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病专治】针灸名家(杨甲三、于书庄)针灸治疗腰腿痛论治

针灸治疗腰腿痛论治
下期:腰腿痛施治处方
一、杨氏论治
杨甲三教授是当代著名针灸学家,对经络腧穴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多次出国访问,为多国元首诊病疗疾,为中国针灸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腰痛为病,当辨其寒热虚实冷痛沉重,脊强拘急为寒湿腰痛。胀痛烦躁,便闭尿赤为湿热腰痛;痛定不移,昼轻夜重为瘀血腰痛;痛势绵绵,乏力酸软为肾虚腰痛;暴痛为实,久痛为虚,腰引胁腹满痛,不利俯仰属肝肾,腰痛腹满属脾。
(二)腰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伴发其他症状表现腰痛作为临床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伴发其他症状,在治疗时可随症状加减。腰痛伴善悲,加足三里;腰痛无固定处,兼腹胀,大便难,肩背颈项强痛,头眩晕,取涌泉、昆仑;腰脊痛引睾丸,痛甚则欲大便,加下巨虚、小肠俞;腰痛能俯而不能仰,若仰则欲仆倒,加殷门;腰痛受冷加剧兼痔疾,加承扶;腰痛发凉,喜弯腰,睾丸上缩,加上髅;腰痛脊急,胁胀,小腹急,加志室;腰痛少腹胀,癃闭不得小便,加胞肓;腰痛骶寒,俯仰困难,小便困难加秩边;腰痛不可俯仰加阴陵泉;腰痛不得转侧,加章门;腰痛不可久立,俯仰困难,加京门、行间;腰痛引脊内加复溜;腰痛举足困难,坐位时摇晃,加申脉;腰痛如束带,腰溶溶如坐水中,加带脉;腰痛引少腹加下髅;腰痛兼喘加太溪。
(三)注意
1.一般外因以寒湿为多,温热较少见。内因多肾虚,肾阳虚,精不足为多见,肾阴虚者较少。闪挫跌仆等外伤在于瘀血。
2.腰痛从肾论治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髓,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3.凡诸病本虚标热,不可峻用寒凉,须用温散之药,又不可纯用参、芪大补,大补气旺运行不畅则痛更甚。
二、于氏论治
于书庄教授是当代著名针灸学家,从事针灸理论研究和临宋实践多年,对经络、腧穴、临证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针灸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辨证依据
寒湿腰痛:主证是腰部冷痛重着,夜间尤甚,阴雨遇寒加重湿热腰痛:寒湿郁久化热,腰痛伴有热感(或灼热),喜寒恶热。
肾虚腰痛: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揉喜按,遇劳则甚,常反复发作。
气滞血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或膝胭窝出现血络。偏于气滞者,腰部胀痛,或两胁胀,走注刺痛。
(二)辨经依据
腰骶椎中行疼痛及压痛者为督脉病。
腰椎及骶椎两侧及大小腿后侧疼痛或压痛,或出现血络,或委中络脉充盈者为太阳经病。
腰痛向腹股沟、前阴放射者为厥阴经病。
腰痛伴两胁胀者或髀枢、小腿外侧痛或压痛,或出现血络者为少阳经病。
(三)论治方法
寒湿证:治以温化寒湿,使用烧山火手法,多用灸法。对于腰部肌肉拘紧或日久不愈者,采用火针点刺,一周两次。
湿热证:治以清化湿热,采用针刺法(即进针得气后寻找较强的酸胀针感),重者配合放血,一周两次。
肾虚证:偏阳虚者,宜补肾阳,针刺热补法,重用灸法。偏阴虚者,宜补肾阴,使用针刺寻找柔和酸胀针感。
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外伤所致者,治以针刺;寒凝血瘀者,治以针刺、放血、艾灸并用
(四)取穴原则
1.辨证取穴风证和湿证,取风府、外关或风市等。血瘀
(憋胀痛)证,取委中、血络或井穴放血。
2.循经取穴是根据病属何经取穴。如病在腰骶两侧,属太阳经,取委中、昆仑、后溪;痛在中线,属督脉,寒湿证取大椎,扭伤取人中;若腰痛筋脉拘急或向前阴放射者属厥阴,取中都或蠡沟等;若腰痛伴两胁胀者属少阳,取阳陵泉。此外,足太阳、足少阳下肢皮部出现血络者,应刺络出血。
3.近端取穴(局部)
(1)按腰痛性质取穴:肾虚腰痛者,取肾俞、命门等;寒湿或湿热腰痛者,选次髅、大肠俞等。
(2)按疼痛部位取穴:腰部两侧痛者,选肾俞、大肠俞等;骶部痛取八髅等。
(3)结合兼证取穴:如腰痛兼大便干或溏,则取大肠俞、肾俞;小便黄赤则膀胱俞;腰肌拘急取中膂俞等。
4.症状性腰痛(器质性)这类腰痛应根据不同器质性疾病来辨证取穴。如子宫下垂出现的腰痛,应取中脘、气海、百会、维道、三阴交等治疗。
5.反复发作性腰痛每年自立冬日起至立春止,灸关元100天(次)。体弱、久病以及剧痛消失后仅有微痛或麻木者,取中脘、气海、足三里、列缺(热补法)
6.其他取穴腰痛其他取穴,如气滯腰痛取气海,扭伤腰痛取人中、委中以及独取昆仑治疗功能性太阳经腰痛等
(《于书庄针灸医集》)

▶【本文摘自《中国针灸》1985年第1期。作者:楼百层,由培医教育整理发表,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