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丁·伊登》:知识对某些人像装饰,对另一些人却像毒药

星期五言:灰姑娘与王子、水手与公主的故事套路在西方已经被用烂了,即便是看过感动的掉泪的人都知道,那是假的!那么,现实中的水手与公主相遇会怎样呢?我想大家都深喑这样一个道理:门当户对。没错,两个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社交圈子不同的人怎么会走到一起,即便走到了一起,结局也往往以失败和悲剧收场。

以上是本人看电影《马丁·伊登》的第一感触。当然还有其二,它让我想起了2017年家中自缢身亡的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两人在很多地方有其相似之处:首先两人都出身平民;其次两人的成就都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再次,他们的结局都是悲剧。

带着以上两大感触,我们来聊聊这部2019年出品,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受好评的意大利电影吧。

文:无名
编辑:Mr.Friday
图片:网络\视频截图

一、上层的“美”让他对知识如饥似渴

电影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个水手,可想而知他那一身脏兮兮的水手服,加上一身的煤油味了……如果非得从这种人身上找到什么优点,那就是他身体壮,力气大了。

这种体格如果加上马丁·伊登善良、好打不平的为人,好运便找上门来了——他在一次偶然中帮助一位被别人欺负的富家小子解了围。

就这样,他人生第一次看到了上流社会的“美”,这个美,本人认为,包括那一家人彬彬有礼的素养,包括那富有文化、文学、文艺气质的大房子,当然,也包括那个让她一见钟情的富家女孩儿!

于是,马丁·伊登决定尽一切努力去学习,以便有朝一日能像这些有素养的人一样思考。他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便是掌握知识。

二、知识让他接近一个群体时,便也远离了另一个群体

之后的事你我都能想到:这位寄宿在自己姐姐、姐夫家的穷小子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包括凑钱买书,包括面对身边人的嘲笑,包括承受被学校拒绝等等。然而,即便如此,却没有一个人能阻挡的了这个对知识如饥似渴的青年的步伐!

事情讲到这,似乎我们从此片里看到了一切商业励志片该走的套路,我们的主人公也似乎在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着,一切都那么的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然而,电影里的一些细节却在提醒着我们另一些事情——马丁·伊登在逐步接近那个上流社会群体之时,也在远离自己身边这个底层群体。这里的远离包含两个层面:

首先是他由于“不务正业”没有收入而跟姐姐、姐夫产生的家庭矛盾。(注意,电影并没有把姐姐、姐夫演成不通人情的势利眼,相反,他们若真让马丁·伊登白吃白喝,那倒违反常理了!)

其次是他在有了些许知识后,放开发现了多少上流社会的美不说,他倒是先觉察到了一丝没文化没知识的人的丑了,看看他对自己前女友的眼神便知!(我认为导演在很多地方的戏份设置都在暗示这一概念,包括他后来对上流社会的鄙视也是随着他知识和思想的增长演变而产生)

好在马丁·伊登还有一腔对生活的热情,好在他那积极进取的心让他能抵挡住一切负面情绪,让他还是个精神肉体都很健康的青年。

当然,这一切积极的东西也要归功于“爱情”,归功于那个马丁·伊登心里惦记着的女孩儿。

三、爱情是他创作信念的催化剂

要知道,对于一个长年漂流在外,靠体力干活的单身汉来说,家里有一个自己惦记的人跟没有自己惦记的人对其造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看看马丁·伊登跟他那船员伙伴的状态就知——

当后者对生活没了寄托,他的思想也就被生活掏空了,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赚钱、花钱、打发时间;

而马丁·伊登非但在不停地学习,还在不停地思考、规划自己,他甚至萌生了当一名作家、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生活的想法。

自此,马丁·伊登的目标由开始的“像上流人一样的思考”变成了“为自己的生活而创作”。或者说,他从发掘知识、上流社会美的过程中,继而发现了生活的美,以至于他想要成为一名作家,把它们记录下来。

当然,这时的情人也好,爱情也罢,对马丁·伊登都是一种信仰,或者再说直白一点就是距离产生美。那么,当马丁·伊登回到现实中,爱情会如愿以偿吗?

