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非易,得失在心——写在知行社十年庆典之后
据说
真正喜欢教育的人
都会喜欢刀哥
真正喜欢刀哥的人
都会喜欢这个公众号
知行非易,得失在心
——写在知行社十年庆典之后
请输入标题 bcdef
3月30,知行社的生日。2007年的这一天,这个由我倡建的团队在低调成立时,并没有想到会走这么久,这么远。但从那时起,每年3月,最早25日,最迟31日,我们总会有一次盛大而庄重的聚会,是庆典和纪念,也是回顾和展望。
今年,也是——10周年是大生,照理,得隆重地过。但我一直纠结于这个团队的存留,也犹豫是否还搞周年庆,所以直到3月10日,才召集部分成员,讨论相关事宜。大家觉得,无论如何,还是应该搞,于是就搞。大致确定项目和分工后,我负责三项:完成《知行十年》的出版,邀请专家赴绵讲课,同时联系各地朋友的祝福视频,其余的庆典主持、环节、内容,都让芳军等人去规划和落实。
最先,考虑在31日,想借周五、周六,请“苏语五人行”全体到绵,好好做两天活动,做成区域性、学术性的。没想到,变态的放假安排,愚人节居然要上班,“苏语五人”不能齐至,只好重新调整。然后才考虑,干脆就在30日,“正生”时间,先上两节课,再请我师弟夏昆来做一个讲座,下午先阅读分享,再作庆典,晚上happy,主题我都想好了,就叫“十年如一日”,以一天的内容安排,体现十年来的常规动作。可人算不如天算,夏昆带高三,上午没法抽出时间,只好再作调整,所有活动压缩到下午。
为团队公开出版一本书,是我一直的梦想,十年时集结,命名为《知行十年》,既是水到渠成,也是名至实归。所以,九周年庆典后,我就开始规划。去年9月,在“轻松筹”网站,我以“十年:一个团队,一本书的梦想”为名,发起了一次募集活动,得到全国各地新朋旧友及陌生网友的解囊相助。185人的慷慨支持,让募集在不到24小时内,就完成了16000元的目标,实在让人感动和感慨。
书稿修改、编定,差不多在年前,但因为春节的打扰,出版过程却颇费周折,始终让人揪心。好在,庆典前夕,总算赶出来了。全书8辑:十年人物、十年生长、十年相知、十年偕行、十年课堂、十年读写、十年精彩、十年关注。我照例写了前言《十年:至少岁月会记得》,后记《时光已远,感念永存》,前言有些伤感,后记还算真诚。
拿到成书,小16开,320页,掂在手里,份量不轻。倘加进10年光阴和风雨,多少有些沉甸甸的,坠手。特别喜欢那封面,我同事肖尧设计的。这些年,她一直是我们的“义工”,每次的年选封面,每次的庆典背景PPT,都来自她的美丽和智慧——每次,她总能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我想要的感觉,无论构图,还是色调,分寸感和表现力,都拿捏得很好。这次的封面,对我期望的行走感和岁月感,体现得非常舒服。
祝福视频的想法,是成员会议时提出的。知行社这些年,一直得到外界的关注和支持。原本想请些嘉宾(去年就请了文质先生),但考虑到费用,手长衣袖短,只好作罢。好在,视频祝福既经济,也能达到效果,于是就定下来。
规划人选时,我的基本考虑是专家、媒体、教师团队的负责人。邀约名单有11人,最终一位因忙而爽约,却也恰到好处:10年,10段——除文质先生外,其他9位是:陈文芳,《教师博览》的方心田,《中国教师报》的马朝宏、宋鸽,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段艳霞与潘品瑛,福州1+1教师读书俱乐部的李华,“叙事者”的发起人王维审、甘肃酒泉“人间四月”读书会的李晓蓉,北京雨竹文化服务公司的叶欣。芳军把编辑好的视频发给我,听到那些隔空而来的祝福和鼓励,心里有莫名的感动和感伤。
今年庆典的情形,极像五周年时:一样的头晚有雨,稀里哗啦的,下得人心紧;一样的次日艳阳,照得人心花怒放;一样的有来自广元、江油的嘉宾,一样的有区内一干校长朋友前来;一样的,我身染风寒,处于轻度感冒中,而且,头晚一样的失了眠——所以,我讲话的时候,特别玩笑说:有些时候,就像《yesterday once more》所唱的那样,生命中的某些场景,总会偶尔once more一下的。
下午两点,在东辰二小的影剧院里,风尘仆仆赶来、只吃了一点盒饭的夏昆正式开讲。他为我们确立的主题是:语文教师与人文素养。他来谈这个话题,自然有说服力。我这师弟,近几年越发牛气了,出了好几本书,作了好多次人文讲坛,又在搞人文行走。最牛逼的是去年,他应邀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5期,顺利攻擂,成了擂主,也成了“明星”——这次,刚到现场,就有粉丝请他合影,而且是女粉丝,一下子把他搞得花团锦簇的。
但他的讲座,非常素净。他从“终身学习”切入,以自己的治学和教学经历为主线,从史学、美学、文学三大模块,形象阐释出一个教育者的修炼之道。从初出茅庐到名动天下,阅读和写作,既是他行走的双脚,也是他腾飞(或者,用他反复提及的“折腾”)时的两翼。这样的生活姿势和生命姿势,也让他在教授语文课外,还能开设音乐鉴赏课、诗词鉴赏课和电影欣赏课,在成全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国子监四门博士”的美誉——我一直觉得,所谓的“核心素养”,当先从教师始,而教师最核心的素养,莫过阅读和写作。夏昆的现身说法,他所强调的“人文”,则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养。
