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故城,一座仿古的敦煌影视城
虽然对于仿制的人工景点不感兴趣,但是位于敦煌至阳关公路南侧大漠戈壁上的敦煌影视城,还是使我驻足浏览了一番。这是因为在苍茫无边的黄色大地上,敦煌影视城那灰黄的城墙和古老的城楼却与环境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并且带着一种陈旧的历史气息。
敦煌影视城,也称仿宋沙州城。它是以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由日方出资,参考古沙洲城建筑风格精心设计的。当时修建敦煌影视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拍摄以日本小说家井上靖的小说《敦煌》为背景改编的故事片《敦煌》。
敦煌影视城是一座集人文景观和影视拍摄为一体的城池,它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特色,其规模宏大,占地总面积约有10万平方米。四周的城墙用土坯垒砌而成,并开有东、西、南三个城门。
东城门按原古敦煌城门的式样仿建,显得古朴而典雅。西城门为望京楼,城楼上悬有“襟带西域”的匾额。两座城楼高翘四角,飞阁凌空,遥遥相对,显得宏伟壮观。
影视城内主要由五条街区组成,分别代表北宋时期的汴梁、高昌、敦煌、甘州、兴庆五个地区。汴梁街区的街景是参照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建造的,街道两边点缀以具有不同特色的街楼、酒楼、佛庙、店面、当铺、货栈等,真实反映了古代汴梁的繁荣景象。
影视城南侧是甘州街区,甘州是西夏时期回鹘族占据河西走廊时的首府,建筑具有典型的西夏风格。影视城西北有高昌街区,具有浓郁的西域特点。影视城整体设计浑然一体,独具匠心。城内各街区相互独立,建筑物又互为背景。
敦煌街是影视城的中心大街,也是宋代敦煌的集市广场,这里除了店铺门面外,街头还建有牌坊两座。在大将军府的朱红大门两边罗列刀枪,俨然有古代官衙威武肃穆之气势。敦煌影视城融历史、边塞及异域风情于一城,形象地再现了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和风貌。
敦煌影视城具备拍摄古代西部边塞片的独特优势,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这里除拍摄过故事片《敦煌》外,还拍摄过《封神演义》、《怒剑啸狂沙》、《新龙门客栈》、《沙州王子》、《大敦煌》等二十多部影视剧。
敦煌影视城,这座在戈壁大漠中的仿古城池建得极有气势,从高大的城楼到城内佛寺、民居乃至门前轱辘水井的造型设计无不独具匠心,城楼高耸,古意盎然。
影视城里有雄伟壮观的望京楼和官府衙门,还有民族特色的楼阁、店铺、酒楼,各种建筑的梁柱格式都别具一格,当走进影视城就能体会到那远古的社会场景和古丝绸之路的神秘。
现在的影视城已是敦煌主要的游览参观点,当我在步入影视城时,整个影视城却冷冷清清,没有熙熙攘攘的现代人群做背景,反而有了一种不知今昔的错觉,相比现在的敦煌城,这里更接近千年前的敦煌城。
信步走在这座仿古的城池里,寺庙,民居,城楼,府衙,马厩,酒楼,空空的城市仿佛时光的倒影,而千年前的人们仿佛刚刚离开不久,甚至还触摸得到他们遗留的气息。
据说,当年日本人在拍完《敦煌》后,原本打算要把影视城卖给敦煌市,可敦煌市政府对日本人说我不想买,日本人说那么我就把整座城烧毁,敦煌市政府不同意,并向日本人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条是日本人必须支付烧毁影视城而造成的空气污染费;第二条是必须将影视城所在的戈壁滩恢复原貌;第三条是燃烧后的垃圾不能留在中国,必须全部运回日本。日本人没辙了,于是就把影视城送给了敦煌市。
走出影视城,眺望远方无尽的灰黄戈壁和同样颜色的荒山,近处环城的郁郁葱葱的绿洲,如果不是进城时看到了一套套影视剧的拍摄照片,我还真的会以为这里就是一座古老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