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必知 | 书法拓本知多少

《国家宝藏》第三季中由孔子博物馆收藏的《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向人们普及了拓印的技术与拓本的意义。中国古代形成了完备的拓印流程,对后世影响深远。

01

古老技法

凡著名石刻皆被厚重的黑墨浸染过,前往西安碑林欣赏古代碑文,瞻仰前人书法技艺,都会看到被拓印过的痕迹,这是一种古老的技法,通过这样技术很多著名文章墨宝得以广为流传。

以拓发区分
用白宣纸蘸浓墨重拓,拓后砑光,黑可鉴人,为“乌金拓”。用极薄纸蘸淡墨轻拓,望之如淡云笼月,为“蝉翼拓”。
以年代区分
时代较早的拓本称唐拓、宋拓(北宋拓、南宋拓)、元拓、明拓、清初拓、乾隆拓等,稍后的嘉道拓、咸同拓、光绪拓、民国拓等。

02

收藏价值

拓本从古至今有流传、校对、印刷等功能,作为一个古老的收藏品种,让很多碑刻资料和书法名迹得以保存和流传。拓本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文化情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高走低
拓法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点。唐拓存世稀少,仅有碑拓几篇;宋拓拓工讲究,纸墨精良;元拓,虽有拓本,但水平不高;明拓沿袭宋而清又沿袭明。
好风雅
将碑拓作为人生雅好,用纯粹的热情看待拓本的艺术价值,这是真正的文人雅士,更是一种深重文化情节的收藏体验。

03

艺术融合

拓印无疑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更兼具有实用性功能。

(0)

相关推荐

  • 经典丨《中国书法报》陈介祺全形拓专题

    陈介祺全形拓专题 全形拓是中国古代传拓技艺中独树一帜的一种传拓方法.这一技艺的出现,源于清乾嘉时期兴起的金石考据之热,在以陈介祺为标志性人物的大力践行和倡导下,成为一种融研究.鉴赏与艺术于一体的文人雅 ...

  • 国礼书画名家——周义发工作室诗书画印代表作展播

    推荐艺术名家 弘扬文化发展 促进艺术交流   艺术简介: 周义发教授,笔名周德舰,职业书画家.早年毕业于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专业研究生,进修于中国书画篆刻名家导师马波生教授工作室. ...

  • 学书必看 | 书法初学者从篆书入手的意义

    楷书,行书,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书体.大部分人练习书法,都是练习楷书和行书. 初学书法,如果想要楷书行书写得好,练练篆书还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建议初学者在书法入门时学习篆书呢? 1 按书体产生的时间先 ...

  • 【学颜】颜真卿的书法笔记,学书必看!

    扬鲁公文化,传承颜体书 原文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宅憩止,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 ...

  •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十九)书法小知...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十九) 书法小知识:唐楷在唐代的成熟与统治者的参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时颇有影响的几位大书家几乎都受到过皇帝的嘉奖.唐太祖李渊称许过欧阳询书法:李世民对虞世南书法更是倍加赞 ...

  •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十四)书法小知...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十四) 书法小知识:由于有隋朝敦厚的积累, 楷书在进入唐朝之初就高度成熟, 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可以视为成熟的标志之一.欧阳询的楷书已被称为"楷法极则& ...

  •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十五)书法小知...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十五) 书法小知识:楷书本来就是一种比较规整的字体, 规整就意味着法度, 法度可以说是楷书的天然特性.追求楷书的法度完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没有楷书法度完善的阶段是不可想象的 ...

  •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十七)书法小知...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十七) 书法小知识:与欧阳询并称"欧虞"的虞世南, 书名虽晚起于贞观年间, 他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很大.虞世南不但是大书法家, 而且还是唐太宗政权中的重要成员 ...

  •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十六)书法小知...

    书法小知识:在书法史上虽不能说个人对书法的沿革有着决定作用, 但个人的影响有时是巨大的, 这一点不容忽视, 如王羲之对后世的影响就是这样, 可以想见, 假如没有王羲之, 中国书法的发展会有多大的不同. ...

  •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六)书法小知...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六) 书法小知识: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琅琊临沂人.颜真卿书法初学张旭笔法,后受褚遂良影响,广泛吸取了北碑,古篆的精华,自成一家.在艺术风格上表现为厚重雄强, ...

  •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九)书法小知...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作品集(九) 书法小知识:唐楷之所以发展到'官阁体', 是科举制度的需要.唐代科举取仕, '身言书判'中把'楷书遒美'作为择人四才之一.为了适应科举制度的需要, 唐楷便一步一步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