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学具,让培智数学课堂更有“活力”
巧借学具,
让培智数学课堂更有“活力”
陈娟
洋县聋哑学校
培智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思维发展能力有限,语言表述也不够完善。因此培智数学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我们课堂的关键。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与激情,给学生呈现新鲜感,吸引学生的视线,灵动学生的手指;灵动学生的智慧。我们教师可以巧借学具,让培智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巧借学具,让学生的精力更“活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数学学具辅助教学,能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轻松的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索新知。
在人教版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4》一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手机电话号码卡片、钟表、尺子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到数字4,再通过在计算器按数字4将“音”和“形”结合起来这样,再让学生从准备的不同实物学具中数出4个物体。这样的设计借助学具的直观、生动的特点,吸引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乐学”。
二、巧借学具,让数学课堂更“有趣”。
在人教版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常见的果蔬》巩固环节中,我们可以先发个每一个学生一种水果学具,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手中的水果名称,接着玩《水果蹲》的游戏,“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梨子蹲。梨子蹲,梨子蹲,梨子蹲完香蕉蹲……”在这样儿歌化的游戏中,学生举着学具,有序的蹲立,不仅降低了复习的枯燥性,还让数学课堂充满了趣味。
三、巧借学具,让数学知识更“鲜活”。
《培智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堂上多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是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借助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人教版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比长短》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让学生比较两根纸条的长短,再让学生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最后让学生思考老师手中的长尺能不能装到他们的文具盒中。在层层深入的操作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比较的方法,还感悟到了盒子里能装下比盒子短的东西。在这样的操作中化解了方法讲解的枯燥性,而且在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多用学具,善用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合作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会学习,在“操作”中灵动智慧。让孩子们的智慧在数学课堂上灵动起来,让培智数学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