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宝宝不听话,地上一躺就俩小时,这点事儿,当妈的都经历过
朋友圈里:“我真想放纵一次,把我家小宝从楼顶上扔下去,我都要被她折磨si了,她从早上躺在地上有两个小时了,就是这么犟……”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内心咯噔一下,心想着这是发生了什么,能让一个妈妈如此“愤怒+崩溃”?
看了接下来的文字才知道,妈妈是被她一岁半的宝宝“折磨”到情绪崩溃。看着躺在地上的小家伙照片,我仿佛能感受到妈妈无奈到抓狂的样子。毫不夸张地说:这点事儿,当妈的都经历过。
1岁半以前宝宝绝对乖顺又可爱,怎么到了这个年龄段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好管,也管不住。妈妈们也常常因为一个人带着孩子,被娃气到“心肝脾肺肾”都疼。气到恨不得把这个十月怀胎的“小恶魔”送给别人。生气归生气,有没有想过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突然就不听话了?
这个阶段他们连话都说不清楚,怎么就开始跟父母各种对着干?恭喜你,这是好事儿,因为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逐渐开始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
宝宝自我意识出现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别。
所以,在父母看来他们乖巧软糯,穿什么、吃什么、去哪里宝宝都不会有意见。直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见到的事物越来越多,语言发展越来越快的时候,自我意识出现了。
表现一:宣誓主权,维护自己地位
当宝宝有了自我意识后,主权意识开始变强。妹妹1岁半的时候,不允许我们碰她的奶瓶,谁要动奶瓶,她会没完没了地哭不停。
他们开始对于自己的东西出现很强的占有欲,他的认知里,这是属于他自己的,一旦有人动了,就会哭闹不停以示不满,维护自己的地位。
表现二:开始学会更多的情绪表达
从儿童心理发展来讲,这个阶段的宝宝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内心的感情也不断丰富,宝宝已经逐渐开始拥有越来越复杂的情绪,并且会通过表情、语言、动作表达出来。
比如,学会躺在地上打滚,怒瞪他人来表达生气,甚至有的会动手打人以表示自己的不满,他们对于情绪的传递更加熟练。此时,如果家长对付他们的方式是“硬碰硬”,一般都是失败告终。我在二宝身上,也实验过,确实不好使。
表现三:挑战权威,学会说“不”
当宝宝意识到自己的独立的个体后,开始出现一种否定意识,学会说“不”,不让干的事情,偏要去做。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成长中进步的过程,说明他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并且想通过挑战权威来显示自己的独立。如果父母还想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他们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困难了。
Tips:当宝宝出现不听话、打滚、扔东西、哭闹等现象的时候,爸妈要先意识到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在形成,这些举动都是他们在这个阶段心理发育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不要再发现孩子有这种现象就认为是孩子故意在折磨大人,那样孩子太冤了!
遵循四个原则,为成长夯实基础
宝宝出现这种“折磨”人的行为怎么办?嫌还不听话骂一顿还是忍不住打一顿?我想很多父母在遇到这个阶段时,都使用过一些手段。但是这些方法用对了,是为孩子以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则会伤害到孩子。每一个小朋友都避免不了要经过这个步骤,爸爸妈妈们是躲不掉的,如何引导的方法是关键。
原则一:超强的耐心
哈哈哈,我带俩娃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育孩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作为妈妈,我同样经历过这种崩溃瞬间,且不止在孩子自我意识萌芽发展阶段,包括进入小学遇到的各种事情,甚至未来青春期要遇到的各种情况……
这些意外的变数我们都要去面对、参与、给出孩子正确引导。因此,无论在孩子哪个年龄段,我们必须让自己有耐心,不然,孩子教育不好,爸爸妈妈也得气出个好歹。
另外,1岁半的孩子对于父母的话处于一知半解中,并不是一两次就可以记住。或许你刚刚说完不能做的事情,孩子转个头就忘记了。这并非他们不听话,而是他们的“记忆库”还没有储存到这些信息。父母要多一点耐心,多一些鼓励,让孩子在感受到尊重的同时,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
原则二:学会“忽视”
在一次亲子讲座中,一位妈妈跟我吐槽说:“我家两岁都改不了,没记性,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该温柔的招也都用了,但根本不行,他还以为你跟他闹着玩,软硬不吃!”
其实,宝宝在因心理发展需要会做出各种不听话的举动时,父母讲道理、打骂是没有用,他们完全不吃这套。因此,建议在孩子做出比较过分的行为时,爸妈选择“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忽视并不是完全不管,而是通过这段“冷静期”,让彼此的情绪都得到冷静。妈妈不会因为在气头上“收拾”孩子,孩子也不会因为父母的关注而不停地折腾,我行我素。
等冷静之后,抱着孩子认真地告诉他,这些行为是不可以做,以及为何不能做的原因。多次之后,孩子就能慢慢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与需求。
原则三:有一定的规则
当孩子因为自我意识觉醒而变得无理取闹,做出很多“熊孩子”行为时,不能因其年龄小就放任不管。而是通过每一次的行为,建立规则,规范孩子的行为,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自我意识产生后,他们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想法,也通过家长的表情、动作,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原则四:不要使用“暴力”行为
1-2岁的孩子虽然比较难缠,常常把爸妈气到暴走。但父母不能因此就打骂孩子,这样不仅会破坏孩子安全感,还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接受外界的信息来自于爸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学习、模仿。
如果因为孩子“不听话”就对他打骂,那么孩子也一定会这样对你或者其他人。我们常说,你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Tips: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拥有良好的行为品德和习惯,我们就要先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采用“暴力行为”。身教大于言传,有时候你不说,孩子已经学到一些行为或者习惯。
枕边育儿寄语:
父母的影响,家庭的教育是孩子一生的基础,要想孩子以后更好,这个地基先得打稳。孩子虽然自我意识萌芽时会出现各种“对着干”,但孩子始终是孩子只要多一些内心,孩子一定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