四、当创作成就不了爱情之时,知识在他身上显露出了毒性

正如前文所述的那个有了一点知识便发现那些文盲粗俗丑陋的马丁·伊登一样,上流社会的人同样在马丁·伊登身上也发现了粗俗丑陋。只不过那些所谓的绅士风度、涵养掩盖了这类人的鄙视之情罢了。当然这是有底线的,对于一个贵族家庭,若自己的女儿真爱上了一个脏兮兮的水手,那就不成体统了!

当马丁·伊登再次回到家乡那不勒斯跟自己女友走得越发之近时,后者的父母自然成了两人的绊脚石。注意,也正是这一档口,那个后来成为马丁·伊登挚友加导师的布雷斯顿出现了。随之马丁伊登开始有了阶级意识和意识形态导向——他开始把自己所处的阶层与那些上流阶层划分开来,开始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侮辱与歧视了。

自此,纯真的爱情开始走向终点,知识也在马丁·伊登身上产生出了毒性!而这种毒性真正凸显出来的时候,便是马丁·伊登投到出版社的稿子被接受,并得到报酬之时。

刚巧,这时,那位跟马丁·伊登近乎分手了的富家女友又出现了。这看似爱情的重合,然而,味道却变了!至少在电影剧情设置角度来看,像是这场爱情重合是建立在某种物质的底线之上,是马丁·伊登作家的身份得到了公认与回报后,使得爱情峰回路转。

五、当知识和艺术成就名利之时,悲剧便注定

那位诗人布雷斯顿的出现几乎颠覆了马丁·伊登的价值观,我们与其说他是马丁伊登的挚友、导师,倒不如说他是一面能照出马丁·伊登最终结局的镜子。他激进、玩世不恭、叛逆、才思奔涌,却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终于,布雷斯顿最终走向了自杀的悲剧。

诗人死前的一场戏很有意思——马丁·伊登坐在病卧在床的布雷斯顿身旁,看到桌子上的一本《圣经》,他伸手试图翻阅那本书,布雷斯顿一把挡住了他。随后,我们知道,布雷斯顿用那书里藏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说这本圣经之书象征着知识与信仰的话,那么无疑导演在提醒我们:知识与信仰对某些人是非常危险的,它们是穿肠毒药,是酿成悲剧的导火索。

回到电影中来——布雷斯顿死后,电影的整个色调、情调、基调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那个昔日热情、忧郁、多愁善感、有血有肉的水手马丁已经彻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功成名就、满脸苍白、嬉皮邋遢甚至让人做呕的大作家马丁。

它如同一具丧尸,最终走向毁灭。而那些曾经爱过他的人,不管是富家女孩儿,还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贫民女孩儿,再或是他的好友、经纪人、出版商,都无法扭转那个已经注定的悲剧。

六、电影的两个空间以及结局马丁到底游向了哪里?

《马丁·伊登》全片从头到尾有节奏地贯穿了一些类似于老照片、伪纪录片式的影像,这些影像与故事主线所形成的空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它们跟主线故事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如果说另一个主空间是现实发生的事,那这个空间便代表了马丁·伊登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包含了回忆、纯真、快乐、贫穷等等,而这些情绪进而跟意大利的历史捆绑到了一起。

自然,马丁·伊登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但他同时也是带观众入戏的主观视角。因此,我在看这部电影时,是故事聆听与情绪感受并进的,这有赖于电影两个空间的存在。而那些老影像伴随着那些意大利老流行歌曲,更让这部电影萌生了一种怀旧与伤感。

在电影中段,马丁·伊登喜获稿酬后,布雷斯顿曾劝他回归自己的水手生涯……临了,他面朝着大海,犹豫许久,终于,朝着太阳的方向,游向了大海的深处。电影结束。

这些片段让我联想到了《海上钢琴师》中那个一生没下到陆地,最终与船共存亡的“1900”。没错,马丁·伊登在陆地上经历的悲剧不就是海上钢琴师在船上没有经历的吗,马丁·伊登游向的不正是钢琴师不愿离开的地方吗!如果说那轮太阳就是那艘船,那么,等待他的即可能是天堂,又可能是坟墓。

