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李晓东先生的《日涉居笔记》之十九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我的微友 李晓东,笔名东方木,江苏省泰州市人,现为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作家。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艳遇”三部曲《青桐时代》《紫檀时代》《白槐时代》,《透明色》,随感录《润玉流翠》。2018年3月,其长篇小说《千雪柏》又出版问世。晓东不仅善写,而且善画,笑称自己画画与写作皆为业余涂鸦,由此让胸中丘壑腾起雾霭烟云、烟火日常泛出灵动生机,便觉日子也变得可亲起来。是的,他的画作少匠气,一派洒然天真,却令观者玩味于心;他的文章清新、朗然,亦如其画,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大概也正是我喜欢并欣赏晓东的画与文的原因。不久前,晓东开始写他的《日涉居笔记》,每发其章,我都读之细品良久,都感其写景语皆为情语,而不由沉醉其中;于是乎征得晓东同意,决定在本公号连载他的《日涉居笔记》。“日涉居”是晓东书斋名,取之于陶潜“园日涉以成趣”之句,诗意也。《日涉居笔记》亦诗意也!晓东之画亦诗意也!现特将晓冬其文与之其画连发于此,以飨诸君!
日涉居笔记
李晓东(东方木)
当然,排档街西端还有两家排档也是有故事的,即俞师傅排档和王葡大排档。
不过,我的思绪已经悄然回到日涉居,因为昨天我在文峰菜场买了些山芋,粉的,而这个菜场最能让人感悟到世俗的真实、亲切和质朴,对四季风物的触摸感总会让人变得天真、好奇和可爱,且回味无穷。你完全可以撕去一切并不属于你的面具,矮下身子,以极为放松、懒散和自在的状态,故意放慢活着的节奏,你会觉得这才是栖息于人世间最美好的姿势。
荸荠已经上市,荸荠色的确是颇具古典意味的色彩;高邮的茨菇总是贵一些,因为特别的粉嫩;大白菜还是实惠,一棵能吃上好几天,而且是吃法最多的蔬菜;最好的菠菜,根是玫瑰红的,很像一抹小诗;各种颜色的萝卜随意地躺在地上,是很新鲜的静物写生;喜欢黄颜色的胡萝卜,总觉得比橙红色的胡萝卜更像胡萝卜;芋头因为“遇好人”的寓意,仍然卖得火;本地出土的山芋特别多,长得丑些,看上去也比较的邋遢,但吃起来甚觉温柔;只是传说中的鲍坝趴地青菜已经很难觅其倩影。
徐老头的蔬菜摊紧靠东门入口处,以前我常常买他的青菜,正宗的鲍坝“矮脚虎”,可如今他也只卖“苏州青”或“上海青”了。问之,则曰,鲍坝的菜地都被征用了,哪里还有“鲍坝青”。我不禁发出文人般的感慨。
特别喜欢逛鱼摊。各种鱼,家养的,野生的,钓的,网的,电的,活蹦乱跳,买的人很多。
我似乎钓过鱼,鱼塘的,野河的,感受不同。鱼塘的鱼很好钓,几分钟一条,只是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口感也差些;野河的鱼难钓,半天钓不到一条。但我喜欢野钓,因为那是在钓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条鱼,就看你是活在鱼塘里,还是活在野河里,还是活在鱼摊的塑料盆里,抑或苟活在“涸辙”里。传说中,凤城里最好吃的糖藕就在菜场的中段。每天早晨六点多钟,摊主就骑着三轮车过来了,二十多年来,摊儿一直摆在固定的地方。他家的糖藕,藕质甚好,藕断而丝连;糯米也选上等的,粘稠而粉香;桂花是自家采摘的,多撷于丹桂;糖只熬冰糖,甜而不腻;又浸以金丝小枣,食之甘饴。
