。佛教是具有完整体系的宗教,朝廷赐封是一种政治手段,两者风马牛不相及。所以,觉海寺山门前所设置的关羽雕像,它是作为伽蓝守护神而受人崇拜,而不是寺院的佛圣,至于朝廷的赐封,只是朝廷通过对关羽形象的赞美,从而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对他的精神追崇,这样更有利于朝廷政权的维稳。
3、“迎圣桥”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关羽的“武圣”封号受赐于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72年),时间相差有一百多年,这一桥名必然与“武圣”两字无关。所以,“迎圣桥”是迎合“武圣关羽”的说法,这是不符实情的,也是荒唐的。4、明朝新市“觉海禅寺”僧人惠源法师募资建桥,并将桥名改为“迎圣桥”。作为僧人自然一心向佛,身寄佛祖,惠源法师奉佛为圣,他绝对不会逢迎朝廷政治的需要,他造这座桥,就是让众人迎佛圣而来,内心充满对佛圣的敬仰归顺之心。所以,这必是指佛陀为圣,恭迎的是佛陀,而并非其它神。“迎圣桥”涵义即此。新市“觉海禅寺”山门殿前,安排了关羽雕像,这是把它当作一座威武的伽蓝神,起到的是一种护法威仪作用。
据此碑上记载,“觉海寺”山门殿该雕像立于公元2005年,以前这里的山门前,是否立有“伽蓝护神”,本地的人们记忆里也想不起来了。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