而载着他向前行驶的大海,即可能是知识,又可能是穿肠毒药!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解:《海上钢琴师》那些你没看到的东西

 法国传奇女作家的传记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的觉醒

 描写“底层社会”的10部电影

 从“新现实主义电影”到意大利百年历史的狂想

 为“社会边缘人”而拍的10部电影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

  • 拿下威尼斯影帝的片子,你可能还没看

    2019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当所有人以为华金(小丑)将会获得威尼斯影帝殊荣的时候,评委会却念了另一个人的名字"卢卡·马里内利",电影<马丁伊登>的主演. <马丁伊 ...

  • 一部赤裸裸揭露韩国上流社会的电影,上流社会的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

    一部赤裸裸揭露韩国上流社会的电影,上流社会的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

  • 此片居然打败了最热门的《小丑》......

    引 言 2019年,<小丑>一飞冲天,一举拿下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然而影帝宝座却被一部意大利电影<马丁.伊登>的主角卢卡.马里内利拿下. 到底是什么样的电影作品赢得了威尼斯 ...

  • 《马丁•伊登》——按下重启,源自人无法抗拒对生命起点的依恋

    戳蓝色字"谁知西去路"关注我们哟! 电影:<马丁·伊登> 类型:剧情 导演:皮耶特罗·马切罗 编剧:毛里齐奥·布拉奇.皮耶特罗·马切罗 主演:卢卡·马里内利.杰西卡·塞 ...

  • 杰克·伦敦:马背上的水手 | 影片《马丁·伊登》

    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马丁·伊登>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青年水手马丁·伊登偶然结识了上流社会的罗丝小姐,受她的启发,发愤自学,并开始了艰苦 ...

  • 典韦和马丁•伊登统统融化在霞光里

    本文导读: 典韦没有死,马丁·伊登也没有跳海,他们的情怀和意志统统都被幸福的读书人,融化在了霞光里. 我的初中同学方明,是个地道的<三国演义>发烧友.他不但能随时随地复述出书中任何一个精彩 ...

  • 《马丁·伊登》:一条搁浅的鱼

    前言 舍弃了对生命的热恋, 摆脱了恐惧和希望, 我们以简短的献言感谢冥冥的上苍: 幸喜生命总有近期: 死去的长眠不复起: 纵使细流常逶迤, 也会平安归海洋. 马丁·伊登的人生始于史文朋的诗句,也终于史 ...

  • 《马丁.伊登》读后感-伟大的永恒

    杰克.伦敦年轻时的照片 在经历数次中断,数次拾起,历时约两个月的漫长阅读后,于上周日下午终于再次把杰克.伦敦的著作<马丁.伊登>细致地读完了.这应该是我第四次或第五次完完全全通透地读完&l ...

  • 《马丁·伊登》现代性的颓废

    一个小学肄业的水手,谁能想到他以后成为了一位大作家.但是这位作家在取得成功后非但没有享受荣华富贵,还整天忧心忡忡,最后选择自杀.他对于这个世界看得太清楚了,所以看清了世界的诸多丑恶,他就像尼采所说的' ...

  • 伊登软件(01147)软件股,大概率超购过15倍回拨30%,你敢玩吗?——2020年4月港股打新分析

    伊登软件  (01147.HK) 招股概况: 招股概况: 伊登软件  (01147.HK) 招股价:0.25港币 总市值:5.00亿港币 发售股数:500,000,000股 其中:公开发售股数50,0 ...

  • 谈菇农对于专业知识的取舍

    写这个话题,实际上令我倍感沉重. 网友问到一个问题,是关于一种杂菌的名字,而他是听到一个菌药推销员所说,同时还有一个视频. 这视频的主人翁,是一位熟悉的人,但不是朋友,他曾经也和我有些交集,目的是为了 ...

  • 浅谈郎世宁字画鉴定知识

    中国画其实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这是郎世宁的画作不具备的.著 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也曾说过,郎世宁的画只有工笔技法,毫无气韵可言,缺少国画韵味!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农历六月初十,郎世宁在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