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武汉记忆之一
文/欢爸
时间/2019-10-20 05:08
【引言】大家给予我的,则是在电厂各个专业技术上的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对于师范毕业改行的我来说,他们无比强大的技术后援,让我在七年之后,有勇气独闯世界。~
【注】借图闵行彭社。
【正文】原创|武汉记忆之一
前几日,看到彭社长圈里发的汉口火车站的照片,就想起记忆中一些在武汉经历。昨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重又勾起那些武汉记忆,索性就整理成文,回味一番。1994年底到1995年元月份,还在田厂300MW机组生产准备部的时候,跟着车间里抽出的第一批热控检修人员,去武汉电校参加300MW机组仿真机培训,并借此机会,去汉川电厂调研了一下国产300MW机组。记得那次去武汉,是从淮南坐长途车,中午出发的,途径合肥、六安,从金寨出安徽,进入大别山,还能记得的两个湖北地名是沙窝、麻城,车子在大别山里绕来绕去的,见不到什么村庄,感觉夜里会有野兽出没,就连中途吃饭的院子,大门也是关着的。一路颠簸,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到了武昌长途汽车站,也没顾上吃饭,就转车去汉川。汉川电厂并不在武汉,而是在孝感市的汉川县,长途车本来到了汉川就不走了,我们初来乍到不认路,就跟司机师傅商量,能否加点儿费用直接将我们送到汉川电厂,司机也爽快,说路过电厂,也不绕路,不用加钱。到汉川电厂,约么是下午一点多,直接去电厂招待所住下。在长途汽车里折腾了一夜,大家也没啥胃口,于是说好先去房间洗洗、睡一觉,晚饭聚餐,吃顿好的。住宿登记的时候,标间的房价就已经超标了,招待所居然还不提供三餐,这让带队的老孟师傅和廖师傅有些发愁。那个年代出差,厂里的住宿标准好像是100元,补贴12元,大家习惯住的差些,把三餐的费用算在住宿费里,俗称“啃床腿”。若按汉川电厂招待所的标间120元,不但啃不到床腿,还得贴不少钱。当时,全国电力系统去汉川电厂参观学习的人多,招待所定收费标准高些,也正常。于是,孟廖二位师傅问同来的几个班组长怎么办,一行的同事,没人接话。廖师傅说小蔡出差多些,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能让大家住好、吃好、玩好,还不贴钱。我说我也想不出来啥办法,等会儿去周围转转看,看看有没有便宜些的旅馆,第一天只好就住电厂招待所了。趁大家休息的时间,去电厂附近的村里转了转,这一转,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农户家里不仅有住的,还有吃的,收费低到难以想象。跟一家条件相对好些的两家说好,带同事来看过再决定。于是,回去报信,孟廖二位师傅一听,便立即带上几个没休息的,随我去看,当即拍板住那家条件最好的,住宿费每人15元,包三餐,一共每人每天23元,还提供住宿发票。住的虽然没有宾馆那么正规,反正也能睡得舒服就好了,没有地方洗澡,反正当天住电厂招待所,走之前都洗一澡就是了,大冬天的也不用天天洗。当晚聚餐,就定那家农户家里了,那顿饭吃的,若干年之后,大家提起来,还是记忆犹新,不仅有鱼、有肉、有酒,还有红烧兔子肉,淮南人习惯称小跑肉,那兔子居然还是野生的,肉里还能吃出猎枪散弹铁砂来。核算了一下费用,建议孟廖二位师傅,让大家在汉川多住一天,啃足了床腿,连在武汉吃玩的费用都有了,否则到了武汉电校,吃住、上课都在校园里,费用是固定的,就再没有啃床腿的机会了。店主问我早饭吃啥,我说稀饭、咸菜、馒头、白煮蛋就行,店主说他们不习惯喝稀饭,烧不好,早上烧也来不及,别的都没问题,我说,我早上起来早,自己烧就行,店主指了指米缸和锅灶,让我自己随意。那时的我还没成家,烧饭也就是随口说说的,淘米也没个数,煮粥煮到一半,发现米太多了,于是趁店主没来、大家都没起床,赶紧盛出一多半倒掉进马桶里冲掉,“毁尸灭迹”,然后换了个更大的锅,添水、继续煮,开锅之后发现米还是多,又盛出一半倒掉,最后的成品粥虽然还是有些稠,总算还说得过去,同事们吃的开心,顺便调侃几句,厨艺不错、以后肯定会过日子,云云,说得我信心满满,也觉自己有些做饭的天分。汉川电厂参观学习,不过是走马观花地看个热闹,印象最深的是在DCS电子设备间里不让穿鞋进去,可是拖鞋又不够,我只好穿着袜子进去,走了一圈出来,袜底蹭了厚厚的灰,干脆把袜子扔了,光脚穿鞋出来的。那个年代,计算机才有386系统,电厂的电子设备间算是个很神秘的地方,第一次见到防静电地板,控制系统还有专门的接地系统,控制柜里单板机和卡件上的发光二极管不停地闪动着,给人一种科技感很强的感觉,虽然通讯网络、控制器、办卡都没法跟现在的控制系统比,毕竟也是一代热控人的记忆。有了脚底蹭灰的记忆,在后来我们班组管辖的电子设备间里,给每人配了一双个人专用拖鞋,概不外借,来参观学习的,也就只能穿袜子进来,爱进不进,最好别进,我们的电子设备间一尘不染,绝对比汉川电厂的要干净百倍,就算光脚进,也不会脚底蹭灰的。也就是从那时起,厂里的领导、同事,开始喜欢跟我一起出差,不仅吃、喝、玩全包,还有结余,即便偶尔有些超标的,找厂领导签字特批一下,也都能蒙混过关。而大家给予我的,则是在电厂各个专业技术上的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对于师范毕业改行的我来说,他们超级实用而又无比强大的技术后援,让我在七年之后,有勇气独闯世界。
【注】与廖师傅(廖承懿)在黄鹤楼合影。
作者相关文章:
原创|这一次,大家的善意、祝福和期盼,我们照单全收
原创|一起来为年会热身吧
原创|第三届淮北在沪企业联谊年会第一次筹备会
原创|第三届淮北在沪企业联谊年会来了!
原创丨嘉定嗨翻天(淮北人在上海/嘉定/2017.12.31)
原创|高朋满座中青旅(第二届淮北在沪企业联谊年会纪实)
原创|中国·烈山“马未都”
原创|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三勇印务孙继昌)
原创丨舌尖之阿娘味道(周利)
原创|上海之巅访拥军
原创|再上“之巅”访拥军
原创|优秀志愿者、质朴淮北人
原创|“融客”朱容
原创|老乡汇⑴《人生难得是痴迷之标哥自述》
原创|他养的那只活了1750年的黑鸡叫尼雅
养成阅读后,点“在看”的好习惯,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