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为什么95%都是男人?看国医大师一味丹溪痛风方治好痛风病?

导读: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325期

#肝胆胰肾科普排位赛#痛风看似同在关节,但这是普通人的认知,与痛风有关的尿酸盐沉淀可以不但可以沉积在关节腔内,还可以沉积在组织和器官等很多部位,尿酸盐肾病变就是痛风患者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但古今中医对于痛风的理解和认知既没有嘌呤一说,也没有尿酸一说,中医对于痛风的理解有着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今天的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325期科普内容,在周六的早晨,就来科普下中医对于痛风的理解,以及重点介绍中医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记载的丹溪痛风方对于痛风的治疗。

今天内容的主要观点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届国医大师卢芳教授的中医思想。

痛风:痰瘀停滞为痛风宿根,湿热引发急性痛风

痰瘀停滞为痛风之宿根:

国医大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卢芳教授认为痛风患者为什么男性居多,那是因为男性人群多与其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嗜饮醇浆等饮食不良习惯密不可分。

正如明代杰出医学家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的记载:“高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爆...患痛风、恶毒、痈疽者多。”

而我们当今之人,尤其是到了夏天,练地摊、吃烧烤、麻辣龙虾、冰啤酒...导致体内痰浊壅积。一是因为肉类不易消化,加重脾胃负担,容易导致运化失常;再者,是摄入肥甘高粱之品,本身就容易滋生湿邪;肥甘和湿邪互结,导致痰浊停止。

脾脏主四肢肌肉,脾胃虚弱则痰浊邪气趁虚侵入四肢。经络受痰浊之邪痹阻导致运行不畅;或者是通风日久,血型不利而化生瘀,痰浊和瘀血阻滞,停于四肢关节,经络不通则痛,发为痛风。

分析到这里,你是否会有种把中医理论的痰浊视为尿酸或嘌呤,把痰浊瘀血停滞视为尿酸盐停滞沉淀于关节腔和组织器官内的感觉呢?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记载:“痛风者,血受热,自沸腾,后或涉冷水,...寒凉外搏,热血得寒...作痛。”

这是痛风发作与男人身上多见的原因。

那么痛风的除了华南华东一带,为什么东北也多见呢?

第三届国医大师卢芳教授认为,东北多发痛风的原因是久居东北极寒之地的痛风患者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寒邪可使沸腾之血凝滞;再加上气候寒冷时倾向于摄入高热量食物,饮食不节从而导致脾脏无力运化,产生痰浊,而痰浊之邪容易阻滞气机,气机不畅则以引起瘀血,瘀血痰浊停止互结则发为痛风。

这个认知,在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也有记载:“风寒之客肌肤...随其虚处而停滞,血气行则迟缓,使机关驰纵。”

而当代中医教授江波也认为痰浊为痛风发病的病理基础,瘀血阻络是痛风发展的因素,痰瘀互阻可以影响心脑肾

国医大师卢芳教授铜鼓哦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痛风在无症状期间和间歇期多以痰瘀互结出现,所以提出痰瘀停滞为痛风的宿根。

湿热为急性痛风触发因素

国医大师卢芳教授在发展继承古代中医基础上,结合现代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认为痛风发病与湿热之邪密不可分。

如果湿热久蓄积于体内,痰热瘀三邪互阻与经络,则可导致肢体关节红肿疼痛。

湿热之邪一方面可因外感而来,这正如中国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所在《临证指南议案》中记载的那样:“痹证,每以风寒湿之气杂感主治...暑外加之湿热...外来之邪着于经络。”意思就是外来之邪困阻肢体经络容易导致痹证。

另一方面,湿热之邪可由内生,这与当今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饮酒是年轻男子常有的习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再加上当今之人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这都会助湿化热,容易导致湿热困阻,所以这些年来痛风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卢芳教授认为, 湿邪加重痰浊,热邪炼液为痰,灼血成瘀,湿热正是痰瘀互结之根本,并且热邪迫使气血妄行,使原本被痰瘀阻滞的经络更不通畅,所以可见关节红肿灼痛。

总之,就国医大师卢芳教授莅临,湿热是导致肢体关节红肿痛、痛风发作的触发因素,痰瘀为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

那该如何治疗呢?

痛风为什么可以用丹溪痛风方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教授范冠杰认为痛风的发病机理既然是湿热痹阻,其治疗自当以清热利湿为主。

哈尔滨第一医院孙伟峰教授认为湿热痹阻是痛风急性期的发病机理,治疗上应以清湿利热、祛风湿通络止痛为主。

国医大师徐经世治疗痛风主张分期分型论治,急性期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治法,缓解期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治法。

而国医大师卢芳教授认为内,湿热不祛就没有办法缓解病痛,痰瘀不除则无法达到治病求本,所治疗上应该综合运用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法。卢芳教授主张痛风发作期宜运用清热利湿之法,但祛除痰瘀则需要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从而治疗方剂选用丹溪痛风方治疗。


具体来源于丹溪痛风方治疗急性发作和缓和期治痛风疗效如何,明天的科普详细讲解。


(0)

相关推荐