以这样的讲座为依托,接下来的庆典,似乎也有了底气和勇气。
虽然囿于时间,不能“十年如一日”,却也可以“细数流年”,这算是庆典的新主题吧——东辰二小孩子们的暖场节目后,主持人款款登场,在传统的“军童钰女”组合外,今年新增了婷婷和卜纲。照例播放了有关知行社历程的PPT,除内容有所“刷新”外,形式上也作了处理,由PPT转成了MP4,加上简单的片头,有点“大片”的厚重。节目不多,而且由几个分社各自准备,穿插进行。时间短,大家也忙,没时间排练和统整,不免有潦草感和拼凑感,但一如既往地轻松、随意、幽默,纯粹的自娱自乐。
整个庆典,我一直坐在第一排,边听,边看,边走神。一想到这是最后的庆典,心里既觉得空,又觉得满。所以,当主持人让我作例行讲话时,我以鲁迅先生“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作为开头。那个时候,望着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回想着十年来的岁月和光阴,场景和细节,心里真有莫名的感叹。我借余华的“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梳理和回顾了十年来的“关键词”和“大事记”,然后,特别谈到了十年知行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发现更好的自己。我以自己的变化为例,谈到这十年来团队成员的变化,通过阅读、思考、写作、行走、分享,很多人都遇见和发现了更好的自己,都展现出了更好的生命状态,而这正是我所以为的教师成长——我曾经说,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发现和展现更好的自己。
二是追寻更好的生命。从夏昆的“折腾说”,讲到庆典时的“草台感”,我说,很多时候,生命需要我们自作自受——自己作,自己受,或承受,或享受。世界太大,个体太小,舞台不多,机会太少,更多时候,我们只能自娱自乐,并在这自娱自乐、自作自受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姿势。
三是求索更好的教育。八周年年会时,我谈到“在抵抗中行走”,这一次,我想到了求索;抵抗也好,求索也罢,其实都是基于现实教育的不如意,和对教育现实的不满意——因为不满,所以我们要不断阅读、思考、行走、诉说,而所有这一切,莫不是期许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改变,让我们所面对的教育,有更好的面目和模样。
最后我说,这是以知行社的名义作的最后一次庆典,但这并非知行十年的最终结局。十年知行,太长也太短,知行十年,大家有所收获,也有所倦怠,所以,知行社的未来,将会整体融入到由我和文质先生发起的“教育行走”里——我说,与其“名存实亡”,不如“名亡实存”。
这样说时,心里有隐隐的酸楚和疼痛,为这个因我而起的团队——在《知行十年》前言里,我曾引用海德格尔的“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而作过发挥,本想以此作为我讲话的结束,但最终忍住了。我只是回到庆典PPT的主题句:至少岁月会记得,而岁月所记得的这一切,终将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支撑着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前行。
就像,十年已逝,而光阴依旧在继续,而我们每个人的悲喜,也注定会绵绵不断。
这几天,我不断地给曾经在“轻松筹”支持过我们的朋友寄书,签名时我写得最多的两句话,就是“知行非易,得失在心”和“知行皆不易,得失寸心知”,便以此作题,记下这最后的庆典罢。
2017.3.31.
PS:知行社,教师民间团队。成立于2007年3月30日。首倡者为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进修校副校长谢云。成员以涪城教师为主体,兼及省内其他地市,以负责任、愿上进、有激情、能时时听从内心召唤者为要。十年来,他们通过论坛、博客、QQ群等网络平台,通过阅读、反思、交流、写作等方式,在教学现场、互动研讨和自主生成中,更新专业理念,提升专业技能。知行社每年评选一位“年度人物”,每年编印一本“年度作品选”,每年一次“年度庆典”,并不断扩大学习、交流和探讨的范围。《明日教育论坛》《教师博览·原创版》《中国教师报》《师道》《时代教育·教育家》等报刊曾先后予以专题报道,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知行十年》
系知行社同仁十年作品精选
团结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近30万字,小16开,320页
每册定价:50元
一刀专卖店现有签名本出售
看看下面
一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