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黄河写青春 新四军的测绘老战士 商宣球
山水情怀
今年已经95岁的商宣球,离休前是南京地校的校长。他是我军测绘的早期参与者、创建者,也是共和国测绘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这里转发的是他老人家十年前撰写的回忆录,请大家分享。
最近播出的《大决战》,出现了战地测绘的片段,我想,那就是老校长他们一代人的剪影。
以下就是商校长的文章:我是一名85岁{注:十年前写作的时候}的离休老同志,1944年4月在江苏宝兴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党指引我走上了光明正确的的道路,改变了我人生的命运。
1945年5月,我参加了新四军,从事军事测绘工作。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当年“四渡黄河”进行测绘工作的情景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
抗战胜利后,我军成立了华中军区司令部陆地测量队,后改为华东野战军陆地测量队,简称“华测”,测绘队伍扩大到128人(其中女同志15人)。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从此,“华测”转战南北,从1947年到1948年底,一年半中,“华测”四次渡过黄河,转战于渤海、豫北、鲁西南、豫东地区,完成了内外线作战所需的大量地图和战地测绘任务,历经了华东野战军由内线作战战略防御到外线作战战略进攻的整个过程。
一渡黄河:1947年7月,华东我军在相继取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胜利后,蒋介石不甘心重点进攻山东的失败,于1947年7月中旬调集25个旅,再次向我鲁中地区发起进攻。为了保存实力,华野司令部命令“华测”紧急撤离,渡过黄河进入渤海地区。
全队人员从沂水县的黄头泉村出发,向三百余里外的黄河南岸小清河渡口进发。十多吨重的地图、道林纸和印刷器材,大家背的背、挑的挑、抬的抬,先运到山下二十多里的马站,装载在二十余辆骡马大车上,少数同志随马车行进,大部分同志快速步行。一路上阴雨连绵、山陡路滑。到了夜晚,伸手不见五指,部队行进更加困难。战士们忍住饥饿,你拉着我的手臂,我扯住你的腰带,一步一步,在雨水和泥泞中蹒跚而行。大家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渡过黄河去。
到达小清河渡口后,渡河总指挥、华野六纵皮定钧副司令员指示:优先安排“华测”渡河。他说:“地图是野战军的千里眼,没有地图,部队就没有办法打仗。”
所谓渡口,并没有码头设施。通向岸边的土路虽不长,可泥泞难行,当上吨重的大车通过时,立即陷入泥沙中,十多人连拉带推才能缓慢移动。为了争取时间,同志们全然不顾汗水、雨水、泥浆沾满全身,布鞋陷在泥沙里拔不出来,就光着脚,终将几十辆大车的物资运到渡船上。
当渡船离开河岸进入河心,刹那间就被湍急的水流冲下数里,天黑雨大,浪高水急,同志们屏住呼吸,紧紧护卫着测绘的印刷装备,唯恐一件物品被河水吞没。
当船工把我们安全渡到黄河北岸时,天刚微明,雨也停了。精疲力尽的同志们想稍作休整,可敌人的飞机却不给我们片刻喘息的机会。为了保护物资的安全,大家不顾安危,忍着饥饿和疲劳,继续北行。
当年“华测”指导员叶超凡回忆这段经历时写道:“测绘战士保护了全部物资,胜利地渡过黄河,这虽与英雄红军万里长征,强渡大渡河无法比拟,但对参军不久的青年战士来说,在解放战争胜利史上,也应记上一笔!”二渡黄河:自1947年8月到1948年2月,“华测”在渤海地区凌县大蔺家地区驻扎,主要任务是突击绘制印刷大量的外线作战用图供我军使用。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桌子,我们就趴在门板上绘图,到了晚上点着豆油灯,在昏暗的光线下继续作战。
绘图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一滴口水滴到纸上,否则印出来的地图就会不清晰。绘图时要求精确无误,因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们不允许因为自己的一点点误差给部队作战增添困难。为了赶制地图,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累了就会打盹,有时候女同志的头发会被油灯烧着。突击数月,终于完成了部队急需的用图。(后来得知,我们编绘的1:100万跨18个省区的地图,被送到延安总部使用。)48年2月下旬,“华测”奉命向华野司令部靠近,移驻河南濮阳马呼屯村。遵照野司的指示,“华测”组成37人的前方测量队,设三个组,我是二组组长,于1948年5月底南渡黄河,进入鲁西南、豫东地区。
