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文庙的前世今生:因水而毁,浴火重生,扛过日伪,屹立至今!
据史料记载,太原原本的文庙并不是现在这座,而是位于西街的两座学宫里的两座府、县文庙,这也是太原最早的文庙,建于金朝,规模十分宏大,气势轩昂。在两座庙外,还有两条大坊也是属于文庙所有,分别叫做“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
可惜的是,如此雄阔的建筑毁于光绪年间的一场大水中。公元1881年,汾水决堤,文庙被毁。在当时的社会,文庙关系着广大文士的情怀和信仰,所以没了文庙对于莘莘学子、文人墨客来说可是大事。
在大水过后,大家就纷纷联名上书,请求政府再次修建文庙。这件事最后被交到了当时的山西巡抚张之洞的手上。当时的张之洞刚刚上任不久,根基不稳不说,也还没有后来的名气,所以,为了安抚民心,就下令修建了一座新的文庙。
为了减缩财政负担,张之洞积极倡导大家捐款集资,于是,在没有动用公款的情况下,又一座宏伟的新文庙修建了起来。更加巧妙的是新文庙的选址,是在崇善寺的旧址之上。由于一场大火烧毁了大半的崇善寺,崇善寺又是明朝的皇家祖庙,所以,张之洞就建议在在这里修建新的文庙。
1
学习发扬传统文化
新建的文庙,占地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较之原庙更为恢宏、庄重。庙内的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名宦祠、乡贤祠、孝悌忠义祠、崇圣祠、文昌祠、奎光楼、敬一亭以及供教学使用的明伦堂、斋房、教谕宅、训导宅等。
2
时光流逝,到了民国8年,文庙被辟为省图书博物馆。1927年又更名为“山西省民众教育馆”。1937年,日军进攻太原。太原沦陷之后,伪太原市政府又把文庙更名为“山西省新民教育馆”。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到了1953年,改为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出于保护文庙以及其他多种原因,山西省文物局依文庙而建。
文庙地处城市中心,虽然身在繁闹,但是因为有效地管理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对文庙的保护已有一定成效。也欢迎大家到这里,来感受历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