还有那个卖蜂蜜生姜的摊儿,一直蹲踞在朝西的弯道口,喜食他家蜜腌生姜的人不费力神就能找到摊儿。生姜取嫩生姜为主料,蜂蜜则选槐花蜜,辅以黄冰糖适量。冬天的早晨,老弱者可吃蜜酿生姜数片,以助开胃并活络生阳。
划长鱼的摊儿永远只有一家。若干年来,这家摊儿一直摆在离蜂蜜生姜摊儿不远的地方。奇怪的是,多少年来,长鱼的价格波动不大,当然价格一直不低。以前,凤城的寻常百姓家,平时是不大吃长鱼的,除非家里来了贵客。据说淮安有一道名菜,叫做“软兜长鱼”,但凤城人不爱吃,一大盘子里全是整条的长鱼,视觉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加之粉芡也放得多,太腻怪了。凤城人会将长鱼切成寸段,并保留凝固成条的鱼血,用来炒韭菜。长鱼有较为浓烈的腥荤味,与蔬香味浓烈的韭菜相碰撞,在猛火和佐料的作用下,双方相互谦让,收敛了各自尖锐的锋芒,变得温婉中和,鲜嫩宜口。
向南的拐角口有一摊儿,只卖些自产的葱蒜姜椒,其小香葱名闻遐迩,购者不绝。一小撮一小撮地排列整齐,长不及快餐用的筷子,细若打毛线的竹针,青青白白的,根须沾着些鲜泥,一块钱一小把。宋·袁说友有诗曰“玉尘一缕轻且纯,不与凡味争比邻”;宋·陆文圭有诗曰“丹葩信不类苹蒿,雨后常抽绿玉条”;近代·王国维亦有诗曰 “玉盘寸断葱芽嫩,鸾刀细割羊肩进”。 小香葱质地细嫩,香味浓郁,是极佳的佐料;即便买回一把,栽于废盆破罐中,置于南窗,一抹碧绿,亦萋萋而生诗意。菜场的西侧还有数家鱼圆摊,生意兴隆。鱼圆乃“溱湖八鲜”之一,兴化沙沟的鱼圆似乎也不错,但我小时候就吃过凤城的鱼圆。
那天,平川先生驱车去迎江桥买回一条青鱼,亲手做了些鱼圆,分为四份,一份平川先生,一份德宏兄,一份立群君,一份东方木先生。我表示深刻的感谢。
菜场里卖的鱼圆都是现做现卖,其色泽淡黄,香味浓郁。但我并不很喜欢,因为食之虽滑嫩,惜嚼劲不足,更像豆腐;香则香矣,但鱼鲜味不够丰盈,似乎取鱼料而不精且添加之物并不少。
鱼圆传统的做法是:将切细的鱼肉放进盆里,用手频频拍打,拍打时可加入适量的蛋清和味精,,另用清水加少量精盐拌匀;待鱼肉抓起呈粘胶状的鱼浆,撮一小把握在手心,,用力把鱼浆从食指与拇指筐成的小圆圈中挤出来,轻放入冷水中;如能浮起,说明拍打的功夫已经到家了;挤出来的鱼丸,放在清水中浸泡,然后连回水放进锅中,用明火煮至八十摄氏度后,再转用文火,至将近水沸时捞起即可。
青鱼鱼圆呈青白色或冷白色,而市场上卖的鱼圆则呈奶白色,像肥胖的孩子,可爱却不够健康。
特别喜欢鱼圆茼蒿汤。新鲜的茼蒿洗净后下锅,稍炒一番后,加水加鱼圆,待鱼圆煮熟浮于水面,再撒少许细盐,即可装盆。鱼圆呈冰雪色,茼蒿仍然是碧绿色。鱼圆茼蒿汤青白相间,色泽素雅。鱼圆的鲜味丰满而透彻,茼蒿也保持着萜烯类化合物的特有的药香味,汤汁鲜爽可口。在文峰菜场,不得不提到最南端的那家水饺摊。水饺摊主营手工饺、春卷,兼营粘糕、咸鸭蛋、粽子等,生意一直不错,自然,这也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
