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 邹景高
作者
中秋月
邹景高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每当这天,夜幕下的月亮显得比其它时候更加明亮。人们都喜欢在中秋之日举家团圆,观天赏月。
大家都知道,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月球表面所反射的太阳光。月亮在公转时,和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每到农历十五,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好对着地球。而农历八月十五总是在“秋分”前后,这一时节,在我国广大地区正是雨季过后,天空云雾减少,地面附近的尘埃难以升到空中,减少了尘埃对光的吸收作用,使天空看上去碧澄如水,月亮便显得明亮。
千百年来,人们给月亮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人类在很早以前便幻想到月亮上去旅行。我国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就代表了人们的这一心愿。
嫦娥奔月的传说不只是故事,我国历朝历代大诗人大文豪都有过描写月亮的诗文。苏轼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李白说,月下飞天镜,云深结海楼;姚述尧说,月窟诸仙子,天宫两白眉……
关于天空,星球、甚至是宇宙太空,对热爱探索的中国人来说,每一句描述都是一次次无限想象的旅程。
中国人骨子里自带着浪漫的基因,如果被赋予到一望无垠的天际,去探寻从小就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让千家万户那个痴人的飞天梦成为现实。
从2003年的神舟五号首次载人升空到2021年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执行任务,使人类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但是,人类的使者在月球上,并没有感受到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情画意,也未见月宫月殿、琼楼玉宇和可爱的玉兔、美貌的嫦娥、更没有喝上吴刚酿的桂花酒,吃的还是自己带上去的食品。看到的只是广袤的沙漠、起伏的山峦和坚硬的岩石。月球上是一个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物的世界。那里的温度变化莫测,中午温度高达127摄氏度,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团“火”,夜间,温度又降到副摄氏183度,成了一个真正的“广寒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月球的奥秘已被渐渐揭开。据息,我国将制造“人造月亮”,使它能向地球反射阳光并按地区的需要分配不同强度的光。到那时候,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见到的也许不再是孤月朗照,而是群月争辉,大地一片亮堂堂。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