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天坑漏明崖

漏明崖 位于新安县北冶乡关址村,距洛阳70公里。漏明崖又名“阳岩”,俗称“龙角岩”,古称石门,是河谷东面山坡延伸进谷壑中的一道岩壁。岩壁薄处厚仅数米,两侧刀削斧斫一般,宛如一道石屏。半崖有一孔,洞穿南北,站在北面山崖下南望,透出一片天光,故称“漏明岩”,或“漏明”。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在洛阳较罕见。天然形成的石洞,犹如一座石拱桥,洞后面有一座悬空的寺庙,名为奶奶庙。距奶奶庙下面不远的斜前方,有一水坝,山水相连形成了难得的风景线。

站在山顶纵览景区全貌


洞后面有一座悬空的寺庙,名为奶奶庙


    庙内有明朝时立的石碑,一块石碑上记载的是“万历四十六年重修三教堂水陆佛殿”的事迹,另一块记载的是“万历四十六年蝗灾,四十七年断青,四十八年水灾,秋田微收”。

附录:游漏明崖(裕民秋云/载《牡丹》2000年第一期)

久闻漏明崖是新安县的一大奇景, 星期天我们几位同事专程去漏明崖一游。
       车行至北冶乡关址村的疙瘩山上, 我们下车沿着崎岖小路, 披荆斩棘, 跳石绕道来到了龙王庙前。放眼远眺, 峰恋突兀, 险峻挺拔, 断崖峭壁, 沟壑交纵。主峰龙角崖厚不盈丈, 长不足三十米, 层石如砌。崖上有一个天然石洞, 透过石洞, 可望见山北的一片天光, 这就是我翘望已久的漏明崖。而近处奇岩百态, 怪石峭峋, 有平坦如桌的, 有酷似爬行老龟的, 还有的似怪异的动物张牙舞爪。形态各异的岩石, 或悬戴吊, 或立戴卧。顺着蜿
蜒小道, 下到疙瘩山底, 就听见哗哗的水声, 循声望去, 一条白练垂直而下, 虽没有“ 飞流直下三干尺”的气势, 却也涓秀异常。拾阶而上,当我们气喘嘘嘘登上漏明洞时, 方见其大超过门洞, 高近三米、宽不足二米。由洞口探身北望,只见峰峦叠嶂, 树木苍翠, 小溪潺潺, 别有一番洞天。站在洞口, 呼吸一下清新的山风, 突然觉得有一股神秘的灵气扑面而来, 使人心旷神怡, 仿佛身也蓬莱, 心也蓬莱。想当年骆宾王反武则天失败后,逃隐于此,大概也是被这天造地设的仙境所诱惑吧。洞口东北侧还有个小洛洞, 洞里有一块大约四平方米的平整石床, 如果走累了, 躺在上面小憩, 也是件很惬意的事。
       穿过漏明洞, 龙角崖北山腰二三十米处的洛洞, 是前人浓势傍崖而建的庙芫, 有数十处,如三教堂、奶奶堂、大佛洞、龙宫洞等。崖壁上嵌有名人题脉石刻数十处, 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二块, 其一为清代许一绮的七律《题阳岩》, 其二为许丙龙的《游石门山》。正当我们遐思时,一阵叮咚的泉水声, 像轻音乐似的吸引了我, 极力去寻觅, 却怎么也不见水流。这时一个同事高兴地叫到: “看! 那不是泉水妈? ” 果然顺着他指的方向, 可见一条漏明河, 时隐时现地缓缓而淌。溪水清澈见底. 偶尔有几只小蹦蹦虫在水面上玩耍, 在平缓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 逗得你的心也直痒痒。顺河东南走一百米. 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提灌站, 有一泉水泪泪注入水池, 池水蔚监, 深不见底。当池水满溢变形成瀑布, 那真是“ 涧花点缀迷岩柏, 岩水飞倾和洞禽”。离开提灌站, 继续沿漏明河而下, 两边山峡欲绝忽开, 欲开忽绝, 谷壑也愈加深幽。在“ 横谷乍疑无径寻”中寻径, 我们终于来到了前岭脚下。前岭东山梁尽头是著名的小漏明,旁边是拴马石。传说小漏明是二郎神担山系绳留下的, 拴马石是骆宾王拴马的石柱。
       当我们有些疲惫想坐下休息时, 突然山林深处传来一阵婉转悠扬的牧歌, 使我们的精神不禁为之一振。我想, 游漏明崖, 欣赏漏明河谷的悬崖怪石、林茂花繁, 聆听漏明谷的美妙传说, 虫鸟和鸣, 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我们今天真是不虚此行。

——原文发表于2013.5.10.微卫星新浪博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