老板是个黑胖的汉子,看上去比较的凶悍,尽管还戴着眼镜。曾经目睹他与城管之间的激烈交锋,所以他的水饺摊越做越大,成为凤城里经营面积最大的一家。老板娘又瘦又高,是勤劳、善良、坚韧和纯朴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老实说,这家的饺子和春卷的确不错,尤其喜欢两头不封口的春卷,馅儿是韭菜黄的,加点儿肉糜或油渣,喷香咬嘴。更多的人爱吃野菜馅儿的,不过野菜馅儿的做不好的话,会有一股腥涩味,但他家的没有这种异味。有时,他家也卖时新货,比如菱角,放在一个很大的木盆里,肉质硕壮的菱角一般会沉底,太嫩的则会浮于水面。咸鸭蛋一直有的卖,个大壳青,不淡不咸,可以当副食吃,两块钱一只。也卖回炉干子,很大的不锈钢盆里装满卤干,以黄豆芽和海带丝为衬料。不过,我对回炉干子兴趣不大,再说放在那么大的不锈钢盆里煮捞,会产生心理障碍,还是陈家桥巷子里的那家回炉干子比较的正派,口味也地道些。
以前,菜场的最东面还有一个蔬菜摊,摊主是打扮很入时的小夫妻俩,菜品也算不错,就是买的人很少,特别是那个男的也在场的时候。男摊主三十来岁,染着一头黄发,脖子上垂着一挂很堕落的金项链,怎么看都像个民间行为艺术家。在他的老婆一个人卖菜的时候,得,买她家菜的人陡然多了起来,当然以男人居多。她的打扮也摩登,像个贵少妇且身姿妙曼,俯仰之间,顾客头晕目眩。路对面卖生羊肉的汉子没事儿就爱潜伏过来,跟她搭讪几句,宰羊刀还习惯性地握在手上,于是。其实,在文峰菜场,还有一个摊儿也是我所喜欢的,就是位于南侧的那个杂货摊,因为这里的日用杂货总能让人想起从前的、朴素的时光,那么的温暖可亲。
在这个杂货摊上,我买过洗菜池上的下水网兜,五金店里卖的网兜网眼太大,老是有菜根烂叶、鱼鳞鱼肠或细小杂物掉进下水管;我买过刨子,削瓜果皮很顺手,也很干净;我买过歪歪油,冬季用来护手润肤,两呱字一个叫字;我买过鞋垫,纯手工的,垫在脚下很踏实,很舒服;我买过芭蕉扇,镶了棉布边儿的,炎炎夏日,可以扇凉,亦可驱蚊,还能让人产生很多的联想;我也买过棉手套,种花的时候,戴着手套,拿着铁锹,不会磨破手;我还买过一只手帕,格子的图案,只是用来怀旧,以为这才是好男人的标配。杂货摊上还有很多落后于时代的日用品,比如针线、顶针、水瓶塞、软尺、橡皮筋、钮扣、万精油等等,这些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小物件,却仍然不愿意销声匿迹,偶尔也会在某个角落里,暗示时光并未逝去,逝去的只是你的记忆。
真正的美好,往往都是可观可闻、可嗅可吃、可摸可感的。你曾经用过的每一样东西,都跟你结了缘,它的身上都残留着你的印迹并珍藏着你对它的好。
世俗的风情就像人类的早期,总是带着与生俱来的纯朴、古拙和温和,时刻提醒着你,你食遍人间之烟火,你静观身边之市景,你聆听天籁之梵音,你追逮无形之光阴,你惦念昨日之旧情,你慨叹人生之不幸,你憧憬未来之梦境,都不能失去那份单纯而美好的心灵。
吃过山芋,我才移步换景,思绪又回到日涉居。天气很温晴,站在南窗前,瞥见花圃里的万年青,结出了鲜红的果子,温暖着我的心。万事吉祥如意,佳节又将至,好事近。(待续)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