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童被老师殴打,全程一声不吭:不会表达情绪的孩子,都苦在心里
进化妈: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好是坏,应该给予安慰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作者:南瓜(爸妈进化论主笔)
被用带齿钉的按摩板打屁股,直到伤口大面积发炎也不敢和家长说,想想都令人心酸。
近期,6岁女童被老师打至住院的新闻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仅仅因为午休作业未完成,6岁的琪琪被班主任廖某用带有齿钉的板子进行殴打,双侧臀部出现大面积淤青,令人触目惊心。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女童在被打过程中不哭也不闹,导致老师有一种“板子打不痛”的错觉。
事发之后,琪琪忍着剧痛回家,装作和往常一样若无其事。
直至到了洗漱的时间,妈妈发现女儿硬是要穿着裤子洗澡,才顿悟到其中的蹊跷,此时的琪琪不仅是臀部有伤,上呼吸道也已经感染。
在医院持续4天高烧41°后,琪琪才终于从鬼门关走了回来。
打人的老师固然不可饶恕,但是受到了这么大的生理疼痛和精神屈辱后,孩子却选择闭口不言。
这件事情给广大家长敲响了一个警钟:孩子不懂得表达自己,后果是毁灭性的。
一直在受委屈的,
从来都是不敢表达情绪的孩子
你以为这只是个例?不,这样的“个例”比比皆是。
在12月寒冬凌冽的季节,黑龙江某初中的鲁同学在学校组织长达3小时的扫雪活动中都未曾佩戴手套。
零下20多度的室外环境,即便感觉手指刺痛,痛到麻木,她也不曾报告老师。
直到手指大面积水肿,发紫发黑,鲁同学才意识到严重性,进而被送往医院救治。
无独有偶,一位母亲把12岁的双胞胎姐妹送进夏令营,没曾想两个小女孩都遭到了男教练猥亵!
姐姐凌晨3点被男教练摸脸摸醒,带出去“谈心”两个小时,妹妹更是被带到监控死角,被强行亲吻长达十多秒。
事后,家长气愤地问孩子,为什么不会求助、不懂拒绝?
孩子回答到:“妈妈,不是你教我要听老师的话么?”
那一刻,家长心如刀割。
一个个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孩子,遇到侵害的时候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愤怒,展现自己的痛苦,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当孩子因不敢表达而“闭嘴”,
家长千万别错当成“懂事”
曾有网友在网上爆出自己的真实经历。
小时候,父母带她出去玩,总是鼓励她无条件地忍让:把本该是自己的东西让出去,在父母眼里就是懂事,大方。
她从不敢表达自己的坏情绪,也不对父母提任何需求,因为父亲告诉她这是不懂事的表现。
于是她只能穿不合身的衣服,只能夹所有人都不吃的菜。
高中时期她的成绩非常好,在班上也非常懂事,临近高三的时候,家长们都希望把自己家的孩子调到靠前的座位上。
班主任知道,班级之中只有她是最好说话的,所以试探性地问她:可不可以调到教室后排?
为了成全父母老师眼中的“懂事形象”,她一声不吭,拿起书包就坐到了最后一排。
后排的同学无心学习,吵闹不看书不听课,她既看不见黑板也听不清老师讲课,成绩不可避免地一落千丈。
可笑的是父母和老师对她近视的情况全然不知,纷纷对她施压,用各种方式羞辱她、刺激她。
但冷漠地谩骂能带来什么呢?
近视程度越来越严重的眼睛,无法看清黑板;负面情绪越来越压抑的心灵,无法得到救赎。
高考放榜,她选择了离家很远的三本学校,只为心中压抑多年的情绪得到释放。
正如几米在《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中写道:"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很多父母在得知孩子受伤受委屈后第一反应不是关心和安慰,而是破口大骂:
“不小心弄到了?活该!”
“自己不小心,摔残废了才好呢!”
“哪里不舒服了?我看你就是不想上学!”
......