渡过黄河后,我们随军外线作战,进行战地测绘工作。上级要求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草测出我方前沿地形阵地和敌军撤出的工事大比例图。
当时的测图工具很简陋,用的是讲义夹、指北针、布卷尺等简易测图工具,距离和高程采用步测和目测。由于离战场很近,测图时耳边不时传来炮弹的爆炸声,有时甚至有子弹在身边呼啸而过。久而久之,我们练就了听枪炮的声音,就可以辨别出枪炮距离我们远近的本领,避免了人员伤亡。 三渡黄河:6月21日,我军攻克开封。6月23日,前方测量队奉命进城测绘敌城防工事。那时空中有敌机,地下有地雷,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没来得及掩埋的尸体发出阵阵恶臭,在这样的恶劣的条件下,我们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测绘。
蒋介石为挽救败局,调集三个兵团,企图在中原战场与我军决战。我军为在运动中歼灭更多敌人,决定将文工团、卫生队、测量队等非战斗单位撤回黄河以北。
6月30日,由野司作战科孙科长率领北撤。行军到陇海铁路南侧,突遭敌先头部队袭击,两位战友光荣牺牲。形势严峻,各党小组在一土围里开会,各自通报家庭地址,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我们的口号是:“宁可牺牲,决不当俘虏。”
7月1日,由参谋处夏处长率领部队继续北撤。当夜正值我军总攻敌区寿年兵团总部,枪炮声震耳欲聋。战斗一结束,队伍快速通过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战场。天气炎热,同志们走了一夜,汗水淋漓,饥饿疲劳都可以忍受,最难忍受的是没有水喝。同志们渴得嗓子里直冒烟,可井涸河干,找不到一滴水,好不容易找到一口井,可井水浑浊不堪。
(我队的一位同志渴得实在支持不住,喝了几口这样的水,随即患病牺牲。)7月2日黄昏,我们到达东明黄河渡口。为阻挠我军渡河,敌机丢照明弹,向我军扫射,为了不暴露目标,同志们不顾蚊虫叮咬,一动不动地匍伏在河边的草丛里,焦急地等待着渡船。黎明时分,从北岸驶来了数条渡船。我们先运送伤员登上渡船,随后第三次渡过了黄河。
几天后,前方测量队到达后方测量队驻地河南旧范县的徐集,“华测”的同志们分而又合,分外高兴,许多同志热泪盈眶。
1948年7月到12月近半年时间,革命战争迅猛发展。9月我军攻克济南,11月初淮海战役拉开序幕,12月中旬,全歼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并合围了杜聿明集团。捷报传来,人人精神振奋。“华测”的任务是加紧赶制江南一些大、中城市的城乡图,为我军南下作战做准备。
四渡黄河:1948年12月28日,“华测”奉命南移,胜利的喜悦鼓舞着全体人员。同志们先将物资运到黄河北岸,然后登上民船,从容地第四次渡过黄河,并沿运河南下,经济宁,于1949年1月初进驻山东邹县城。不久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我们随军渡江南下,投入到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中。
在解放战争当中,我们“华测”的每一位同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用鲜血和汗水绘制出一张张地图。我们所绘制的地图被称为军队的“千里眼”,在每一次战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作为一名测绘兵,能为新中国的解放尽一点微薄之力,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
忆往昔,看今朝,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中国贫穷落后,屈辱挨打。如今,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举世瞩目。我深感来之不易啊!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丰硕成果。
坚信我们的党定能继往开来,率领全中国各族人民,克服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希冀年轻的同志们,为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贡献你们的青春和智慧!
后记:作为南京地校学子,我们敬仰为共和国建立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前辈,衷心祝福他们健康长寿!也祝愿大家健康快乐!
更新于 昨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