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智生活数学低段教学 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浅谈培智生活数学低段教学
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孙晶辉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特殊教育学校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可见,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情境过程思维评价《小学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生活生活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本学年,尝试以下做法:
一、立足生活和游戏,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生活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生活数学教学的理念,不应当以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数学中经历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体验比学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活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
体会到生活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当前,人教版培智新教材《生活数学》中注重用精美的图片来显现学习情境。所显现的许多情境都是学生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景,可是再生动、再有趣,那也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当学生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觉得枯燥。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把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智力障碍低段儿童因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力争把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当作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嘴。比如:在学习认识测量直尺的初步认识时,老师不要急于讲,而是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同桌之间相互目测一下同学的身高。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看、量、说,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长短有了初步了解。真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新知识。
二、在“玩”中学,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通过创设游戏环节让学生边玩边学。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事情,课中我设计了分组摸球游戏。游戏每 6 人一组,分为两步:1.在装有 6 个全部是黄球的口袋里每人摸一次球,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用“一定”“不可能”描述;2.在装有 3 个黄球、3 个白球的袋子里摸球,每人摸一次,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用“可能”描述。教学这样设计,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悟新知。再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可准备很多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积木,然后把学 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同样多的积木,让学生们玩“搭积木”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搭得高、搭得漂亮,这样学生能边玩边直观认识到立体图形,并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还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三、创设数字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传统的小学生活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通常都是顺着教材设置的过程照本宣科,虽然低年级的生活数学难度还不是很高,但这样的授课方式只会打击学生探知的欲望与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只会记笔记,不会主动思考,被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应当将枯燥的生活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真实可感的日常事物。例如,在学习“0”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小明手里有10颗糖,吃掉3颗糖以后,小明还剩下几颗糖呢?这时学生会回答7颗。老师可以继续问学生:如果小明还想继续吃,那么他最多还能吃几颗呢?通过思考学生会回答 7 颗。这样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所有的糖都吃完以后,小明手中还有几颗糖。这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0”这一概念。
综上所述,低段智障儿童具有的好奇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在枯燥抽象的生活数学课堂引入课堂游戏与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生活数学基础,培养其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个人素养,提高个人能力。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tejiaomengzhuli
抖音号:特教梦
今日头条:特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