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虎口的历史渊源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和内蒙草原相接的杀虎口并不是叫这个名字。她最开始的时候被称为参合陉,在《水经注》 上曾有记载:“参合陉,北俗谓之全鹤陉,道出其中,亦谓参合口。” 从春秋到隋朝,一直使用这个名字,直到了唐朝的时候,才改名“白狼关”,宋朝期间又改名叫做“牙狼关”。
明朝年间,为了抵御蒙古瓦剌,曾多次出兵征战,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是“杀胡口”。
直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清政府在杀胡口设立了关市,加上为了缓和蒙汉之间的矛盾,所以就将其中的“胡”字改为了“虎”字,成为了一直沿用至今的“杀虎口”。
除了是军事上的关塞要地之外,杀虎口还是重要的贸易关税口之一。在明朝隆庆年间,明政府和蒙古族有过一段和谐贸易的时期,当时明政府在这里设立了马市,用汉族生产的瓷器布匹茶砖等和蒙古交换战马。
随着贸易的深入和持久,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政府专门在这里设置了税收关卡,管辖山西东起天镇新平堡,西至山西神木约200里的税收。而且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还规定来往商人必须从杀虎口进行运输,不能绕道其他的地方私走。
杀虎口的繁荣给清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所以为了获取更多利益的清政府开始增收各种税务,除了口外的贡品和回口里的灵柩不用税收之外,就算是外嫁的女儿想要带一双自己缝的鞋袜给关里的父母,也要缴纳税费。
这样的形式到了民国的时期更甚,各大军阀统治杀虎口都会设立各种各样的税务关卡,税上加税的欺压着来往的商客,果不其然,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商客离开了这里,杀虎口渐渐落寞下来。
这个当初繁华的堡城已然从历史的长河中流逝,变成了一个凄凉的村落,只有那漫漫通往草原的路,还留有当初的记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