曾有心理专家指出:当一个人产生类似悲伤、愧疚等情绪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愤怒。
所以父母明知自己失职,为了化解心中的愧疚,选择责备、打骂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受伤受委屈之后居然得不到父母的安慰,身体上的创伤未好,心灵上又被狠狠地扎一刀,得到的是双倍的痛苦。
原本应是最信任、最亲密的父母,反而伤孩子最深。
再加上大部分家庭的教育理念都以“好情绪”为荣,以“坏情绪”为耻。
笑、乖巧听话、顺从别人=好情绪;哭、痛苦愤怒、拒绝别人=坏情绪
每当坏情绪出现,孩子会默认是自己没做好,又让父母失望了,于是再次压抑自己、放低自己。
渐渐地,孩子没有了表达自己的空间,不敢痛苦、不敢愤怒、不敢违背任何一个人。
可悲的是80%的父母都察觉不到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竟还洋洋自得地与旁人炫耀:“看,我的孩子多懂事!”
世界复杂多变,
孩子不必凡事总说“好”
如果孩子只能以顺从的姿态,凡事只表达“好情绪”,唯唯诺诺地面对世间的一切,那么无论成绩再怎么高,性格再怎么好,都是枉然。
“你最好不要太有主见,说得越多错得越多。”父母是这么想的,那些伤害你孩子的人也是这么想的。
日剧《凪的新生活》真实地展现了不敢表达“坏情绪”的苦果。
28岁的女主角大岛凪像大部分职场人一样,每天的目标就是顺利无事地过日子:
明明知道那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却还是替同事完成;
明明知道大家只是为了凑齐人数才叫她吃饭,却还是硬着头皮上;
明明知道他人故意说一些自己不认可的言论,却还是赔笑表示赞同...
尽管她时时都察言观色,对什么都说“好”,同事们和男朋友依旧不领情,觉得她就是个废柴。
当一个人不懂得表达愤怒、痛苦等坏情绪时,除了无法正常维护人际关系,甚至还影响生活质量:
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那些过度随和,并且完全不懂拒绝的人,比那些性格强势的人收入要低18%。
在小时候,陪伴我们身边的基本都是家里人,所以我们习惯了隐藏那些坏情绪,不能哭、不能闹、不能受伤,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说“好”。
直至步入校园、步入社会,身边早已换作他人,而我们仍然担心自己不够善良,生怕泄漏出一点坏情绪。
所以只要别人的态度稍微强硬一点,我们又不得不点头说“好”。
在社会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且已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应该比谁都更清楚社会的真实面。
它有鲜花,也有荆棘;它必定美好,也注定残酷。
不要等到孩子被压榨得喘不过气时再来关心ta:“你怎么这么窝囊?”
敢于表达情绪,
才是孩子笑对世界的实力
首先,家长要正视情绪。
无论是正面积极的“好情绪”,还是负面消极的“坏情绪”,没有哪个更高级,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及时察觉自己的内心,只要是当下真实的情绪,就值得我们去面对它。
其次,引导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只需两步:
第一步,明确地告诉孩子:如果感到痛苦、委屈等“坏情绪”时,那就释放,而不是看家长的脸色得到允许后才能做。
在孩子释放情绪后,家长可以主动和孩子探讨当下的感受:“你现在感觉好点了吗?需要我们为你做些什么?方便和我说说你怎么了吗?“
当孩子被倾听、被理解,他们就会知道,那些所谓的坏情绪,其实并不坏。
慢慢地,他们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成长路上的孩子可以走得更坚定。
第二,告诉孩子释放坏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必刻意地大吵大闹,优雅且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不会为他人造成困扰的。
书画大师启功是一位老先生,待人十分亲善,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很有一套。
有一次,某知名画商要向启功索求作品,在门口把他堵了个正着。
启功先生虽内心不悦,但还是笑眯眯地问画商“请问有何贵干?”
画商随口答:“我来看看您啊。”
启功不急不慢地走到他的面前,张开双臂,身体转了两圈,还把脚抬了起来。
然后继续笑眯眯地说“看完了,请回吧!”
画商虽然没求到画,但被这种幽默的拒绝方法逗笑,也笑眯眯地走了。
整个过程启功不因对方是合作方就卑躬屈膝,合理地用幽默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既尊重他人,也不难为自己。
孩子啊,当你有勇气表达自己所有情绪时,正说明你是一个有主见、有想法的人。
而正是这样的人,才有无畏行走世间的勇气和笑对一切困难的底气。
作者简介:南瓜,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两年新媒体经验,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